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息周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息周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中央银行虽然连续进行利率的向上调整,但由于引发利率上升的条件并未得到有效消除,因此,我国未来一段时期仍不可避免地运行在加息周期之中,这将对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信贷资产质量和理财产品等业务经营产生极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业务结构并开展有效的资产管理方法,尽量缩小敞口头寸,以降低自身面临的利率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加息

中央银行从2005年开始至今,不断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期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目标。而中央银行的利率工具的强化使用,正推动我国逐渐步入加息周期。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导体,必然受到直接的影响,过去围绕着利率而开展的业务和设计的产品,正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从业务方向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上寻求变革。

一、中国目前已经处于加息周期中

1.对导致本轮加息的背景条件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仍然偏高。2007年1~7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6%,相比1~6月份26.7%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从资金实际到位情况看,国内贷款增长11.6%,利用外资增长16.0%,自筹资金增长31.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处高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多年保持在10%以上,经济快速增长,说明经济投资回报率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利息水平完全与经济增长背离。因此,要调整这种关系就需要加快加息的频率,让居民存款利息水平稳定在正常的水平上,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2)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推动的信贷投放增速仍然较高。2007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8%,增幅也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高1.54和1.4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0.94%,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高3.46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高1.56个百分点和0.15个百分点。货币增长速度超过了央行预设的目标和市场的预期。

(3)外贸顺差再次大幅上升,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2007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83.1%。其中,6月份外贸顺差达到269.1亿美元,超过去年10月份创下的238.3亿美元的历史纪录。7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26.9%和34.2%,而8月份又维持了249.8亿美元的高额外贸顺差。这些数据信息已经能够反映出,央行现在或未来对基准利率做出的调整,反映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现实国民经济发展控制的必然性。

(4)我国的CPI未来仍然处于高位。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7月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CPI)创下5.6%近10年来高点,而8月又创6.5%的新高。我国已经连续9个月处于实际负利率中,且实际负利率水平在当年连续5次加息后仍然高达218个基点,因此中国未来加息的空间仍然很大。未来较长时期内,人民币升值的现实将一直存在,资本市场恢复性的发展仍将继续,这些不可避免地推动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从而导致CPI的继续上涨。CPI长期高企,居民存款利率将完全处于负利率状态,银行资金大量外流进入资本市场,形成资金的“马太效应”。而要改变负利息,把社会资金引导到产业投资中去,还是要依赖中央银行加大加息幅度与加快加息的频率,以减轻负利率状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业的负面影响。

2.分析结论:未来较长时期将不可避免处于加息周期中

通过对原来加息背景分析可以看出,不但促使加息的因素没有得到消除,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就注定了加息这种调控手段仍将继续存在。除此之外,国际上金融市场早已经运行在加息的轨道上,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的加息周期正在形成,并且将长期运行。

二、加息周期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1.加息对银行利差收入的影响

在目前的宏观金融环境下,加息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和债券投资的影响是最值得关注的。从目前几次加息情况看,升息对那些存款结构中,活期存款占比越高、短期和长期贷款占比越小、债券投资占比越小、同时久期越短的银行将越有利。因为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不同期限结构的存款和贷款利差。但是,如果中央银行也认可加息周期的存在,就会对这种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措施。2007年5月19日和8月22日两次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和0.18个百分点,两次不对称加息使存贷款利差缩小了0.18个百分点,这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在未来,这种不对称加息将会成为主要选择,通过缩小利差收入来迫使商业银行收缩信贷投放规模。那时,银行利差收入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2.加息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

通过长期加息政策的实施,加息的利率杠杆作用会抑制社会总需求扩张势头,流动性趋于紧缩,从而抑制投资的信贷扩张。因此,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好项目也就成为众多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客户争夺必将成为新一轮商业银行竞争的核心。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发放时的逆向选择,同时,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此外再伴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可能推动银行不良贷款进入上升周期。因此,加息周期的到来会加剧不良贷款的反弹,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3.加息对银行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影响

