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辐射泛滥,你中招了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辐射泛滥,你中招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电脑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0000人失明,且因电脑辐射造成眼疾的患者(如白内障、青光眼、失明等)每年正以21.3%的爆发式递增发展。在中国4.2亿网民中,63.5%的网民因电脑辐射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伤害。早在2009年,世卫组织就发出了橙色预警:电脑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SASI、HINI的破坏性,无形中吞噬人的双眼。

有辐射的岂止电脑?微波炉、电脑、电视机、空调、手机、电吹风……这些电子产品已经渗透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面对电磁辐射,人们无所遁形;致癌、内分泌紊乱、流产、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引发痴呆症、过敏症等,这些字眼又为电磁辐射的危害蒙上一层黑色的恐怖。

然而,这样的危险潜伏在哪里,危害有多大,都还彼此矛盾地争论着,这样的未知的恐惧让人有永远的担心。于是,“防辐射产品”大行其道,在拥有健康和享受便利之间,人们进退两难。

辐射:无处不在

2011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承认电磁辐射可致癌。该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评估称,手机、无线设备、雷达、广播和电视发射装置所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可能会增加人类罹患脑胶质瘤的风险。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显示,每天使用30分钟移动电话的人罹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增加了40%。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辐射离我们有多远?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如家电中的电视、电冰箱、微波炉、吸尘器等;办公设备中的手机、电脑、复印机等;医疗设备、电子仪器等;装饰材料中的大理石、复合地板、墙壁纸、涂料等;周边环境中的高压线、变电站、电视(广播)信号发射塔、雷达等,这些都是辐射源。

电磁辐射下的职业病新危机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是能引起物质电离的放射性束流,医疗辐射是人类接触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如X射线、CT、核辐射等。电磁辐射则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来自自然界,如宇宙射线、地球磁场产生的电磁辐射;另一部分则属人为造成,如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微波炉、电磁灶、电视机等都能产生电磁辐射。据卫生部早先公布的数据显示,IT等新型行业已经取代传统工业成为职业病新的多发领域,电磁辐射成为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微波炉、电脑、电视机、空调、手机……面对电磁辐射,人们无所遁形,而电磁辐射威胁着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IT行业已成为新型职业病高发区。卫生部日前透露,我国职业病种类已经由1957年的14种扩大到现在的115种,包括放射性肿瘤、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中暑、噪声聋等。随着IT、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职业病的患病人群逐渐发生了变化。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粉尘、重金属范畴,而是出现了噪声、微波、高频、电磁辐射等多元化趋势。电脑综合征等层出不穷的新职业病,已成为全球性职业病。而根据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等权威部门提供的详实数据,电磁辐射对11大类职业人群存在潜在危害。这11大高危行业包括: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和机群的金融证券行业、通过机房和演播室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的广播电视行业、IT行业、电磁波强度很大的电力和通信行业、民航、铁路、采用高频理疗设备的医疗行业、大量使用仪器仪表设备的科研行业、采用高中低频和微波电器设备的工业,现代化办公设备相当普及的白领和金领人士也难逃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已被列为第四大污染源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带来“利”的同时却也产生了一些“弊”。这些“弊”主要就表现在电子产品辐射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上,辐射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四大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虽然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与我们形影相随。可以说,现代社会人类就生活在被辐射物和电子雾包围的环境中。”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辐核仪室内环境中心主任康健表示。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制主要有三方面: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加效应。热效应类似于微波炉加热食物,人体的70%是水分,受到电磁辐射后,人体水分子会快速摩擦、震荡,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正常工作。非热效应是指电磁波可改变人体细胞的形状。遭受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损伤后,如果人体没来得及进行自我修复就再次受到电磁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加。到目前为止,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研究时间较长,国内外多数学者带有共识性的观点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隐性的、累积的,是长期的慢性伤害。”康健表示:“超量电磁辐射会造成失眠、多梦、烦躁、精神抑郁、紧张,对行为健康产生影响;也会引发血压波动、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心脑血管症状,眼底出血、白内障、短暂失明等视觉系统症状和不孕症、胎儿畸形等生殖系统病症。”近年来,国内外对电磁辐射危害的相关报道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辐射敏感的人群。

