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退为进 正难则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退为进 正难则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推理与证明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入乎(数学)内”,又“出乎(数学)外”,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更全面地理解数学.

以往我们学习数学,侧重于学习知识,《推理与证明》这一章,则以学习思维方法为主,且本章学到的类比、归纳、分析法以及反证法等方法,不只适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一方面,“入乎(数学)内”,通过具体案例的解决,理解、感悟思想方法,体验、反思思维过程,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另一方面,“出乎(数学)外”,将这些思维方法尝试用于思考其他学科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文限于篇幅,只谈及第一方面的推理策略,请同学们平日多留心以数学的眼光、思维观察、思考百科与生活.

一、 类比:退中求真

著名教育家、数学家波利亚说:“没有这些思路(普遍化、特殊化和类比),特别是没有类比,在初等或高等数学中也许就不会有发现.”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思维方式.类比的关键是找到两类事物间可以进行类比的“支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性质.常见的类比都是以退求进,使问题简单化、明朗化,如结构类比、升维类比、概念类比等.

例1 在DEF中有余弦定理:DE2=DF2+EF2-2DF・EFcos∠DFE.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ABCA1B1C1的3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过程分析】 平面与空间问题的类比,通常可将二维对象的某些结论升到三维相应的对象,就是“借低维的鸡,生高维的蛋”,抓住如下几何要素的对应关系作“升维”:如

线段长面积,边面,平面角二面角,面积体积,直线平面,三角形四面体,矩形长方体,等等.

类比猜想得出S2AA1C1C=S2ABB1A1+S2BCC1B1-2SABB1A1・SBCC1B1cosθ.其中θ为侧面ABB1A1与BCC1B1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证明从略.

二、 归纳:特殊中见一般

这里主要讨论不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的步骤一般是,首先观察特例,发现特例的某些相似性(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到一般(猜想),最后根据需要对猜想进行特例检验或证明.

例2 设S=1+112+122+1+122+132+1+132+142+…+1+120092+120102,则不大于S的最大整数[S]等于( )

A 2008

B 2009

C 2010

D 3001

【过程分析】 首先把题读懂,明白定义的一个新符号[S],关键是“求和”.没有公式可以直接使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不能模式化地解决!退.不能求所有项的和,前1、 2、 3项的和还是可以的.从最简单的开始,退到最简单而保持问题本质的形式.先算出第一项1+112+122=94=32,再算出第二项1+122+132=4936=76,试一下,32=1, 32+76=83=2,特例体现的规律性很明显,推广到一般,猜想答案是B.为了增加信心,再演算一项1+132+142=169144=1312, 83+1312=154=3,对自己的判断更多一份自信!

当然,也可以退回到前几项的数字特征,归纳出通项形式:an=1+1n2+1(n+1)2=[n(n+1)+1]2n2(n+1)2=n(n+1)+1n(n+1)=1+1n(n+1)=1+1n-1n+1.下面再加和就可以得到答案.

例3 观察下列等式:13+23=32, 13+23+33=62, 13+23+33+43=102, …,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 .

【过程分析】 观察整体:等式;局部:左侧项数、底数、幂指数,右侧底数、幂指数.分解以后每个局部的规律就很清晰.第i个等式左边为1到i+1的立方和,右边3, 6, 10, …,为1+2+…+(i+1)的平方.所以第五个等式为13+23+33+43+53+63=212.归纳的重点在观察,观察要以熟练的基础知识掌握为背景,如常见的等差、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等,观察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整体―局部―整体,通过分解、组合更容易发现规律.

三、 分析法:步步为营

证明的常用方法“显示”的是综合法,但是,如何想到那样证明呢?综合法的背后一般有分析法的支撑,即执果索因.分析法相对综合法,不仅是形式上的以退为进,整个思路上也是广义的以退为进.当然,当综合法难以为继则用分析法帮忙,而分析法推理过程中也需要联系已知条件,两种方法要和谐共处共同发挥作用.

例4 求证:12+13+…+1n+1<ln(n+1)<1+12+…+1n.

【过程分析】 不妨先看右边的不等式ln(n+1)<1+12+…+1n(*).(*)左、右是“一对多”的形式,首先想到的是右边求和化“一”,只是没有办法实现.既然右边不能化“一”,左边一项能不能化成n项和?这样左、右均衡,变成“一对一”的比较问题.如何把一项化成n项和呢?把ln(n+1)看成一个数列an的前n项和,n≥2时,an=Sn-Sn-1=ln(n+1)-lnn=ln1+1n, n=1时,a1=S1=ln2,也符合,所以an=ln1+1n,故要证明(*),只要证明ln1+1n<1n.令t=1n (0<t≤1),只要证明ln(1+t)<t (0<t≤1).记f(t)=ln(1+t)-t (0<t≤1),只要证明0<t≤1时f(t)<0.而f′(t)=11+t-1=-t1+t<0,即函数f(t)在(0, 1]上单调递减,f(t)<f(0)=0.得证.类似地,要证明12+13+…+1n+1<ln(n+1),只要证明ln1+1n>1n+1,令t=1n (0<t≤1),只要证明ln(1+t)>1-11+t (0<t≤1),下面同样利用导数证明即可.

【说明】 本题的背景是:当n充分大时,1+12+…+1n与对数函数lnn的值相当,数学家欧拉得出,当n趋于无穷大时,两者的差是一个常数,约为0.5772,称为欧拉常数.

四、 反证法:正难则反

当问题以否定型、任意型、至多、至少型、唯一型命题等出现,证明时有一种“无处下手”、“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这往往是利用反证法的“信号”,正面困难就从反面解决问题,即证明命题“若P,则q”的否定“若P,则

”,如“至少存在”的否定是“必定不存在”,“任意型”的否定是“存在”,这样证明的问题会由抽象而具体、由否定而肯定,达到由难化易的目的.

例5 如图2,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和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 N分别为AB, DF的中点.

(Ⅰ) 若平面ABCD平面DCEF,求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

(Ⅱ)证明:直线ME与BN是两条异面直线.

【过程分析】 (Ⅰ)的求解相对简单,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Ⅱ)中证明一对直线为异面直线,需要证明这对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直接证明很难表述,而其否定只有一种情况,所以采用反证法.

首先反设: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

然后归谬:由假设知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AB平面DCEF.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因为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所以AB//EN.又AB//CD//EF,所以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最后,存真:所以ME与BN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