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超越极限的生命大挑战(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超越极限的生命大挑战(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历特种兵]之[铁血征战再现神兵风采]

刀锋:朋友们,上期我们介绍中国军人在异国征战残酷的军事训练,再现了队员们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这期我们介绍一下他们在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感悟,希望对朋友们能有所启发。

感悟之二:中国特种兵能够成为素质最优良的军人

在委留学期间,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训练残酷、饮食不习惯……面对重重困难,我们没有屈服,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特种兵的优良形象。

一是突破语言障碍。虽然我们有6个月的语言学习时间,但是要从头开始学习一种语言,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教材全都是外文,只能靠我们自己翻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找。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坎坷,我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鼓起勇气走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光有信心还不够,必须有所行动,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强制性记单词,进行大量阅读,主动找人交流,努力攻克语言关。在特种兵学校,自己所学的一点点语言根本不够用,一知半解有时容易招来惩罚和辱骂,心里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但我们只能服从,学会忍耐。这期间我的脑海中也闪过退却的念头,但想想以前吃过的苦,队友们也都在艰难地撑着,我怎么能不战而退,又怎么能轻言放弃呢!在这里,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而是中国。中国新一代的特种兵,不但有骨气,还要为国争光,为中国特种兵添彩,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由然而生,致使我重新振作起来,坚定信念,勇闯一道道难关。

二是承受极限心理压力。这里训练的难度、险度是对人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不但使我们的肉体受到严重的摧残,同时自然而然地使我们的心理压力超负荷。而且身在异国远离亲朋好友,心理上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训练中,我们的队员摔伤,手脚全部脱皮,在跳水中摔晕,在横渡急流中险送性命,还差点命丧火力运动场,在战俘训练中几乎被屈打成招,在生存训练中被毒蛇、蚊虫叮咬。这些磨难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我们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坚定了我“死也要往前倒”的信心。

精神压抑在生活、训练中无处不有。语言学习期间,校长说我们学习不好又不努力,扬言要延长我们的学习时间,鄙视之度溢于言表。训练中,教员也百般“刁难”,用语言侮辱,漫骂我们,想迫使我们放弃训练。可以说,在国内从没有受过的气在这里受了,从没有做过的事在这里做了,从没有哭过的双眼也流泪了。但是凭着中国特种兵过硬的素质、顽强的作风、强烈的团队精神,直到训练结束,没有一人被淘汰,没失特种兵的尊严。但学校也不能无故弃人。训练到最后一个课目,校长对我们前期训练给予全盘否定,说我们过于团结,忘记个人表现;说我们行军过快,不注意个人安全;说我们在训练中面部表情太丰富;说我们在训练时中国“痕迹”太多。也许因为我们的成绩太好,无法实现其淘汰率;也许因为他们的要求太苛刻;也许是校长故意给我们施加心理压力。我们一个个虽然都面无表情,但在心里铆足了劲儿“拿出点中国特种兵的颜色给他们瞧瞧”,队员们如同上足了发条的钟,最后50公里拉练,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2小时回到学校!这是校史上绝无仅有的。这就是中国特种兵,危难当前不低头,困苦面前不言怕,面对严酷的训练,面对歧视的目光,我们以惊人的毅力和胆略,度过了“魔鬼”训练的每一个难关,终于赢得了校长的赞赏。

三是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按理说,高强度的训练,能量、营养更应该相应地跟上,然而学校却不给我们吃饱。语言学校的生活条件差,但吃不饱还可以自己做或去采购一点食物补充。可在特种兵学校,每天只能得到人体所需五分之一的食物。早上一块玉米饼、一勺粥,中午一小碗饭,一小块鸡翅,一勺南瓜汤,晚上又是一块玉米饼,这怎么能补充一天能量的消耗呢!每天的十公里跑是一米不少,但玉米饼却是一快不多。我们曾向教员请求增加食物,教员却说“中国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一句话把我们顶回来了,以后的食物就更少。当结束选拔训练,武官去看望我们时,给我们每人带去了一包饼干、一瓶窄莱,真是雪中送炭,尽管我们都很饿,但是我们都把它当作宝贝,每次只吃一点点,解解馋。就连我军代表团去学校访问时,我们部队的领导吃的招待宴,也只不过是一勺米饭,几根肉丝外加一个煎鸡蛋。想想也是,红军长征吃树皮、草根都能坚持下来,我们每顿还能有一点食物,知足吧,毕竟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四是独尝想家思亲之苦。当部队领导找我们座谈时,问我想不想家,我老实地回答:“想!说不想家绝对是假的。但是,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别说是到异国他乡训练,就是赴汤蹈火,我们也会顶下去。”当时在场的领导都流泪了。有人会想,领导面前你当然这么说了。不,要是换成你,你心里也会这么想,这么做的。在语言学校,每周还可以与家里通个电话,互报平安,且武官也经常来看望我们,心理踏实。但当我们来到与世隔绝的特种兵学校后,那种身在异国他乡,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的感触就更深了,哪会不想家,不思念自己的亲人。我妻子正好是在我进入选拔阶段分娩,不得母子平安的消息,心里急得跟蚂蚁挠似的。队友xxx,32岁了女朋友在这个时候闹吹灯,可以说每名队员的家里都遇到了困难。说实在的,面对各种折磨和非难,每名队员的思想都在波动、在内心与自己抗争,各自的心情无人知晓,无人安慰,心理不免很凄凉和忧愁。又得不到渲泄。大使馆高度重视我们的现状,向每名队员家里询问了情况,并及时向我们作了通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想的太简单,不顾大局,幸亏没有做出越轨的行为,不但会丢了中国军人的脸,回到大队也无脸见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死也要往前倒”,是部队首长临行前的叮嘱不时在耳边回响,使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困难往往不只使考验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考验人的心理。可见,心理素质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把自己锻造成优秀的特种兵,不但要练就过硬的技术,更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的心理战立于不败之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特种兵的训练是超极限的,要以中国军人为荣,以中国特种兵为荣,用荣誉激发自己的热情,用热情摧生自己立足本职作贡献的精神,催生自己苦练精兵谋打赢的气概。我们虽然不能盲目效仿“魔鬼”训练的做法,也不能违反规定打骂体罚战士,但绝不能放松要求降低标准。铁的纪律才能出铁的军队,只有具备严明纪律的军队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让我们时刻牢记这一点。

