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立足文本,言意兼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足文本,言意兼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第三次接触寓言故事。本故事浅显易懂且人物形象突出,有了对寓言故事的前期积累,学生容易理解。故事主要讲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我们在教学这则寓言故事时,应该从“言”入手,由“言”及“意”,推“言”达意,以达到“言”“意”相生、相和的最佳状态。“言”表现在题目,“纪昌学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内容的最简洁表达;文中纪昌练眼力的两个小故事,它的结构是由“纪昌回来想了个什么方法练?怎样练?最后结果怎样?”三部分构成。词的训练,如“相当到家”“下功夫”等,引导学生拓展积累相关词语。句子训练,文中有个典型句式就是破折号的用法。寓言教学就是从“言”入手,让学生领会到“意”——“要学好本领,首先要下功夫练好基本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体验法、换词法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如“相当到家”“下功夫”“注视”等,指导书写“昌”“妻”两个生字。

(2)了解、学习文中破折号的用法,并能在语境中拓展练习,体会破折号的三种不同使用方法,即“解释说明、转折、递进”。

(3)感受纪昌这一人物形象,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概括”的练习,习得语言,在概括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练习“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语境中理解、练习、运用破折号的三种不同使用方法。

(点评:本目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年段目标和文本特点,中年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练习概括,而本文是寓言故事,内容简短,条理清晰,是练习概括的好材料。从目标看,很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三条目标都紧紧围绕学习知识的落实、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设置做到了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很好地体现了过程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姓王,三横王,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这堂课。没来武义之前我只听说过武义的温泉,来到武义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武义美丽的自然风光。但今天,来到武义实验小学,我发现最美的不是武义的风景,而是武义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你们就知道了。

师:今天我特地为你们带来了一些老朋友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认识他们吗?能介绍一下这些老朋友吗?(教师依次播放几个已学的寓言故事图片)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所谓小故事大道理,讲的就是寓言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点评:借班上课是很考验执教者的智慧和能力的。上好一堂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氛围,所以课前的几分钟谈话显得尤为重要。这段课前交流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教师巧妙地赞美学生们熟悉的家乡、学校,让学生感到亲切;二是通过对以前学的一些寓言故事的复习,让学生很快建立起与新课的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导入课题

1. 由古字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四个字吗?(课件出示篆书“纪昌学射”)猜一猜会是什么字?这是来自我国古代的文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的题目。这个故事也像这四个字一样从古代流传而来,它选自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所著经典《列子·汤问》。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

(点评: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在认识故事的同时相机进行文化的渗透,很有意义。这里从篆书引出课题,既进行了汉字演变的渗透,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后续的课堂学习。)

2.认真写课题

师: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楷体“纪昌学射”, 同时进行“昌”的字形教学)写“昌”的时候,要注意上面是一个小的扁日,下面是一个大的扁日……举起手,自己试着书空一个。

3.正确读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纪”字作为姓氏的时候应该念第三声“jǐ”——再读课题。多读几遍,读正确。

(点评:注重双基的落实,把字音读正确、把字形写正确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准确地抓住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予以教学与点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据题测文

师:看课题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会是什么呢?(很多时候,了解故事内容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从题目入手)

(点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年段的一个重要训练目标,而根据课题概括课文内容是一条有效的方法。本课题是由人物和事情构成的,很有特色,教师很好地把握了这一训练时机。)

2.结合故事的头和尾,把课题说具体

师: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到故事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师幻灯片出示这两句话)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这两句话放到题目中,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这是第二次概括能力的训练,抓住故事的头和尾,对课题进行充实,就成了完整的课文主要内容。这里又渗透了一种概括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了解纪昌所学

师:到底是什么让纪昌变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去发现吧!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反馈教学生字词

师:(出示“妻子、虱子、梭子”三个词语)同学们,这几个词谁来读一读?(1)教学“妻”字用范写法。师:妻子的“妻”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个梳着发髻的女人,写“妻”字的时候要注意上面的竖与女字的撇点要碰在一起,看老师写一遍,注意笔顺。自己在书本上也认真、正确地写一个。(2)教学“梭”字用图示法。师:梭子是古时候织布用的工具,使用时,快速地来回穿梭(出示幻灯),所以很多时候用“梭”来表示速度快,如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日月如梭。(3)教学“虱”字用讲解法。师:虱子是长在动物毛发中一种极小的虫子……

(点评:教师根据具体学情以及词语本身的特点,对这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较好地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反馈交流飞卫要纪昌学什么

(1)读课文,找句子。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写了飞卫要纪昌练什么,可以用自己熟悉的学习符号标一标。

(2)读句子,交流所学。

师:能否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飞卫具体要纪昌练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能够把一件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师:谁能够把这两个要求连起来说一说飞卫要纪昌练什么?

