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被认为是比较适合中学信息技术课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既可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快速提取和灵活应用各种技术操作或组合技术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技术的难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主导着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念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恰恰是新课程理念和建构主义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任务驱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范围可小可大、任务要求可易可难、任务持续的时间可短可长。但总的来说,任务选题必须符合“来源于生活、又能回归生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任务具有现实意义,是学生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实际任务或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而学生通过解决该任务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又能反过来较为直接地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生,学生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简单地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为提出任务—分析、分解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四个步骤。

(一)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前提条件

任务的选择,很多时候都应该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不能因为任务而任务。另外,任务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知识技能操作,更深一层的内涵是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得到一些生活经验。另外,任务应该是有目的的,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解决生活或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这才是一个好的任务!

明确目标任务,对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数据分析》一课中,给出班上同学的一张无序成绩表,要求大家找出自己是第几名,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捷?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二)合理分解任务是教学法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从生活中的某一现实问题或主题出发,让学生从头到尾做好一个完整的作品制作过程是复杂的,也是不太现实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把任务进行分解。比如任务类型是半成品的加工完善,也可以是瑕疵作品的纠错和修改。

在学生初学某个软件时,作品制作类任务往往是独立的、单一的任务。在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软件技能后,作品制作往往融合为综合任务的一部分,多体现在阶段性或最终成果的呈现方式上。

分解任务是通过分析任务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经具体的操作或执行为止。如利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分解为在计算机中输入字符、编辑、修饰、排版、保存等多个小任务来分别完成。

(三)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是教学法的重点

提出问题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结合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因此,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完成一个个的任务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电子板报的制作任务中,一个同学收集的资料毕竟有限,而且对收集的大量素材进行及时的整合很花费时间,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创作活动,明确分工合作。也可以指导进行进一步的组内分工合作,如一部分同学负责资料的收集,其中又可进一步分组,分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的收集组等,一部分同学负责整理资料,一部分同学负责电子板报的版面设计等,最后达到资源的共享,提高效率。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的误区

(一)信息技术课上实施任务驱动时,最常见的误区是“看似热闹提任务、实则机械讲操作、任务技术两张皮”:开始提出个任务,然后一头扎回到传统的软件命令操作讲解中,几节课下来,开始提出的?任务再不提及。

(二)任务驱动所驱动的学生兴趣是一种定向的兴趣,是要驱动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直接兴趣——学生“做中学”的问题解决过程;而不是发散的兴趣或者无目的的兴奋,“跑题的驱动不如不驱动”——切忌为了为了驱动而无目的地驱动,甚至认为驱动方式越刺激越好。而且,在驱动学生动机时要注意把握最适合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且有利于课堂管理的合适的兴奋度,绝非越疯越好。适当激发发散思维后要适时聚敛学生的思维,切忌“放出去收不回来的驱动”。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应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任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配合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