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贝飞达思密达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贝飞达思密达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贝飞达思密达辅助治疗母乳黄疸的效果。方法:将63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贝飞达、思密达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血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分别为治疗组 144.6μmol/L、268.4μmol/L,对照组84.1μmol/L、142.1μmol/L,差异显著。结论:贝飞达、思密达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母乳 血间接胆红素 贝飞达 思密达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27

资料与方法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①生后母乳喂养儿;②高间接胆红素血症;③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感染征象、肝功能正常、HBsAg(-);(4)排除其他高间接胆红素血症;⑤停母乳后黄疸减轻。

临床资料:将符合上述条件且资料完整的6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9~32天,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238.4~326.8μmol/L。对照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1~29天,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244.1~312.5μmol/L。两组病例胎龄、就诊时间、胆红素水平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当日、第3天、第7天测定血胆红素水平。常规组给予酶诱导剂、光疗、白蛋白及退黄药物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飞达1/2粒,每日2次,思密达1g,每日3次口服。

结 果

入院当天血胆红素浓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通过治疗后两组胆红素浓度下降水平及下降速度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5。见表1。

讨 论

随着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及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认为母乳性黄疸的预后良好,不需要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对未结合胆红素研究的深入,发现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致胆红素脑病,而轻、中度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也可以引起神经细胞毒性,发生智力、听力损害。因此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故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的母乳性黄疸患儿给予合理的处理、及早有效的治疗,对预防脑损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公认的理论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由于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其中母乳中β-葡萄醛酸苷酶含量高和(或)活性增强,是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肠道菌群建立晚,缺少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也是母乳性黄疸发生的原因之一。

微生态制剂贝飞达是主要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三种肠道益生菌组成的冻干活菌制剂。进入人体后易于在肠道内定植,并迅速生长繁殖,产生乳酸和醋酸,使肠道呈酸性环境,从而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竞争性阻止直接胆红素分解为间接胆红素,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同时肠道酸性环境又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加速胆红素排出;又能分解肠道内结合胆酸为游离胆酸,从而减少结合胆酸在肠壁的主动重吸收,有助于消除胆汁瘀积。而思密达则有吸附固定肠道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及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吸收的作用。

贝飞达、思密达尽快建立肠道菌群,清除未结合胆红素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或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达到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目的。治疗组血中未结合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