距离是最好的防护

“电磁辐射危害与强度、距离、时间有关。你离它越远,接触时间越短,伤害就越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副主任技师李天平表示:“避免或减少电磁辐射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增大与辐射源距离,缩短受照时间。必要时,可设置防护屏障,穿着防护服。”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环境电波卫生标准》中,对电磁辐射防护限值、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别做出明确规定。康健详述了各种电子产品及设施的辐射防护要点:手机在待机时属远场辐射,能量很弱,通话时转为近场辐射,对人体大脑产生影响。两个对话端尚未接通时、信号微弱时或运动中,手机辐射最大,建议尽量使用固定电话或手机的耳机、蓝牙,拨通瞬间,不要急于接打,也不要将手机置于胸前口袋或枕边。电脑的显示器、键盘、鼠标、机箱都有辐射,除保持安全距离外,还要避免长时间操作,建议连续使用1小时,至少休息10分钟。看电视时,眼睛距离荧光屏应在4米左右,微波炉开启后要离开1米远,电磁灶离开三四十厘米,使用时间较长的微波炉,最好请专业人士进行检测或更换。一般来讲,发射基站都经过严格检测,只要住宅不是挨着基站的天线,就没有问题;无线网络WiFi和手机电波类似,影响不大;高压线的千伏不同,其安全距离也不同,只要在国家有关规定距离内应该没有问题。“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与电磁辐射相关的产品及设施都应该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康健强调:“对于电磁辐射,既无需谈虎色变,也不能漠然视之。只有采取措施积极防护,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

链接>>>揪出身边的辐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电器在工作的时候,都会释放出辐射来。其中,微波炉、手机以高频辐射为主,电视机、空调、电脑等以低频辐射为主。辐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揪出隐藏在你身边的辐射源,让危害远离一点。

微波炉:中强

一提到电磁辐射,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微波炉了,有些人热饭时都会躲到远远的地方,生怕辐射到。微波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微波炉正是利用了微波的这一特征,它在短时间内振动加热食物,因此会产生强电磁波。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离微波炉15厘米处磁场强度最低为100MG,最高达到300MG,很容易诱发白内障或导致大脑异常,所以也应少用。但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微波炉机体外面都有完整的金属外壳以及微波防护板,因此向外泄漏的微波比较有限。而且使用微波炉时,很少需要有人要贴过去盯着食物,因此对人的危害较少。

电磁炉:高强

与微波炉相比,电磁炉的电磁辐射要大得多,而且电磁炉的工作过程比较开放,比如炒菜做饭、甚至是吃火锅时我们都是紧挨着电磁炉的。因此电磁炉电磁辐射量比普通家电高出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远比电脑、手机、微波炉厉害得多。所以能不用时,还是尽量远离电磁炉吧。

电冰箱:中强

电冰箱是厨房中一个高磁场的所在,特别是在冰箱正在运作、发出嗡嗡声时,冰箱后侧或下方的散热管线释放的磁场更是高出前方几十甚至几百倍(冰箱前后范围测得1-9MG,后方正中央可高达300MG)。如果冰箱的效率不高,嗡嗡声就特别久,也特别大,如果用吸尘器把散热管线上的灰尘吸掉,就会提高冰箱的效率,也减少家中的磁场。

电视机:弱

以前的电视机辐射相对较大,但是只限于侧面和背面,人们在看电视时首先是面对正面,其次距离相对较远,所以辐射并不严重。新型液晶电视已经改善了辐射问题,基本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虽然电视机的辐射很小,但是它产生的光污染却值得注意。

