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中国高级定制遇上欧洲古董家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中国高级定制遇上欧洲古董家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

但是,如果文化没有创新的元素加进去,

那么文化就永远停留在这里。

所以,文化需要传承同样需要创新。

中国的文化能否走出国门,吸收新的营养,

需要从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出发

时尚也可以表述和崇拜历史,通常我们称之为复古。提起复古,各种各样的元素涌入脑海,修身的旗袍,缀满花朵的草帽,硕大的乌蝇超墨镜等等。为什么复古呢,为了怀念和纪念历史。然而,我们怀念历史的方法只是在设计中加上复古元素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多。时代历经风云,重拾或保留在历史上一些曾被抹去的文化精髓,让经典回到生活并传承下去,是另一种怀念历史的方式。

在北京,有一场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展览:以时尚眼光重塑经典,以国际视野展现中华之美,以当代精神领略人文精髓,以传承精神感动世界,以礼仪之美展现中国,以人文之美牵手国际。展览围绕着“传承与永恒”的主题,以静态展览,专题演讲,专家论坛的形式,建立共识,引起共鸣,希望能起到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

这是一次聆听过去故事的机会,聆听艺术带给我们的无国界的经典,聆听实现与传承之间的对话,记录成就传承后的永恒。

展览展出的是郭培设计的“中国嫁衣”与欧洲古董家具,在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的艺术回廊中,两者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欧洲的古董家具是工匠在百年前全手工制作的。郭培的服装同样是全手工刺绣。二者同时呈现在眼前,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对人类手工技艺的膜拜。欧洲古董家具如同郭培的“中国嫁衣”,两者都是为了承袭传统文化,并以创新的手法将其发扬,使全世界以一种新视野审视传统的美妙。

中国高级定制与欧洲古董家具一个来自东方,一个传承西方;一个是现代的时尚,一个是历史的重现。两者看似遥远,但其中有两个相通之处,就是都是美的欣赏,和对手工技艺的崇拜与延续。欧洲古董家具用它独特的语言叙述着文化的传承,等待着下一个拥有者,与他们一起感受文化的传播,延续着文化赋予的意义,它们已然成为了永恒的见证者。郭培在她的高级时装作品中无拘无束地表现着她自己对美的理解、想象与创造,展现着极致的完美与震撼人心的魅力。郭培的作品帮助中国人认识时尚,同时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打动人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工艺,还有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元素。

“我最喜欢看的是历史,所以去过很多博物馆。我设计的灵感都是来自这些有意义的过去。这些家具中曾经有过的历史和故事。以后我设计的服装也能成为这样的过去,能够把现在的历史传承下去。”郭培这样描述历史给予她的灵感。

我们总是看到西方的时尚品牌在中国揽走了大量的顾客,其实在两个世纪之前的西方古董家私上,就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

在17、18世纪,地球尚未成为一个村庄,文化难以远渡重洋,两个大陆上的人还不能在几秒钟内传递信息。幸好,传教士和商人搭建起了东西方沟通的桥梁,他们把东方的文化元素带到西方。以当时的交通技术而言,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漂洋过海而来的中国文化必定昂贵,可一切都没有阻止欧洲对中国风情的迷恋,中国元素成为受追捧的时尚趣味,迅速席卷了欧洲的天文、医疗、建筑、家居、服装等领域,甚至在法国兴起了汉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世纪充满中国元素的家居用品才得以产生。

200年前,法国的餐桌上刻着中国瓷片,英国的椅子靠背被雕刻成中国图案,中国元素对17与18世纪欧洲家具的设计影响非常明显,这显示了当时中国是怎么地影响着西方世界的社会与文明。这段历史对当今以自主设计创新为使命的中国企业有着深远含义。而当再去了解19世纪欧洲家具设计工艺大师,又如何在17到18世纪的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诠释,注入新的设计灵感,而产生了19世纪旷世之作的这段过程,将会大大影响今天中国从事设计与创作的年轻一代: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获取灵感源泉,创造出设计的新生命。

欧洲古董家具鉴赏大师克里斯托弗·佩恩先生说:“这次展出的家具和服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手工制作价值的重新思考。”一名工匠必须接受七年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家具表面的原木贴面工作,想打造完美的法式休闲桌的一条弯腿需要一名工匠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件“中国嫁衣”的裙摆甚至需要能工巧匠花费一年的时间完成刺绣。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但是,如果文化没有创新的元素加进去,那么文化就永远停留在这里。所以,文化需要传承同样需要创新。中国的文化能否走出国门,吸收新的营养,需要从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出发,时尚不仅仅是需要新鲜血液,也需要传承。

此次“中国嫁衣”高级定制的华服展出,精心地布置在展厅中。有的被装裱在相框之中,有的作为油画浮雕的一部分完整构图,有的静静立于桌前墙角,不愿抢镜。不需要解说,这里演绎着中国女孩进入欧洲皇宫的欣喜与惊奇。郭培说:“发扬民族文化,首先要有立场。中国的栅栏格、屏风、墙纸、瓷器中的元素始终还是带有中国的‘姓氏’,因为底蕴这种东西根植于文化,是血脉里面的。所以有的时候,中国的东西还是中国人做起来像,欧洲人做完了还是显得‘洋气’。”

克里斯托弗·佩恩惊讶于郭培设计的一条金色小裙子:“这条裙边的设计是法国17世纪一种伞裙边的设计,我找到了时尚裙子的设计与法国17、18世纪宫廷奢侈品设计的一个共同之处。我与郭培都没有讨论过设计,但是我们都能说出这一设计的来源。”

欧洲的古董家具,大多是有故事的。一座19世纪法国帝国式铜鎏金迷你壁炉台钟能描绘丘比特和普赛克的爱情。一对法国塞夫勒风格瓷瓶,细诉着恋爱中的少女与情人郊游时的愉悦与幸福。为了制造一件中国风的橱柜,制造商需要从千里之外的中国引进上等的花屏,用特殊的工艺将画面剥离成薄片,再贴合到家具表面。

制造这些家具时所用的心思,与缝制“中国嫁衣”一样,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手工技巧,还有对作品的热情。郭培这样阐述自己对高级时装的理解,“我热爱高级时装,因为她是一种生命的停驻。她不像成衣那样简单地流行,再迅速地被遗忘。我希望我的高级时装成为馆藏级的精品,殿堂级的珍宝,成为传世杰作。因为真正的高级时装能够历久弥新,经得起考验。多少年后,她的存在就是时光的回眸。到那个时候,她能再现逝去的辉煌和残留的光影,能重新演绎我曾经拥有过的幸福,以及我曾经创造过的美好。”

凝聚着中华文化的高级定制服装与西方古董家具相遇,东方传统与西方经典相遇,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经典的演变和发展,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重新认识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交融。对经典的再现离不开横向的借鉴与纵向的传承。无论是19世纪中国元素带给欧洲的时尚风潮,还是当今中国的洋为中用,借鉴的价值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纵向的传承也不是一味的袭旧,同样是直指未来、直指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