由于持续加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预期收益的降低,将影响银行预期利润的实现。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持有大量的债券,截至到2005年9月末,商业银行债券持有量高达45685.19亿,其中9月份新增2018.16亿,商业银行债券持有量已占银行间债市的70%。2007年6月末,全国性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仍然是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其持有份额分别为69.64%、7.57%和5.77%,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仍然是债券市场投资的主力。作为为数不多的投资品种,巨额的债券投资,价格的降低会影响投资收益,由此会降低银行的投资利润。由于加息周期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期,特别是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使得银行持有的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将极大地影响到大量持有债券的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净利润。

4.加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加息对各类理财产品影响程度不同。对于货币类的理财产品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原来的货币理财产品由于大量投入到持续期较长的金融工具中,在市场进入加息周期后,利率的上升也将会导致其帐面利润的下降。但新的货币理财产品由于已经处于加息周期之中,因此,其投资收益状况并不会因利率上升而降低。对于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的影响是较大的,尤其是长期债券。当央行不断调高短期利率,从而导致长期利率的攀升并带动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持续走低,使商业银行自营投资或代客理财投资的收益水平下降。对于银行代为办理的信托产品,其实质都是实业类投资,加息后导致资金运用成本提高,给客户和银行带来了极大的直接与间接风险。

5.加息对个人住房信贷的影响

由于我国对利率的控制是采用直接作用于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而非市场基准利率,因此对于信贷的冲击最为明显,房贷产品不但业务量的增长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最终可能会催生大量的不良个人贷款。从2004年~2007年8月连续8次加息过程中,中央银行虽然充分考虑了对于个人还贷能力的影响,每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的幅度并不大或不变化。但考虑到加息的次数已经很多,即使每次的小幅加息累计起来也很可观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将会在若干次再加息后明显暴露出来。从2007年开始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其爆发的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美国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还贷负担不断加重,使借款人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来实现再融资,大批借款人无力还贷,导致危机爆发,而首当其冲得受害者就是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加息周期

1.采用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控制利率风险,其核心思想是尽量使资产的收入现金流的时间和数额与负债的支出现金流的时间和数额都相匹配。但问题是,要使这两种现金流精确地相匹配是很困难的。同时成本代价可能也是极其昂贵的。商业银行解决的办法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上,使得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差对利率完全不敏感,或使得资产和负债的差对利率敏感性变得最小,这种资产选择的做法称为风险组合免疫策略,其主要目标是使资产负债的组合对利率波动变得不敏感,从而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及时转变主要业务结构

根据我国上市银行2007年的中期业绩报告,13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国内商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润1344亿元,同比增长57%。 但是,从结构上看,利润主要来源于净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2007年上半年连续多次加息扩大了目前短存长贷现象明显的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另外,贷款增速较快特别是个人零售贷款,也是导致利息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国际商业银行早已经改变了发展战略,不断推出以收取手续费或以避险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种类和收入来源。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有的银行占比更高,超过70%。我国商业银行过重依赖于信贷利差收入,这在将来加息周期中,风险头寸敞口会越来越大,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必须持续推进业务结构的战略转型,加大非利差业务的发展,提高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

3.调整存款与贷款期限错配的幅度

从期限结构来看,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及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储蓄存款分流明显,金融机构存款继续呈现活期化趋势。截至2007年6月末,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6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37.6%,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在资金运用方面,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8%,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贷款继续呈长期化趋势。

银行存款的分流,是我国金融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或出现逆转,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容易引发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必须通过监管部门的外部调控和银行内部期限结构的主动调整,对资产负债进行主导性的管理,促使存款和贷款的持续期更接近,从而降低风险头寸,以适应未来不断加大的利率波动。

参考文献:

[1]易宪容:中国经济早就该进入加息周期,,2007

[2]何德旭:答疑释惑:央行本次加息的背景与影响,news.省略/fortune/2007-03/25/content_5892069.htm,2007

[3]孙兆东:人民币三度加息对商业银行影响几何,www.省略/news_detail.jspkeyno=11158,2006

[4]何高峰:加息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J].现代商业银行,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