刀锋点评:中国军人异国征战的故事在这里就将划上圆满的句号,但是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们的精神也是永恒的。故事不长,但意义与影响却是深远的。军人当以此为目标,不断的刻苦训练,用铮铮铁骨证明中国军人的强大。不是军人,我们也应当以此为荣,因为有这样的坚强后盾,我们就会有安宁的生活环境,便于我们忘我的去工作、去奋斗。

[刀锋自述之写作篇]

朋友们,大家好,这期我继续进行我的自述,这期我想谈谈我的写作经历。

2000年4月,我结合在部队三年的军事训练所学与体会,在《拳击与格斗》杂志第四期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力量训练方面的短文,从此,我坚持武术创作,直至今天。我想会继续坚持下去,并将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工作干劲一直坚持下去。或许,我不会因写作成名,也不会因一点稿费改变现有的生活,“只因喜欢,所以坚持”,这就是我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动力与坚持从事这单调创作的唯一解释。其实于我而言的创作,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入伍的第一年也就是1997年便开始了,但那时候只是一些短诗之类,还谈不上成篇的文章罢了。

第一篇短文的发表,给予了我更大的创作激情与动力。直到工作至今日,仍旧坚持不辍。

因为写作最初的原因是自己对武术对格斗的一点肤浅理解与体悟,所以最先写作当然也就是武术和军警格斗之类的了,而且这方面创作从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时至今日,我先后在《搏击》、《拳击与格斗》、《精武》、《武当》、《少林与太极》等多家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若干篇,近几十万字,受到各位编辑老师与读者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其中发表的系列文章“侦察兵搏俘格斗术”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好评如潮。期间,与王庆艳小姐共同撰写的《徒手相搏之积极防御与精彩反击》一文在《搏击》杂志社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实用武技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在《拳击与格斗》杂志社与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制作中心开办的“我与拳王争霸赛”的主题活动中,自己的文章荣获三等奖。自己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荣誉,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关于写作,因为我从事军事训练,在军校就读的也是部队作战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涉猎军事理论文章的写作。自己曾主要对动力三角翼的性能、使用、火力配置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特种部队的训练、使用等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自己长期从事动力三角翼的飞行训练、技战术研究和管理,撰写的文章《动力三角翼作为空中勤务力量的使用》一文发表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侦察学术》刊物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还在2003年、2004年期间,作为理论组长专门组织理论小组对动力三角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与战友们共撰写论文25篇,教学教案18篇,被编入军区编撰的“神鹰”集训教材,发全军特种部队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形成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感情是人人所困,而且情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有时也写一些关于情感类的文章,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与所想。情感类文章,自己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因为太多注重感情的人是很脆弱的,这与我们军人的身份是不想符合的,况且自我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写作风格尚不能达到要求。因此,自己只是处在一个尝试的阶段,寄希望于在积累的过程中做到厚积薄发。当然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拿出来与大家共赏。

写作其实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创作历程。

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创作过程也是经历了几多风雨,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所以时间只能靠自己硬挤。每天有时是中午不休息,有时是晚上推迟睡觉,有时利用上课时间自己搞创作,就是这样利用点滴时间,我先后完成了几十万字的文章。在学校读书时,可能时间于我而言还是相对多一些,但是自己在部队工作后,训练、政治教育时间都是无法更改的,尤其是政治机关工作了两年,每天都忙于工作还要到晚上1至2点钟,搞创作无异于自讨苦吃。但是自己仍然坚持不停,2003年完成“侦察兵搏俘格斗系列”文章,2004年、2005年完成了《军营武苑》专栏的创作。尽管苦一些,累一些,但是,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后的兴奋便淹没了一切的痛苦。

