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全面、准确领悟课程改革要求与内涵,在教学中走进了误区。
1.迷信信息教学手段,将其看成万能钥匙
一是多媒体体手段使用频率过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多媒体手段,之间相隔的距离较少,似乎认为多媒体手段使用越多越能体现教学现代化效果,实际上,过多地使用反而让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入进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成效。
二是多媒体体手段使用时机不当。通常来讲,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导入、信息补充、氛围渲染三个方面使用较多,但是部分教师在设计中并没有按照最需要、最精炼的原则使用多媒体手段,使用上具有随意性,在一些本不需要使用或者非重难点环节也进行使用,不仅无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耽搁了教学时间。
三是多媒体体手段使用形式呆板。大多数教师在多媒体手段使用中,还是停留于直接运用成品课件,没有能够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整个课件运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度相对较远,关联度不高,影响了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2.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一是学习小组成为点缀花瓶。部分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模式组织语文教学中,对小组的编排缺乏深入的研究,还是按照座位的顺序,容易出现优秀生扎堆、学困生成团这样的现象,没有能够实现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导致目标任务无法落实下去。
二是研究提纲缺乏深度广度。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中,为了达到所谓的目标达成度效果,降低了思考探究提纲的深度、广度,并没有能够全面囊括教学目标以及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互动过程中看似学生完成了研究提纲,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三是小组探究活动劳而无功。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小组这样的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在学习成果梳理环节并没有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和提高,而是以自己补充讲解的方式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变相地采取满堂灌输的模式,导致探究活动成效不够明显。
3.未能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一是教学目标难度偏高。对所有学生按照“一刀切”的模式制定教学目标,这就导致班级中后位置的学生觉得学习难度过大,所制定的目标容易让这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二是教学互动覆盖不广。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应当着眼于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整体发展。部分教师设计的提问难度过高,为了保持课堂氛围的轰轰烈烈,将提问的对象局限于优秀生群体,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部分冷、部分热,覆盖面不广。
三是教学考核标准单一。许多教师在教学考核中也是按照“一刀切”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学困生永远处于考核的后列,长期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封闭的情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4.课外拓展模式单一
一是活动的载体狭隘。许多教师提到课外拓展活动,脑海中潜意识地就会认为等同于课外兴趣小组,语文拓展活动仅仅局限于写作兴趣小组这样的载体,没有能够拓展思维,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
二是活动的指导不足。在部分教师眼中,课外活动等同于学生自由活动,没有能够针对学生学习课外活动中的要求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的活动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三是活动的范围不广。部分教师对课外活动的理解还是局限于校园内部,没有能够实现校内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外活动成效的提高。
二、有效突破语文教学改革误区的几点探究
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准确的领悟新课程理念,把握教学改革要求,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1.科学使用信息手段,发挥画龙点睛作用
信息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辅助工具,只要使用得当,能够发挥明显的促进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握精炼、恰当、有效的原则,首先要保持多媒体使用频率适中,每节课原则上不宜超过三次,总的使用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防止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其次,要注重体现自主性和创新性,尽可能地进行教学课件的自主设计,让课件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另外,教师还要立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将其优势体现出来,例如运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补充丰富的信息,影音展示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兴趣等,教师要通过科学使用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注重改革实际成效,促进教学深入进行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应当以追求实效为目标,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力求效果上的实实在在。教师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面,一定要注重搭建科学的载体,将学生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占一定比例的方式,打破座位限制组建学习小组,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应当设计涵盖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思维提纲,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进行巡视点拨,既要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也要对共性问题开展启发。在学习成果梳理环节,教师不能充当裁判员,而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分析、研究,实现学习成果的提炼、补充与完善,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全部学习目标。
3.实施分层模式教学,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运用分层模式是兼顾学生学习参与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的目标与能力基础基本吻合;其次,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层级设置相应的思考题和提问内容,确保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展分层考核,对学困生降低考核难度,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满意成绩,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4.整合课外教学资源,构建立体教学体系
教师要将课外活动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实现课内外紧密结合,构建立体教学模式。首先,活动的载体要拓宽,不仅要立足于兴趣小组、研究小组这样的载体,还要借助于网络手段让学生随时开展互动,随机开展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灵活性、便捷性;其次要强化活动指导,教师应当在学生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措施方面予以指导,提高学生课外拓展活动的针对性和深入性;另外,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拓展活动,还要勇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感悟,深化理解,同时也为写作活动积累丰富的素材。
作者单位: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