手机:中强

我们都知道手机是生活中的一大辐射源之一,如果没有辐射手机也就没有了信号,而且信号越不好或是电池电量低时,手机的辐射就会越高。带变压器的低压电源一般磁场都很高,在接线的地方可以测到300MG以上,不过距离仅30厘米远就马上掉到1MG以下了。手机充电器、便携式单放机在插座上的变压器磁场也较高,所以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减少手机的辐射可以尽量使用蓝牙耳机或耳机线,反正距离手机远点没坏处。

电脑:弱强

一直被人们所惧怕的电脑,其实辐射强度并不高。尽管光CPU、显卡主板这些零件的功率就有数百瓦,而板卡之间又是完露的,其实它们都没产生多少辐射,但是辐射虽小,却也架不住日积月累天天用。电脑的主要辐射来自电源部分的变压器线圈辐射与显示器辐射,主机前方磁场可超过4MG,越靠后面磁场越高,所以能放远一点就尽量放远一点;电脑桌下方常常有一堆电线及变压器,要尽可能地远离你的脚。用完电脑后要彻底清洗一下被显示器辐射很久的脸,这样既可以减少辐射还能美容。

键盘和鼠标:弱

有人认为键盘和鼠标是电脑辐射最大的两个部件,但专家认为不科学,因为从理论上讲,耗电量越大的电子产品产生电磁辐射的几率越高。在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四者之中,显然是主机和显示器更耗电,因此可以认为键盘和鼠标的辐射不大。

电热毯:弱强

不容易被人发现的一种辐射就是这些加热取暖的设备,电暖气和电热毯都在加热时有一定的辐射,如果人体靠得太近或是整晚都躺在电热毯上就会一直被辐射。医学调查表明,电热毯直接接触皮肤,会使休息状态的细胞长时间处于电磁波中,从而引起人体健康障碍。通常强电场会使部分人睡后产生不适,特别是孕妇,最好不使用电热毯。若利用电热毯取暖,时间不宜过长,最好睡前通电加热,上床睡觉时就关掉电源。

吹风机:高强

说到辐射,大家往往会忽略体积较小的电吹风,其实它是“辐射大王”。电吹风确实是高辐射的家用电器,特别是在开启和关闭时辐射最大,且功率越大辐射也越大。一般普通家用的1000瓦的电吹风,辐射值达350MG左右。不过,这个辐射距离却很短,在离开电机五六厘米再检测时,它的辐射就变得很微弱了。另外由于它基本在头部使用,所以对人体的伤害也就更加一等。如果天并不是很冷的话建议还是尽量不要用电吹风吹头发,这样不光辐射较大还损伤发质。

打印机/复印件:弱

有电流就会产生电磁波,有电磁波就会存在辐射的问题。网上曾盛传复印机和打印机的辐射特别大,对人体伤害严重。其实这两种机器的辐射并不太严重,一般都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只要不把打印机或是复印机背面对着人就不用太担心了。

伤不起的电脑辐射

世界卫生组织(WHO)爱眼协会公布:2006-2008年电脑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0000人失明,并在2009年底发出橙色预警:“电脑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SASI、HINI的破坏性,无形中吞噬人的双眼”。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在中国4.2亿网民中,63.5%的网民因电脑辐射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