创作之初,即1999年,电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我还停留在手书这个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费时又费力的,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我没有选择。后来渐渐有了电脑,但是自己不会操作,只有请求战友们的帮助,让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或挤一些时间来帮助我,当时训练异常的艰辛,难得挨到休息,谁不想多放松一下,但是我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请他们协助。现在想想那些曾为我打字、校对、配合我做拍动作照片的朋友:广州75738部队的谢宜红、黄章源、驻香港部队的孙建波、辽宁葫芦岛的孙会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巩亚东、哈尔滨某部的谢树文等等,尽管,现在我们各居一方,有的朋友已经失去了联系,但是他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让我至今难以忘却。在这里刀锋向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也非常的想念大家,想念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但愿我们能相逢在将来的一天。后来,自己也开始学习打字,每分钟打十几个字,慢慢的开始自己独立完成了,尽管时间可能长一些,但是毕竟不去占用战友们的时间了,自己高兴了一阵子。刚才提到还要拍照片、冲洗、校对,都需要有人来做,那个时候只有自己非常爱好这个方面,没找到其他对此感兴趣的人,没有办法,自己全部一个人做,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坚持下来,终于走到了今天。现在有我的爱人也开始帮助我打字、校对、拍照片,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更好的把专栏办好,提高质量,在这里也感谢我的爱人为我的付出与帮助。

写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每当看到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感悟变成铅字的时候,每当自己静静整理作品的时候,内心就特别的兴奋,满足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为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回报而特别的兴奋。当然,有些时候,这也成了朋友们闲侃时的谈资,谈资吗,我也不会介意的。通过写作这些文章,让我结识了许多五湖四海的朋友,一颗寂寞的心得到了安慰,让孤单的我有了玩伴,这是我写作的最大收获所在。翱翔在武术的海洋里,让我切身感受到快乐与满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我想生命就会无限的延伸的,富有激情。

现在,我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而且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又开办了《军营武苑》专栏。我想只要朋友们喜欢,编辑部的各位老师支持,我会一直走下去的。我给自己起名为“刀锋”,意为时刻告诫自己,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如在刀尖上行走,有时不小心,很可能就会被锋利的刀仞刺伤。现在我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专业素质来接受朋友们考验与监督。朋友们,时光匆匆而过,时间在我们不经意间已悄然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份必将伟大的任务而努力吧!

朋友们,到这期为止,我的自述就结束了。因为朋友们有要求,我只好献丑了。希望朋友们读过我的故事之后,能有一些收获,一些感悟,就达到了写作的目的。朋友们,再见。

[信息窗]

2005年度,“军营武苑”在各位老师、各位读作者朋友的共同关心下,将在本期写下圆满的句点。回首这一年,全国各地的朋友对“军营武苑”专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专栏与《搏击》杂志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与朋友的关心是分不开的。在这一年里,有众多的读者朋友参加了对专栏的评审,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在这一年有许多的作者写来了文章,对武术进行研讨,刀锋在此对各位朋友表示感谢!这一期我们将评出年度的读作者代表五名,他们将获得由刀锋亲笔签名的当月杂志一份及奖金20元,经刀锋与编辑部各位老师商量,商定下列五名同志为年度最佳读作者。

第一名总政警卫队 程 翔

入选理由:程 翔,作为一名营级干部,一名长期从事政治工作者,一直非常的关心本栏,对本人的工作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本年度在武苑上发表文章若干篇,同时对本栏的创立与发展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第二名南京政治学院 张 力

入选理由:张 力,南京政治学院教员,对武术非常痴迷,经常与刀锋进行磋商,研究如何办好“军营武苑”专栏。同时在“武苑新星”里发表自述文章“我的武术经缘起”在读者当中反响很大,亲身经历影响了很多人。文章对武术的认识与理解相当有深度,篇篇可称之为佳作。

第三名辽宁葫芦岛65037部队 马 凯

入选理由:马 凯,65037部队副连职军官,作为军队中的读者代表,长期以来支持《搏击》,尤其是“军营武苑”开办以来,全力支持“军营武苑”,2003年、2004年、2005年全年度订阅搏击杂志,以实际行动支持刀锋的工作,极大的鼓舞了刀锋的工作干劲与工作热情。

第四名广东省梅州市 黄志强

入选理由:黄志强,广东梅州市一名工人,非常喜欢“军营武苑”专栏,长期关心专栏的全面建设,就如何更好的把专栏办好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是除了军人、学生之外其他阶层中的突出代表。

第五名福建泉州剑影武术学校 柯杰斌

入选理由:何杰斌,福建泉州剑影武术学校高二年级学员,酷爱武术,能够挣脱各种束缚,长期坚持习武不辍,参加过各种格斗实战比赛,非常喜欢阅读《搏击》与“军营武苑”,曾以笔名和尚一花及本名在专栏上发表文章,是爱好武术并能很好坚持的年轻学员中突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