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何兰一瞬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国―年来,感觉学到了很多,除了知识,我的独立能力也进步了不少。当然,这仅仅是我几牟留学生活的―个开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荷兰留事
学习:
1.英语―定耍过关,良好的英语水平是沟通的基础。另外,国外比较注重课堂互动,上课一定要积极讨论。
2.推荐个网站WWW.省略。这是―个创办了10多年的荷兰留学生论坛,里面有很多关于申请学校、行前准备、荷兰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非常有用。
生活:
1.荷兰的电源插口标准与国内不一样,国内买的电器需要使用电源转换器,最好多带几个,以备不时之需。
2.在荷兰,人们出行大多使用自行车,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出国前的日子
不似往日的骄阳如火,今天的重庆下起了雨,气温也一下降下来不少,让我想起了在荷兰的日子。
其实出国对于我来说完全出于一次偶然,爸爸参加了一次丹麦驻渝领事馆的介绍会,在会上了解到一些丹麦留学的动态,觉得不错。而他之前一直也有把我送出国的想法,因此便在一天晚饭之后跟我谈及此事。
当时我正一心一意准备即将来临的高三,并没有想过出国的问题。而且我一直觉得,能出国的孩子家里多半非富即贵。我家的条件还达不到。加上又听到过很多留学生出国荒废学业影响前途的事,所以认为出国只是大多数成绩差的学生逃避现实的想法,心里对此还比较抵触。
但是,经过爸爸屡次做工作,我终于经不住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国外生活的诱惑,决定出国读书。
决定之后的过程就和很多出国学生一样。补习语言、准备雅思考试、找中介办理出国。在环球雅思上课期间,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就有不少在国外生活过的人。从跟他们的聊天中,我对国外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
2009年年底,我拿到了一个不错的雅思分数。本以为接下来的申请应该一帆风顺了,结果由于之前信息搜集不全面,而中介对丹麦这个冷门国家了解程度也不够。到后来才发现。去丹麦读书必须先在国内大学读一年大一,这无疑把我推到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此时的我,已有半年多没去学校上课,而去丹麦的路又给“封死”了。于是,我不得不把目光放到其他国家。去英国,太贵,家里负担肯定重,我不愿意;去澳洲,我已经错过了预科的最后申请时间。这时,中介提出了去荷兰,说荷兰的教育质量很高,而且花费也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因此便定了下来。
之后,我便开始准备自荐信。找学校开成绩证明和毕业证明。这一次。中介还算是尽心尽责,一切都比较顺利。2010年4月我去上海参加了所选学校的面试。回来不久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签证的办理时间比较长,不过最后还是拿到了。2010年上半年在国内的这段时间,我没去学校上课。也没有参加高考,没能给自己这么多年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对此我至今仍觉遗憾。在国内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次我跟已经出国的同学聊天。无意间说了句:“真羡慕你们在国外读书的,太爽了!”不料她立刻勃然大怒道:“国外生活可没你想的那么好。你羡慕个啥?”当场弄得我有点不明状况。
终于跨出国门
2010年8月26日,在浦东机场道别了前来相送的爸爸,我独自登上了飞往荷兰的班机,爸爸没有像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时那样抹眼泪,而是对我即将来到的国外生活充满了期待,伤感自然就无从谈起了。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了荷兰阿姆斯特丹,之后又辗转了两个小时,我来到了学校所在地――阿纳姆。
到宿舍之后,顾不上舟车劳顿,我得先把房间整理了。铺床、套被子、清理行李,这些以前父母帮着做的事到了国外就全得自己来,没人帮你弄。好不容易收拾完行李,洗个澡。我便直奔学校报到,和新同学见个面。简单寒喧一下,我又去超市逛了逛,办了张电话卡跟父母报个平安,然后去在国内就认识的朋友那儿蹭了顿饭。或许是时差还没倒过来。或许是第一天太累,那天晚上九点钟我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在荷兰的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初来乍到,最麻烦的还是语言。荷兰虽然是一个英语普及度很高的国家,但其官方语言还是荷兰语,大到路牌标语,小到街上传单。都是清一色的荷兰语。这给我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小麻烦,很多时候不得不向人求助。那会儿我的英语也远没有达到应付自如的程度,老师上课一讲快我就开始坐飞机了。此外,周围其他国家来的同学说英语都夹杂着各种口音,对于我这听惯了雅思听力里字正腔圆发音的人来说,真是很大的考验。
在生活上要应付的麻烦也有很多。首先是办荷兰的银行卡,因为在这里买手机,或者报名健身,很多地方都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另外,还要不时跑跑学校的办公处预约申请荷兰ID,去市中心注册自己的房屋地址,去医院体检。国外的全新教材价格都很昂贵,还得到处打听是否有人出售二手教材……在这里提醒大家,出国前认识一两个跟你同校的学长很有必要。首先学长熟悉当地的环境,可以告诉你出国之前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其次学长在那边待的时间比较长,认识很多同学,渠道比较广,你要买二手的东西可以叫他提前帮你打听。我的二手教材就是联系一个学长帮忙搞定的。饮食方面,在外下馆子太贵,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自己弄。这样一来,以前在国内从来没打理过饮食的我,免不了常做出些难以下咽的饭菜。
我们上课主要是小班教学,20多人一个班,第一学期所有专业统一学一样的课程,有点类似国内所说的预科。一门课程一周只上一次,一次大概在1-2个小时左右。上课的时间比较短,老师每节课一讲基本上就是一章,大概20页左右的内容,都是把核心的知识点讲了,而不是像高中时候的老师会耐心地把每点都讲到下来。因此必须得自己下课再温习。跟国内不同的是,荷兰的学校很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个小组作业,由几名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大家分工合作。完成一份报告。并在很多老师和学生面前演示。
新的体会
在逐渐的学习过程中,我渐渐也有了新的体会。不同于美英的教育体系,荷兰的大学分为了两类,研究型大学universiteit(荷兰语)和应用类大学Hogeschool(荷兰语)。顾名思义,研究型大学比较侧重于学术教学和研究,而应用性大学更注重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二者侧重点不同。我大学的第一年就是在应用类大学度过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对经济学这门课感到费神,但我却偏爱这门课,不过应用类大学在这方面开课很难进一步满足我的需求,对此我萌生了转学的想法。
名为转学,其实无异于又一次申请学校的过程。选好学校后,又得写自荐信,联系国内的父母寄材料过来,而且这一次由于校方对我大一成绩有要求,因此还必须好好抓紧大一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时通过电子邮件和校方联系。
申请转学期间我大一上的小组作业没有及格,这也就意味着下学期不仅要完全原有的小组作业,还要补上挂掉的小组作业,肩上的压力骤增。其实总结小组作业挂科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对小组工作的认识不够,仅仅以为像在国内那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够了,对小组其他人的工作漠不关心。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作业,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特意申请成为小组的组长,这样不仅能够锻炼我的组织能力和口语,也能更好地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然而,两份小组工作一起做毕竟不是轻松的差事,加之国外的课余生活比较枯燥无味,念家的情绪开始慢慢滋生。到后来,随着小组工作截止日期的临近,外加还有很多考试要准备,压力逐渐增大了,有几次都想过放弃,但想到爸爸出国前曾给我的寄语:“永不放弃”,我还是挺了过来。最后,我顺利通过了小组作业这一关,也通过了期中和期末考。
前不久,我收到了申请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看到通知书,我真正明白了只要努力和坚持,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