隐匿的健康杀手

现在的办公室装修的越来越华丽高档,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也越来越时尚轻薄,人们衣着光鲜地出入高级写字楼,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是在这些精美的办公室里面,隐藏着一个“健康杀手”,它无声无息地遍布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之中,我们每天都还离不开它,这就是电脑辐射。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大到国防军事,小到个体工商,都完全依赖电脑的高速信息传递。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核子专家马克・布利莫尔(Mark Bullimore)教授在论文中阐述:“若把1亿台电脑一天产生的辐射集中起来,那么它所释放的辐射量相当于轰炸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释放辐射量的总和”。作为一把“双刃剑”,电脑在对人类科技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像一颗超级原子弹时刻摧残着人类。电脑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如此紧密,我们似乎从未意识到电脑辐射带给人的伤害是如此巨大。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一波又一波的辐射正分秒不停地侵袭着我们的健康。电脑在开机时,对外产生的各种电磁辐射量是相当高的。电脑辐射主要包括电脑在工作时产生和发出的电磁辐射(各种电磁射线和电磁波等)、声(噪音)、光(紫外线、红外线辐射以及可见光等)等多种辐射“污染”。科学家解释说,当电脑辐射对人体产生作用时,人体体内会产生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大于机体电流(脑点和心点等)时,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细胞的兴奋,频率越低,兴奋程度越大。轻微刺激作用使人产生麻酥酥地感觉,刺激作用越大,会引起肌肉收缩,继而发生疼痛,心脏和呼吸器官兴奋,严重时会出现心室细微颤动,心肌持续收缩,最后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因此,电脑辐射是名副其实的办公室头号杀手。

呼叫中的辐射

当人们用移动电话进行呼叫时,移动电话会发射无线电波(也称为射频能量)。这些无线电波可被距离最近的基站接收,一旦基站接收到移动电话传来的无线电波,就会将其传输到交换台,交换台根据当前呼叫的类型将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定电话线网络,从而实现通话―――这就是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而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手机的电磁波辐射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害?已经成为时下电信、医学界的新学科,由于目前全球各界对于手机的电磁波检测数据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值,也没有统一的规范,目前应用最广的就是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的标准。所谓标准,实际上是一个限值,这个限值比可导致健康负面影响的值要低得多。标准为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SAR代表生物体(包括人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这个SAR值代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测试值,SAR有针对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数据,其中脑部局部的标准值必须低于1.67。

说不清的“风险”

手机辐射究竟对人体能造成多大伤害至今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仍有人前赴后继,当移动通信像香烟一样变成越来越多人的依赖后,在拥有健康和获得便利之间人们已进退两难,但手机与香烟的区别是一个已知危害在何处,一个却连危险潜伏在哪里都还彼此矛盾地争论着。2010年5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研究报告称:一项历时10年、有近1.3万人参与的调查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手机不会增加患脑瘤的风险。不过,研究者同时指出,目前还不能对使用手机超过15年的情况做出定论。此外,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0分钟以及单次使用手机时间过长,患脑癌的风险有可能增高。一个月后,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欧洲科学家共同一份报告,对上述世卫组织研究的结论及公正性提出了质疑,其基本观点是:这项研究在实施中存在设计错误和一些问题,并且低估了手机技术引发脑部肿瘤的可能性。“这项研究原本是为了给手机的使用提供一个答案,但最终带来的问题比答案更多。”这3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使用手机100小时,出现脑膜瘤的风险就会增加26%。他们警告说,如果不对人们加以提醒并鼓励他们改变使用手机的方式,脑部肿瘤会有大规模爆发的危险。现实生活的默契无形中呼应了理论研究。2010年6月16日,美国旧金山市公布一项新法令,要求卖手机先要交代辐射量。即手机零售商必须在手机店内标明并向顾客交代每款手机的辐射程度,违规者将面临300美元罚款。这部由地方颁布的《手机辐射法》在美国可谓开了先河,按照美国手机行业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手机辐射吸收率不得高于1.6瓦特/千克。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下辖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对关于使用手机与脑瘤的科学文献做了历时一周的集中梳理之后,宣布将手机辐射的致癌风险归为2B等级。2B的含意是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同属2B等级的还有咖啡和泡菜。致力于研究射频能量对健康的影响长达40年之久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肯尼思・福斯特表示,IARC给出的结果离真正确定手机会致癌还很遥远,公众不必为此担心。可是,公众的疑虑和恐惧却在进一步加深,因为那些研究结论太多地使用了诸如“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存在联系”、“可能导致”、“大概存在风险”这样的字眼,让人们难以决断究竟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手机。

