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宋丙秀,济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摘 要: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适应了网络交流中效率优先的特点,符合输入的经济原则和网友求新求异的心理,主要可分为汉语谐音、数字谐音、字母谐音和字母、数字、符号的混合谐音四大类。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网络中的谐音词将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又会影响人们对规范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

关键词:网络语言 谐音 原因 分类 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电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催生了网络语言。作为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网络语言是一种运用范围、使用人数都相当有限的新兴社会方言。

与日常用语相比,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在于无法利用听觉、视觉(语音、视频聊天除外)来感知、传递信息,只能依靠键盘输入。它既承袭了书面语以文字为载体的特征,又保留了日常口语简洁方便、轻松活泼的风格。同时,网络交流的瞬时性,又决定了网民往往没有耐性来保证打字的准确性,而用同音或近音的现代汉语词、数字、字母等来表情达意,这就逐渐形成了大量的谐音词。通过谐音的转化,新词可以表达更丰富、隐晦的意思,从而形成意在音外、意在形外的特殊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

一、 网络语言中中谐音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

1、经济原则

谐音词的使用缩短了文字输入时间,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网络交流中对于用语规范并不严格限制,只要对方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可以。同时,由于网络交流受空间的限制,交流双方只能通过键盘输入进行交流,为了追求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在音同或音近的前提下,准确率让位于速度。然而起初这些词的产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是网民在使用智能拼音输入法时,在首先跳出的高频词中顺势选择的结果,并不是网民有意为之。如输入“banzhu”,首先显示的会是“斑竹”,为追求速度,将“版主”打成“斑竹”用于交流。

2、独特的传播途径和载体的制约

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交流虽然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但以键盘输入为主的交流方式却限制在日常口语交流中起辅助作用的各种表情、语气、体态语等非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但谐音词表现出的谐趣,蕴含的特殊感情可以让文字承担一部分语音和非语言交际工具的表情功能,弥补纯文字交流的乏味、单调。

3、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

由于输入法的原因,最初的谐音词的确带有偶然性,但正所谓“歪打正着”,” 以“斑竹”代替“版主”,“杯具”代替“悲剧”,这正符合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广大网民求新求异的,崇尚创新的心理,被迅速接受和使用。一些网民为了追求搞笑、幽默或讽刺、戏谑的效果,故意利用语音相谐来造成种种音趣。“美眉”显然比“妹妹”读来更悦耳动听; “霉女”、“菌男”形象利用“霉”、“菌”来自嘲,调侃味十足,生动形象。

二、 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的分类

通过谐音方式简化或替代某个词语,可称为谐音词。根据取材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四种。

1、 汉语谐音

汉语谐音就是用汉语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类现象比较常见,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1)普通话词语谐音

谐音词和原词在普通话中读音相同或相近,如“鸭梨-压力、神马-什么、驴友-旅友”这类。谐音词的表层义仅是假象,表意时并不是用“鸭梨、神马、驴友的本义,深层的“压力、什么、旅友”才是其要表达的真实意义。这种用法更能达到诙谐风趣,让读者轻松的目的。一句“神马都是浮云”的确可以让不少网友聊以。有些谐音词也充满了讽刺、调侃的意味,“霉女、 “菌男”、“蒜你狠”等。

(2)方言词语谐音

方言词语谐音就是用以谐音的字音与方言词读音相同或相近。网民故意用某些词语的方言读音来表义,如:人-银(东北方言)、没有-木油(广东方言)、我-偶(闽南方言)等。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自然丰富。方言谐音被带入网络世界,在增加网络语言幽默风趣色彩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拉近同一方言区网民交流的亲切感。

2、 数字谐音

数字谐音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意义。由于数字数量有限,其谐音以语音基本相似,人们能够理解其义为前提,注重整体上的音同或音近。如:9494-就是就是、8147=不要生气、56-无聊、7456-气死我了、616-遛一遛 54-无视等。

3、 字母谐音

字母谐音就是利用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来代替与之音同或音近的汉语、英语。明显可分为两种情况:

(1)字母-汉语谐音

谐音的对象是汉语字词。这类谐音比较少,如GG-哥哥 DD-弟弟 JJ-姐姐等。这类词还被广泛应用到手机短信上使用,可有效提高拼写速度。

(2)字母-英文谐音

大部分字母谐音词是用字母的英语语音来代替原英文,谐音对象是英语。如:me2-me,too(我也是)、How r u-How are you(你好吗)、IC-I see(我明白了)、CU-See you(今天就到这儿吧)。字母的省略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

4、 字母、数字、符号的混合谐音。

用符号或字母、数字的混合使用对汉字、因故进行谐音,如:==-等等、+U-加油、3q-Thank you、B4-Before(或鄙视)、4a4a-(是啊是啊)等。这类谐音词打破了符号的常规组合方式,字母、符号、数字任意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个性表达的需要。但由于对于字母、数字来说什么时候读作汉语,什么时候读作英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性,所以理解难度也大。

三、 网络语言中谐音现象的影响

网络语言中的谐音词符合网络交流的经济快速原则,更好地满足了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首先,基于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功能,语言本身尤其是其最活跃的词汇部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谐音词既是网络发展的产物,也是能够丰富汉语词汇的新词语。在人们能够互相理解的前提下,用之取代原字词,化繁为简,提高效率,不置可否。其次,谐音词可以表现出原词所不具备的意味,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形成风趣、讽刺等效果。年轻的网虫们更乐于用这些新鲜的谐音词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或抒发无奈、惊讶等多种情绪,在幽默诙谐中释放压力。

然而,网络语言的发展速度过快,其对原有字词书写形式的改变和意义层次的增加势必会挑战汉语规范化。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使用者的日益增多,网语中的谐音词必然会流行扩大到更大的群体和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中去。这就会给人们学习、书写、使用规范汉字带来消极影响,如不加限制盲目使用谐音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们对规范汉语和外语的掌握。另一方面,某个谐音词在刚被使用,还没被广泛接受时会造成交流障碍,让对方摸不着头脑,这反而会浪费时间,影响对话效率。

语言的生命力体现在其交际价值上,谐音词以其经济性和趣味性被网友广泛使用并不断创新,必有它继续存在的强大生命力。但正如上文所说,谐音词的消极影响也让人们不得不考虑对它的规范问题。总之,我们应客观、发展地看待网语中的谐音现象甚至整个网络语言,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盲目使用。谐音词必然要经历一个被淘汰筛选的过程,只要能够真正进入大众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就有可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促进汉语的发展。(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 刘海燕:《网络语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卢惠惠:《小议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

[4] 杜晓文:《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5] 严斌慧:《论网络语言中谐音的运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6] 赵丽萍:《谈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现代语文》,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