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找准角色 重视操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找准角色 重视操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正面报道,就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中反映时代进步、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明确肯定的报道。正面报道,大都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正面报道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期待、关注和喜爱。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正面报道受到了群众的冷遇,群众不愿看、不愿听。正面报道是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是引导舆论、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正面报道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必然会削弱媒体的主要作用。卢展工书记提出破解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四难,将正面报道难列在首位,这既说明了正面报道存在问题之突出,也说明破解正面报道难之急迫和重要。卢书记提出的问题这样具体明确,我们确实需要深入思考,下大力气攻难克坚,进行破解。正面报道难,不是正面报道采访难,不是写作、制作难,也不是登载、播发难,正面报道难,主要难在一些正面报道不能入耳入脑入心,不为人民群众所喜爱,难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破解正面报道难呢?

正面报道要针对受众的新变化新特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表现在我们媒体的受众身上,这就是由过去的工农商学兵基本上只有职业分工的扁平的社会形态,变化为阶层明显、差距巨大的社会形态;由基本上单一的社会政治文化,变化为多元的甚至是属性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由基本上同一的生活方式,变化为价值观念不同、消费水平不同的多种形态的生活方式;由利益取向基本一致变化为利益取向分化甚至矛盾和冲突。总之,我们媒体的受众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剧烈和深刻的变化,大众传媒面对的是分化了的受众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正面报道,还用一种价值观,用一个看问题的视角,用一种表现手法,这样的正面报道与任何一个阶层、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关联度都不高,价值取向都不尽一致,趣味爱好都不相吻合,与任何一个阶层、一个群体都相脱节,都有距离,它怎么会受到分化了的受众的欢迎,怎么会入他们的耳、脑和心灵呢?而我们的一些正面报道却往往还将今天的社会形态视为30年前的社会形态,还将今天的受众视为30年前的受众,用一个腔调去说教,笼而统之地去宣传,自己认为文章花团锦簇,自己认为画面光鲜亮丽,自己认为声音清晰时尚,但由于和社会的各个收入阶层和各个利益群体关联度都不高,而让广大受众感到空话套话多,感到言之无物,因而常常出现我们连篇累牍,而受众漠然视之,冷然观之,淡然听之的现象。如此开展正面报道,怎么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所以我认为,开展正面报道,首先要转变理念,要由目标受众的大众化转变为分众化。对一项政策、一个题材、一个内容、一个话题的正面报道,要针对不同收入阶层、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生活方式的受众来进行解读,来寻找角度,来组织内容。要找出正面报道与分众即特定受众群体之间的利害结合点、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只有利害相关、价值相同,才会有关注度,才会有兴奋点。同时,正面报道的信息量及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也要与特定受众群体的需要程度、接受能力、接受习惯、兴趣爱好相吻合。一项重要政策、一个重要人物、一个重要事件的正面报道,应该是分别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具有不同视角、不同信息量及信息深度、不同表现形式和手法的一次报道组合、一次报道活动。破解正面报道难,首先要从找准正面报道的受众入手,加强正面报道的针对性,改变一些正面报道受众模糊、受众笼统,甚至不考虑受众的做法。

正面报道要适应舆论的新格局新形势

互联网的出现和电脑的普及,网民的大量涌现,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以及博客、微博等传播形式、传播手段的不断出现,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也形成了舆论的新格局。互联网海量信息的链接,打破了政府部门对信息的控制,为网民提供了无限丰富的信息消费;网民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者、传播者的新角色,打破了媒体对信息和传播的垄断,使互联网传播呈现出信息量大、传播快、内容多、视点广等特点。互联网的这一传播特点,与我国现代化进程、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相一致及相互促进,使互联网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成为第一舆论场。这种舆论新格局,使我们传统媒体的正面报道面临着新的形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全新的挑战。它要求我们的正面报道,应该更快,更具时效性,应该在第一时间,应该牢牢掌握住话语权;应该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面,应该尊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正面报道应该是客观报道,多视角、多观点的全面报道,而不应该是拔高报道、完美报道;正面报道应该相信群众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甚至应该把分析判断的权利还给受众,而不应该总是代替受众思考,甚至是将结论和观点强加给受众;正面报道应该从事实出发,具有真实的生活逻辑、情感逻辑,而不应该是贴标签报道,穿靴戴帽报道;正面报道应该具有思想性,在思想和观点方面有新意、有分量,而不应该是苍白思想、陈旧观念的堆砌和罗列;正面报道应该尊重观众、听众、读者,应该将自己摆在与受众平等的位置上,而不应该将自己摆在说教的位置上、教育者的位置上。我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正面报道也更多地担负着喉舌的功能,但我们不是党和政府,正面报道也不是文件和公告。我们和群众的关系是媒体和受众的关系,正面报道和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信息和消费者的关系,二者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另外,我们从事正面报道的同志,应该认识到,我们今天面对的受众,不是30年前的受众,更不是40年前、50年前的受众,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可能比我们还高,知识比我们还要丰富,视野可能比我们还要开阔,思想比我们还要深刻,信息的接收和掌握可能比我们还快还多。不能说我们所有的受众都是这样,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受众是这样。我们与他们相比,仅仅是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具有某种优越感。但目前我们的一些正面报道,还固守着计划经济时代正面宣传的理念,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说教者的口吻,以强加于人的方式,告诉受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教导人们如何去想、如何去做。而一些这样的正面报道,往往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没有思想、没有见解,有的甚至是观念、数字的堆砌。我们的观众、听众、读者,怎么会喜闻乐见呢?在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成为第一舆论场的情况下,要搞好正面报道,从事正面报道者,首先要转变宣传理念,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要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要拿出比网上信息传播更快、更多、更全面、更生动、更深刻的东西来。

正面报道要遵循新闻规律重策划重操作

正面报道是我们媒体宣传的主要内容,是我们进行舆论引导和营造氛围的主要手段,在宣传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为了发挥好正面报道的重要作用,组织和开展正面报道,更应该讲究传播艺术,遵循新闻规律。

进行正面报道,要重视策划。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要紧盯群众的兴奋点。要选择好正面报道的契机,要营造好重大正面报道的氛围。没有氛围就没有接受的心理,不讲究契机就无法因势利导。受众没有接受心理,不能因势利导,不能借势用势,开展正面报道,必然是事倍而功半,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进行正面报道,要重视整体统筹。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杂乱无序,漫无边际,想到哪里干到哪里。开展一项重大的正面报道活动,要有总体的目标,要有预期的目的。要围绕总体目标、预期目的进行整体策划、整体统筹。要分阶段精心设置话题,要密切关注舆情的发展变化,要不断转换、调整和跟进。

进行正面报道,要重视操作。不能不讲究艺术,不重视细节。开展正面报道正面宣传,可能是抓住一个负面问题来切入,可能是先就一个热点问题、负面问题来引起关注,来营造氛围,来聚人气热场子,然后再导入正面报道、正面宣传。开展正面报道,也可以用质疑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负面的包装,而宣传的是正面的内容、起到的是正面的效果。正面报道,不能只有一种形式、只有一副面孔。

进行正面报道,还要重视创作。内容再好,创作得不好,人们也难以喜爱。我们很多的正面报道,都是重大题材、重大主题,涉及国计民生,关系核心价值。报道这样的内容,容易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情。而人们接受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的规律,则是由感性而理性,由浅而深,由近而远。因而对于正面报道的创作,一般来讲也应从受众的身边事说起,也应从小事着笔,也应见事见人见情。要努力做到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生活、有人物、有感情。硬内容,要软包装,要易于受众接受,要让受众乐观、乐听、乐读。

(作者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