健康经不起等待

目前,全球已开始重视手机辐射问题,并在反复“斟酌”有关辐射的技术标准,但可惜的是,相对于手机的全球普及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来讲,这种缓慢的“斟酌”已经晚了,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拖沓的场景在很多国家仍将会延续。面对越来越多的辐射质疑,甚至辐射的法律官司,厂商以及移动服务商们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因为一旦展开法律行动,全球移动电话产业将面临真正挑战,诉讼恶仗在所难免。如果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对人体能够产生永久性的伤害的话,大量的官司一定会让制造商、运营商们焦头烂额的,在我们国家还没有这种类似的案情的出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由于使用手机的白领较多,而白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体休闲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而且他们是真正的知识精英,手机危害如果真的非常严重的话,受损失的估计不仅仅是制造商一家了。有关手机和人体健康之间的话题一直使人困惑,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无法对使用移动电话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得出最终的结论,就连世界卫生组织至今都没有提出手机危害健康的证据,所以该组织曾强调,目前的科学资讯没有显示有必要对手机使用采取任何特别的防护措施。据说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对手机及其总站产生的辐射是否会增加人的头部或颈部患癌症的危险,还需要再进行三至四年的调查研究,但人生能有几个四年等待这个结论?目前,日本、以色列等国的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降低手机辐射的新举措,以色列的科技人员前不久研制出了能够在一些重要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手机的新装置,以避免在医院、飞机等场所,由于手机的使用而造成公共危害。日本科学家也利用海洋中贝类的壳体经过加工,研制出了能够涂抹在手机外罩上的涂层,以减少或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一些国家的管理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手机对人类健康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找到既安全又方便的降低手机电磁辐射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使手机能够更好地为现代人类的生活和通讯服务。

手机放在哪里最安全

其实很多产品对人来说都具有潜伏的危险,并非人们对手机过于苛求,而是在人们被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包围的同时感到一种不能把握的焦虑。在国外,很多手机会将辐射强度标在手机或者说明书上,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个制度。所以,在争论未彻底搞清之前,“保守用法”可以将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

话短说。少用手机“煲电话粥”,准备长时间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直接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就换用另一只耳朵接听,以避免一侧大脑长时间地受到辐射。

勿挂在胸前或腰间。经常使手机靠在腰部或胸部,其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心血管功能。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最好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把它放在包的外层。如果必须随身携带手机,一定要保证键区位置朝向身体,背面冲着身体外侧;睡觉时应尽量关机或将其放在远离枕边的地方。

信号弱的地方少打。信号差时手机的功率会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通后再放在耳边。手机待机时辐射微乎其微,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量最大,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进行通话。

通话时,手机不要贴在耳朵上。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所长博士罗纳德・赫伯曼建议,应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距离。尽量使用线式耳机,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在这种情况下,手机辐射仅是标准手机的1%。相比较起来,线式耳机比蓝牙耳机辐射更小。

电话时不要频繁移动。不要来回走动着打手机,在汽车或火车上也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防辐射服再度成热点

近日,韩国环境部门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地铁或电梯内打手机,其电磁辐射要比平时高出6-15倍。受此消息的影响,市场上以孕妇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孕妇防辐射服走俏,五一期间,各大防辐射服品牌在销量上均有大幅提升。专家、学者对此现象的不同看法,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关注。

调查:狭小密闭空间辐射强度大

众所周知,任何电子、电气设备在运行中,都会在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能量,它们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污染源。当机体过多或过久地暴露于电磁辐射的环境当中时,就会“受激”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出现急性损害或慢性损害。“电磁污染可能是20世纪人类活动制造出来的最严重的污染。”这话或许并不夸张,无怪乎有人戏称电磁辐射为“空中柔情杀手”。

