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再战“铁公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再战“铁公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五年前,中国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一轮“铁公基”战略,通过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将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小。

2012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数据持续低迷,尽管到目前还没降到中央政府提出的“下限”以下,但稳增长的压力已是日益增大。

恰逢此时,中央政府加快了审批事项的削减和下放速度。一些地方迅速利用新下放的审批权限,加快了本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批复和建设进度,一批城轨、地铁、棚户区改造项目整装待发,加上“十二五”规划内拟新布局的82个运输机场,又一波“铁公基”即将出手。不过,这次并非中央政府的意愿,而是地方政府各自为战。

时过境迁,再战“铁公基”胜算几何?结果或不甚乐观。

如今的基础设施水平已非当年。十五年前的中国,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社会资本,大都选择进入快利行业,那些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项目,总体上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通过“铁公基”来扩内需,实则是顺水推舟。如今,各地主导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城公路、城际公路等项目,多数属于改善性质,有的甚至只会有社会效益,难有实质的经济效益。

此外,上下游产业环境也已不能同日而语。正是当年的“铁公基”战略,极大地刺激了钢铁水泥等的需求,进而全面惠及各类工业市场。特别是汽车行业,由于上一轮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大幅改善,迅速拉动了汽车的市场需求,如今单月产量已超过当年全年产量。在持续的政府投资刺激下,当前各大行业普遍面临程度不一的产能过剩矛盾,从产业带动作用看,“铁公基”已难形成当年的战斗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队重拾当年国家队的武器,必须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防备。

首先要防备“投资拉不动”。任何投入产出都存在边际效应,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亦然。新一轮的“铁公基”带来的需求无非还是钢铁、水泥、重型装备、机车等,在当前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阶段,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更多的作用将体现在消化存量产能上。当现有产能能够满足需求时,就难立竿见影地带动经济发展了,即投资拉动逐步进入边际区间。

其次要防备形成“锈蚀资产”。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过度超前,其利用率难以保证,就不能回收到足够的保养维持资金,势必加速已形成资产的损毁速度和贬值速率,形成“锈蚀资产”。这就相当于用优质的资本购买一批保质期不长的烫手山芋。

再次要防备丧失“调结构机遇期”。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工业尚无产能过剩之忧,大规模搞建设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着实利好。如今调结构已经是工业领域迫在眉睫的紧要工作,再战“铁公基”,下游产业是继续去产能化,还是调头去扩能抢市场,面临两难选择,调结构的机遇期也可能因此丧失。

最后要防备“债务堰塞湖”。且不说地方债目前已经存在一定压力和问题。近几个月,国家开发银行又和不少省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更多地级市和国开行在所在省分行也是接触频频,新一轮的债务规模不言而喻。如果前任借债后任还,后任继续击鼓传花,就会形成地方债务的堰塞湖,债台越筑越高。这种情形下,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方面支出永远只能停留在规划和蓝图上。

必须承认,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个空间的弥补应和时间轴同步。如果过于超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祭出“铁公基”招数,很可能自伤元气,所以当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