(点评:这里又一次进行了概括能力的训练,把两段话读成两句话。)

(五)三读课文,感受纪昌形象

1.细读课文,读句成词

师:为了练习眼力,纪昌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细读课文,能不能把文中举的两个例子概括成两个词语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注视梭子”“盯着虱子”)

(点评:再一次运用概括,把一句话概括成一个词。)

2.品读课文, 感悟形象

师:请你沉下心来读读这两句话,边读边品,你脑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

(师生交流,预设可能出现的词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夜以继日、日日夜夜、全神贯注……)

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词语,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评:文本的人文性如何落实?教师没有空洞说教,而是巧妙地与朗读体会整合在一起,词汇的运用、情感的熏陶、文本的理解合三为一。)

(六)学习破折号,感叹纪昌的眼力

师:纪昌通过勤学苦练,练就了非凡的眼力,文中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师: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把破折号和后面的内容删了,你感觉怎样?

师(总结):用了破折号和后面的内容,把“到家了”说得更明白,知道他练到了怎样的程度。在这里,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师:在第三自然段中,哪句话写出了纪昌练就的眼力呢?你能用破折号的形式来说说这个意思吗?

“多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竟然能够把极小的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

师:纪昌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这样的眼力,你有什么想对纪昌说的吗?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有什么感受,用上破折号来表达。

纪昌不仅能做到用针刺他的眼皮,眼睛一眨不眨,还能将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 。

(点评:破折号的学习和运用水到渠成,不留痕迹,这应该是语言训练的最佳境界。本环节,教师还进行了适度的拓展,把破折号的另外两种用途也进行了渗透,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七)概述故事,理解寓意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寓言更多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地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师:《纪昌学射》这个故事,为什么学射只用了一句话,而练习眼力却花费了那么多笔墨来写?(交流得到: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基本功,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学好本领)

师(总结):就像我们要学习游泳必须练好憋气的基本功,学会骑自行车必须练好平衡的基本功。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必须靠现在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有所成就。这就是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点评:学习寓言,必须要懂得寓意。教师用了一个设疑,让学生轻松明白练习基本功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做了注解,学游泳、学骑自行车,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亲历过的,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能让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

(八)拓展提升,完成作业

师:纪昌的基本功练得这么扎实,最后的射箭水平达到了怎样的境界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列子·汤问》中流传下来的“纪昌贯虱”的典故。(出示幻灯片)

纪昌贯虱

纪昌用竹篾(miè)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为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而绑虱子的头发丝却没有断。

师:自己读一读。此时除了可以用“百发百中”这个词来形容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师:这里还有一些形容纪昌箭术的词语,自己可以读一读,积累积累。

(表示神射的词语:神乎其神、出神入化)

师:最后,让我们还是用破折号来写一写学成本领后的纪昌吧。完成练习:

纪昌的射箭技术真是 —— 。

(点评:这个拓展非常妙,既是故事的延伸,又很好地为破折号的再一次运用提供了合适的语境。同时,由《纪昌学射》而接触到《列子·汤问》是文化的回眸,更是文学的浸润。由此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古文化学习之窗,点燃了学生走进古文化、学习古文化的兴趣之火花。)

师(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预设:我们学习了破折号的使用方法;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要先练好基本功……)

师(作课外延伸):我还听说我们武义实验小学的老师也很优秀,如汤宏英老师就是一位有名的写作能手,郑群英老师是一位教学能手,让我们到现实生活中去了解了解他们是怎样成为能手的吧。好,下课!

【总评】

(一)关注“人”的发展

学语文是为了学做人。好的阅读教学不但要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还得在彰显文本真意、领悟表达方法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与文化和生命的对话。王老师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很清楚教育应该做什么。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有读写习惯的培养,有学习方法的传承,还有做人道理的渗透。在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上,凡是要考试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带着学生反复练习,有利于考出高分的所有方法、技能、技巧,一股脑儿地、铺天盖地地落在了语文课堂上,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则淹没在大量的训练之中,学生必然无法感受语文学习的成功,无法体验语文学习的情趣,失去了对语文由衷的热爱。语文的工具性需要我们语文教学重视能力的训练,而语文的人文性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情意,充满人文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尽管情意、情感的体验,我们很难看出来,也很难量化评价,但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没有人自身对发展的需要和动力,也就没有其发展的可能。

(二)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

在原先的意识与教学中,仅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忽视了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有时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偏重于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用力不够。在这一教学设计中,能够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

真正关爱学生,应该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提升。王老师摒弃了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师生一对一式的交往,充分运用教材的价值,着眼于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让学生爱语文;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表达方法往往隐藏在具体的文章里,一旦抽取出来,就显得理性而抽象了。因此,最好的教学应该是通过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内隐的语言形式及表达方法,此谓“意会”;“意会”不足,亦可以加以点拨“言说”,使之更加清晰明了。而后设计生活化的运用语境,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化知为能。如贯穿全过程的就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课题开始,抓住首尾段概括课文大意,中间学习过程,把两段话概括成两句话,把两句话概括成两个词语等。在练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词语感悟能力。

当然,对课的追求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如果要提点建议,那么对寓意的揭示还可以设计得更贴近生活,把揭示寓意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有机结合,整合的效益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