韩国环境部国立环境科学院针对韩国市场上在售的7款手机,测试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强度。结果显示:在快速移动的地铁内打手机时所产生的辐射,比在停止状态下打手机时的辐射强度要高出6-15倍。研究表明:在地铁、电梯、汽车等狭小、密闭的空间里,电波接受讯号困难,因手机要不断搜索距离最近的发射基台,因此,造成辐射强度的大幅增加。

观察:防辐射服市场上大放异彩

受此消息影响,国内防辐射服市场当天销量大涨,淘宝数据平台显示:4月30日,该平台的防辐射孕妇装,较平时销量提高了210%,创下了本年度的当天之最,而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等平台的防辐射服当天下单量也较以往提高了110%。百度指数4月30日当天,关键词“防辐射服”、“防辐射孕妇装”等,较以往提高400%以上,达到6970万余次,创下最高纪录。

随着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关注,一个新兴行业也日渐进入视野――电磁辐射防护品。

带了“防辐射”三个字的用品价格飙升好几倍。在一些妇幼用品专卖店里,一件标有防辐射功能的孕妇装其售价比普通孕妇服贵几倍,价格从百元到近千元不等。为了证明其防辐射功能,促销员往往这样试验给消费者看:将一部手机放进防辐射孕妇装里面,当此时拨打电话时,电话传来“无法接通”的提示。

事实上,不少防辐射贴都采用了一种名为“铁氧体”的材料,这是一种吸波材料,包括隐形战机等均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和材料。实际上,目前几乎所有电脑插头上端突起处就加入了铁氧体材料,用来吸附电磁辐射。“吸波材料肯定是有的,不过指甲盖大小的卡片也能起到作用?把周围辐射场吸过来,理论上行不通。”专家如此表示,电气石在比较潮湿的空气中,散发出一些负离子是可能的,但手机防辐射贴这么小,效应不可能有多大。因此,部分品牌防辐射贴包装中宣称的屏蔽99%辐射缺乏科学依据,而根据手机信号判断产品的防辐射实效,也被判定不靠谱。

解析:辐射恐惧仍无解

防辐射产品的诞生,满足了公众的心理“防辐射”,穿上防辐射服,就会有一种心理暗示――我防辐射了,我安全了。至于到底能不能够防辐射,消费者不清楚,地球人可能都不知道。

关于防辐射服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之前,央视所做的实验表明:在一间开放式办公室的电磁辐射值比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要低100多倍,可以说这种环境下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然而,现实与实验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现实生活中各种电子产品的辐射值究竟是多少,人们根本就没个谱。央视的实验与调查掀起了防辐射产品的“冰山一角”,而埋在人类内心深处恐惧辐射的“坚冰”能否消融,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此一来,不防辐射的防辐射服能不热销吗?而且,相关部门对电子产品的检测也没有强制规定必须标明辐射值,公众由此也丧失了知情权。公众对一些不确定的环境风险过分担心,一方面在于环境知识的普及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环境信息不公开或者信息传播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公众在比较茫然、盲目的状态下往往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防辐射服装制定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据相关人员介绍,很多厂家生产的防辐射服里面都夹有金属丝,主要是针对一般电磁波起到防护作用。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些防辐射服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防护效果,很难检测出来。

任何商品在流入市场过程中,理应经过监管体系的严格把关,面对如此尴尬的“标准缺失”,政府应公开相关权威信息,并加大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企业则要坦诚平等地与公众沟通交流,尽可能获得公众对于项目的理解和支持;普通百姓要主动了解掌握相关知识,以提升自己维权时参与对话和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此外,电磁辐射污染问题要重视,但要理性对待,不必过于紧张,甚至谈“辐射”色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钱培芝提醒公众,不要轻信那些不负责任的宣传,也不要受巧舌如簧的推销诱惑,同时重视自我保护,远离那些可能产生强烈电磁辐射污染的地方。

内调外养 拒绝辐射

不论在工作单位、户外场所,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受到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场和磁场的复合照射。人们在感受到电脑使工作和生活更便捷、高效、丰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辐射环境中“中招”。尤其是都市白领们,每天上班8小时要对着电脑,生活中频繁使用洗衣机、电冰箱等各种家电,成天为辐射笼罩,皮肤、身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辐射的侵害。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防辐射的高招呢?从现在开始,赶快行动起来,从饮食和细节改善入手,一起远离辐射危害吧!

