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精英逆淘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精英逆淘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在今天,仍然发人深思,促人深醒!

近年来,人们关于中国历史发展为什么迟滞缓慢这个问题,已作了不少讨论,可谓见仁见智。但是我注意到,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却一直未被指出。这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在历史中所遇到的逆反淘汰问题。

逆反淘汰也就是择优淘汰。我们知道,生物进化机制,是择优生存。但是在有些生物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一种逆淘汰――也就是择优淘汰,其结果必然导致物种的退化和衰弱。在中国历史中就有这种情况。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上主导着该社会发展方向的精英阶层。但是在不同形态的社会中,这个精英阶层的来源不同,构造方式不同,因此质素不一样,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影响也极为不同。

根据意大利学者帕累托的理论,社会精英有两种,一种是占据了社会发展导向位置的那些人,即统治精英,另一种是各行各业中最精通本行事业、最优秀、最能干的人才,即事业精英。在一个发达的、进步迅速的社会,这两种精英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流通的机制。这种机制如果较为完善,那么各行各业中智能和专业知识最优秀的精英分子,就能及时地补充到各行各业的统治精英集团中,从而保证在各项事业上引导其发展方向的,始终是最优秀的人才。

反之,在一个内部封闭的社会,这两种精英的流通被阻滞,统治精英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和私利,还会用各种方法阻滞来自较低社会阶层中的那些事业精英分子进入自己的地位。帕累托认为,一旦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就会形成一种对立――社会各行各业中最优秀的精英分子处在被压制和无权的地位,而统治社会“精英”却是一群依靠世袭、特权而取得地位的愚昧、无知之辈。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社会革命的前夜都曾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帕累托提出一个著名的定理:封闭而高不可攀的精英位置,常常是政治不稳的原因,也是革命与动乱的先兆。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中国的情况。

我们中国人不仅不笨,而且勤苦耐劳,这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一些普通知识分子离开中国后,往往很快会发展成为知识界的尖子,而这些人在国内时却往往不行。为什么?因为真正的事业精英分子在中国往往被压住,被困住,伸不出头来。不但伸不出来,事实上伸出头的也常常会被各种非正常的社会压力挤垮!也就是说,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淘汰精英”的机制。有人把这种情况仅仅归结为一个社会心理的问题,即所谓“东方式的嫉妒”。

毫无疑问,这是部分原因。但更深刻的原因在我们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中寻找。实际上,在中国社会制度中的确具有一种精英淘汰的机制。各行各业那些最富有独立思考精神,最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英分子,往往极易受到摧残和打击。大部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小部分刚刚出头即被摧残毁灭。只有极少数例外才会在改变、泯灭自己个性的前提下,被社会所接纳。古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对这一精英淘汰规律的形象描述。

与此互补的,是我们社会用人制度中的一种择劣机制。一个早已人所共知的实际情况是,在各行各业中,例如干部选拔、知识分子晋升,以至升级、升学、招聘等许多选拔社会精英的活动中,往往是那种比较没有见解、比较平庸而没有棱角的老好人,或是那种暗藏个人抱负而善于隐藏,善于讲假话、办假事,善于吹牛拍马、偷奸耍滑、搞两面派的人,被选拔上去。后一种情况过去早有人注意到,但往往以为这只是一种偶然。实际上这里有一种与精英淘汰相辅相承的社会规律。这两种社会机制相互起作用的结果,是中国各行各业人才的普遍平庸化。一个存在着这种机制的社会,我们又怎可能期望它有高速的发展和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中国社会竞争中一个引人注意的情况,就是机会不平等和成就评价的不公平。一些偶然、非常规性的因素――如出身、背景、身份、人际关系等等,往往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一个专业人才在其专业领域中的得失成败。所以一个聪明人,往往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应付解决这些问题上。而这些因素,对个人成败的决定机会,事实上远大于一个知识分子在专业上的努力程度。

就是这种社会机制,使许多知识分子醉心于钻营功名利禄、身份、地位,而不愿埋头献身于专业性的研究。

也就是这种社会条件,必然使人从小获得这样一个公式:个人的成功与否,与自身的才智及努力与否无关,却主要决定于他人――幼年时是长辈,成年后是上司的欢心与否。

我们这种教育方式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个人主动性、首创性、独创精神的泯灭。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天然具有一套束缚、限制、扼杀个人主动性、创造力的倾向。就古代来说,我们可以注意到,历代文化中那些最有才能和创造力的人物,如庄子、竹林七贤、李白、坡、辛弃疾,都是以一种反文化的狂怪角色出现的,而不被当时主导的正统社会文化所接纳。他们一生往往倍受打击,其成就不被当世所承认,这不是偶然的。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由于宗教、思想、文化、社会的解放,个人投身经济、科学、文化创造事业的动力得到了无限的开发,这是摆脱中世纪那种僵化停滞社会状态的重要力量。而这一点至今还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这也就可以回答为什么以中国人这样优秀的人类、中国文化这样博大精深的文明土壤,在近代历史上对于世界科学技术发明贡献如此之渺小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人才的平庸化、精英淘汰、择劣机制,是我们这个社会文化停滞不前的三大机制。中国社会历史上,改良、改革的路线之所以难于成功,恐怕也与这三大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