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故乡车站:追寻故乡的味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0多岁的北漂青年温东龙,每年春节都会捎上妈妈做的霉豆腐回城。实际上,逢年过节带着家乡的特产和食材回到城市,是城市里的候鸟族身上再普通不过的现象。
温东龙却在这种现象中找到灵感,为什么不能收集这些东西拿到网上去买呢?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那些深埋在偏僻乡土,不为人所知的传统绿色工艺做成的食材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亲睐。
温东龙说:“食物除了饱人口腹之外,更深一层的是,它懂得人的乡愁。在乡愁深处,食物带着熟悉的甘甜或辛辣,抚平远乡人因时光荏苒而生起的褶皱。”
让城市里的异乡人吃到地地道道的故乡美食——上线短短一年多,“故乡车站”的年销售就达到了100多万。
一块霉豆腐让他想家
有一年春节,温东龙和妻子到丈母家去过年,发现当地巫山中南村家家户户都做腊猪腿,且这是年夜饭必备菜。温东龙吃了一顿,口感特别香。
乡邻们告诉他,头年冬季买来的猪仔,每天只喂养自家地里长出的农作物,大多是青菜、苞谷、红苕、洋芋、苕藤和谷糠,有时候还有麦麸和剩饭剩菜。山里人从不给猪喂食任何饲料,出栏也就更慢一倍,但这样的猪肉更健康。
温东龙也目睹了腊肉的制作过程。
在谭家老屋前的院坝上开始,刚刚宰杀干净的新鲜猪肉,均匀地抹上一层厚厚的盐巴,然后放入盆中进行干腌。7天后,将腌制好的肉取出,悬挂于熏肉屋内的横梁上,底下是当地特有的柏树枝在火塘里燃烧。当熏肉变得黑乎乎而干实后,取出悬挂于自家二楼屋瓦梁下,任由山风吹拂,时间越久,风味越显醇厚。
到团年饭那天,一家人围着满满一火锅的腊猪腿炖洋芋果果,再冷的冬夜,也变得温暖富足,有滋有味。回北京时,当温东龙在码头看到很多人离家的行囊都塞着几只腊猪腿时,他就有了开店的想法。
哪个异乡的游子心底没有这样的一两道美味呢?尤其是逢年过节团聚的时候,和人们内心柔软情感结合着的,无疑是儿时便植入的对食物的记忆。食物入口的瞬间,便知是回家了,那是妈妈的饭菜的味道。
在温东龙的心里,霉豆腐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一小块能下一碗热饭。每次回江西老家过年,他总会带上两罐返京。
吃完,也就没了。一块霉豆腐让他想家。而家,还那么远。
“有成千上万的人像我一样,从乡下来到城里,他们心里的故乡是什么样呢?最想吃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也和我一样难以忘怀么?或许,找到了那些地道的味道,就能回答我自己吧。”
这是从那一刻起,30岁的温东龙下定了决心,创办一家贩卖故乡美味的网站,让异乡的游子能够吃到地地道道的家乡美食,名字就叫“故乡车站”。
不为人知的土货,藏匿于洁净
网站筹备时间比较长,难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找到足够好的特产。他坚持要自己脚踏实地去发现特产,大多数的美味是在行走的旅途中发现的。
“我们选择东西的时候很谨慎,每一样食品都是亲自去看过,要了解它制作的全过程,拿回来之后还要一样一样地做质检,每一种产品从开始寻找到最后的售卖环节,我们都会像一个中间机构、贸易平台那样,去全程见证。”
这个极其缓慢而细致的过程,温东龙觉得有种寻根的意味在里面。
2012年8月“故乡车站”才正式上线。它们是不为人知的土货,藏匿于洁净的山壤。
有一年中秋节前,温东龙经过武夷山的吴屯村,稻田里,忙着抓鱼的贵顺满头大汗。这是个21岁的开朗男生。他说,村里家家都在稻田里养鱼,而且鱼稻田只能施农家肥,否则鲤鱼受不了。清明前后放下的鲤鱼苗,会在武夷山脉海拔450米以上的高山冷水稻田中,吃着稻子扬花期间飘落的花粉和田间昆虫,慢慢长大。