内部调养

妙招一:吃水果

从身体内部进行调理抵抗辐射,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多吃水果,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可是想在办公室里随时随地吃瓜果并不是件容易事儿。有个小偏方可以一试,就是喝融合了多种纯正果汁、多种蔬菜汁、新鲜牛奶的饮品,因为有多种营养的科学配比,可为你带来全面的营养供给。还能清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常喝可以保持皮肤光洁、,有了这个保障,抗辐射就轻松多了。香蕉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当人体缺乏这种物质时,眼睛就会变得疼痛、干涩、眼珠无光、失水少神,多吃香蕉可以减轻这些症状。香蕉中的钾还可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盐分,让身体达到钾钠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养眼睛,避免眼睛过早衰老。

妙招二:食补

除了多吃水果外,在饮食上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其他各类营养。一是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芝麻、动物肝脏等;二是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骨头汤、牛奶、瘦肉、虾等;三是多吃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柑橘、大枣等;四是多吃些含磷脂高的食物,如蛋黄、核桃、花生、牡蛎、乌贼等。这些食品是大脑的“能源”之一。坚持食补可以调节身体机能,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妙招三:服用沙棘油、螺旋藻

沙棘油富含植物圈醇、维生素E、花青素、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他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还有明显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坚持服用沙棘油可明显缓解电脑、手机及X射线等造成的辐射伤害。螺旋藻作为一种原始植物,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素,1克螺旋藻几乎相当于1000克各种蔬菜和水果的综合,它所含的优质蛋白达60-70%,是牛肉的3倍,鸡蛋的6倍,且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有的胡萝卜素为胡萝卜的12倍,维生素B12是猪肝的3倍,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能在螺旋藻中找到。螺旋藻含有的多种营养成分不仅可以改善人体机能,更有着很好的抗辐射作用。

除了上述抗辐射的内养方法,在使用各种电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平时则应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还要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这样既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还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继续投入工作和生活。

外部防护

妙招一:勤涂隔离霜

护肤隔离霜,既可以护肤又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电脑族”在每天用电脑前要先做好防护隔离工作。为了减少灰尘对皮肤的伤害,开机前先对荧光屏进行清洁,然后把适合自己肤质的隔离霜涂在脸上。还可以依靠保护膜,每星期做一次深层清洁面膜和保湿面膜,可以有效阻隔环境污染对皮肤的辐射和侵害。在每天用完电脑后,要记得及时用清水洗脸,可使辐射给皮肤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另外,这里还推荐一种“自制抗辐肤水”,由1:5比例的甘油和白醋调制而成,用来涂搽皮肤,既能让肌肤,又能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还能省钱,不妨一试。

妙招二:常做体操消除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容易感到头晕、手指僵硬、腰背酸痛,甚至出现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所以,平时要多做体操,以保持旺盛精力。如睡前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将头仰放在床沿以下,缓解用脑后大脑供血供氧的不足;垫高双足,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以减轻双足的水肿,并帮助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在上网、看电视等过程中时不时伸伸懒腰,舒展筋骨或仰靠在椅子上,双手用力向后,以伸展紧张疲惫的腰肌;还可做抖手指运动,这是完全放松手指的最简单方法。记住,此类体操运动量不大,但远比睡个懒觉来得效果显著。

妙招三:保持通风

在放置有电器的室内,尤其是电器使用比较密集的办公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器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在电器集中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注意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