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郑京和:复出勇气大于实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郑京和:复出勇气大于实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郑京和这个名字对于发烧友来说有着特别的感召力。其一,她是最早获得世界级声誉的亚裔小提琴家。其二,在弦乐大师里,她作为一名少有的女性,不但享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唱片成绩卓越,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成为中生代的佼佼者之一。其三,随着改革开放,国内的乐迷较快地接触到了她的唱片和现场音乐会。2006年,郑京和手指受伤暂别舞台,2011年复出后引起很大关注。这些都成为了10月18日国家大剧院郑京和独奏音乐会的吸引力所在。

不过我对郑京和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她那些著名的协奏曲录音里,当初刚喜欢上古典音乐就爱不释手她与迪图瓦合作的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本场演出曲目包括贝多芬“春天”和格里格、莫扎特、弗朗克的奏鸣曲,风格各异,可以说很有挑战性。这些需要极高注意力和细腻诠释的作品对谁都不是件轻松的任务。

经过第一个乐句的失误,郑京和很快重新进入了角色,带来了一支旺盛、活跃的“春天”奏鸣曲,郑氏大刀阔斧的风格咄咄逼人。由于我坐在舞台左侧,可以清晰地看到小提琴家的背肌发力。显然,郑京和的体能颇为强健,乐句的转换极具爆发性。在第一乐章结束时,片段掌声响起。对此,郑京和做出了裁判一般强烈迅速的阻止手势。相对而言,第二乐章是她表现最好的部分,速度终于慢下来,发音也比较有层次,不是一味地冲锋。到第三乐章,郑京和又恢复了强有力的特征,小提琴的回旋与钢琴更加“抢”。虽然这并不违背贝多芬惯有的性格,但是听起来有点简单粗糙,很难令人回味。贝多芬作品的格局是豪爽的,但如果忽视了细节,只能是二流作品。

格里格的奏鸣曲本身有一定的粗犷,曲式也简单,所以郑京和与钢琴家的配合还算靠谱。在这首交响诗风格的音乐中,小提琴具有乐队的气势,常常在转折中令人想起协奏曲里独奏声部的高亢。郑京和始终没有松懈,绷着一股狂想的劲道,听着很过瘾。依此表现,郑京和的音乐会选曲真应该安排炫技性为主,比如拉威尔的《茨冈》、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之类,即使技术上不尽完美,也会比当场的总体效果好过不少。特别是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颇有吉卜赛的野性韵味,郑京和的弓法利落,仿佛回到了盛年时期。

下半场两支曲目的演绎我最不满意。莫扎特的奏鸣曲风格是非常统一的,包括伴奏,都宜可爱、轻薄。如果不是熟悉的装饰音常常出现,我几乎无法认为这是在演奏莫扎特。郑京和完全没有原作风格的取向,声音笨拙、滞涩,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迷失了方向。只能说,她很不擅长驾驭莫扎特的曲目,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理解上的差异。据说她即将录制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实在让我有些怀疑其质量。

郑京和早年录制过弗朗克的小提琴奏鸣曲,也是上榜名片。从现场看,她以往的成功经验有所保留,比如开始的惆怅乐句非常婉转,但色彩感已不足了。这首奏鸣曲对我来说是一道晚霞,它的灿烂和消退都是渐变的写意。郑京和的发音比较宏大,后劲不足,这非体力问题,而是分配不好。在第一乐章的高潮、第二乐章的变奏体现得都比较明显。或许小提琴家在音乐中希望表达出复杂的情绪,所以才这么重心不稳,与我期待的平实感距离较远。这就像某些特殊时刻录制的唱片,尽管音乐的感觉异乎寻常,但收藏性要大于可听性。

我还是很佩服郑京和的勇气,这样一套曲目是挑战自我的剖白。即使不算成功,不够韬略,也能让人领会很多艺术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