中秋前后,稻谷黄、鱼儿肥。村民们在稻田内侧开出浅渠,慢慢将鲤鱼引入渠内,然后用鱼篓捉起来。鲤鱼每只二三两重,会放入清澈山泉池内,等待鱼儿自己滤净鳃中泥土,持续半个,然后才会开始慢火烘焙前的数十道秘制程序。
贵顺的爷爷舒华昌老人,年过七十,身体硬朗,子女们在城里挣钱,他和老伴、孙子打理着20多亩稻田。从老一辈传承的“稻花鲤鱼干”制作手艺,老人一转眼已做了50多年,一直是村里公认的最出色的能手。据老人家讲,祖辈上鲤鱼干大多用来进贡的,留下少部分只够自家享用。
温东龙曾经在贵顺家的夯土瓦房里住宿过几晚。主人殷勤好客,让他尝了地道的鲜剥田埂豆焖排骨、炭火慢焙芋子炖鲜鲤鱼。那种美味,真让他沉醉不愿归去。现在好了,故乡车站带着这些美味,犒劳在外打拼的游子。
还有不少特产是来自周围朋友的推荐。
一个曾经的同事在长白山当过兵,推荐那里的松塔,比巴掌还大,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但到处都买不到。温东龙马上决定出发,去找寻这种味道。
来到了素有“红松故乡”的露水河林区——这里有一片中国最大的红松母树林。480余岁的“长白山红松王”就在这里,野猪和黑熊,是这片林子的真正主人。为了保险起见,温东龙找到当地人刚子做向导。刚子说,采松塔非常危险,只有心高胆大的小伙子和有经验的老爷子才能深入老林子深处,每次开采当天,村里人都得虔诚祭拜之后,才敢进山。
由于常年气候寒冷,松木生长缓慢,每个树梢仅能结三四个果实,所以每次开采都得爬很多棵树。好多松塔比成年人的手掌还要大,籽仁既重又实,被誉为“长生果”、“长寿果”。采摘之后,满筐满麻袋的松塔,必须晾晒几周,这样才不易变质,便于储存。再经过大铁锅盐渍、炒制,口感和香气堪称完美的松仁就成了。
温东龙想起来,第一次吃松塔还是18年前,老家四叔从沉甸甸的背包里拿出来。这大松塔,现在吃起来,满是回忆的味道。
寻找更多的故乡味道
就这样,两年多的行走里,“故乡车站”网站上储备的故乡特产日益丰富,上线时已经多达二三十种。在网店里,温东龙不像掌柜,更像是个导游,把一路寻觅过程忠实记录,让大家了解每一种味道的来龙去脉。
和普通淘宝宝贝不一样的是,温东龙还仔细标注了具体的出产地、提供人、材料采集方式、制作辅料、出品季节等等。温东龙的团队也会去辨别食物的安全属性是不是高,是不是比较易于长时间保存,比如贵州巴吉镇的古法红糖,当地是用甘蔗叶来包裹的,这样容易发霉,于是他改为在玻璃罐里出售。
故乡车站现在每个月的销售额大约10万,既有企业礼品定制,也有个人购买。
温东龙也很注重包装。
起初,产品发送都用纸箱包装,但温东龙希望呈现对故乡食物更多的尊重和宝贵。恰好,他读到《读库》里一篇文章,介绍蓝印花布袋,转而找到了这家设计工作室的盖老师。盖老师连夜做出了设计,确定画布的唐草纹理,手工缝制打样。纱布采购自南通,又在山东嘉祥完成染色和印花,最后,在山西丁村一个院子里,由作坊女工手工剪裁缝制。
三个月的等待,一见如故的包裹,就像游子的行囊。为了给顾客带来更完整的体验,温东龙会注重很多细节,比如包装箱里面用来防震的东西不是破旧的报纸,而是从印刷厂买来的米白色切边纸,看上去更柔软舒服。
温东龙说:“故乡的确还在那里,而我,却回不去了。我能做的,不过是走走瞧瞧,停停食食,追寻那点点散落在旧时光里的记忆碎片。或许,一切都只是我心里最后的慰籍。故乡,只有离开了,你才会真正拥有。幸好,我们在开始往回走。”
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仍在路途,寻找更多故乡味道,心态并不焦躁。慢慢走、慢慢瞧、慢慢问、慢慢找,找到多少,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