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松湖畔的梗舞和谐钦圣灵之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松湖畔的梗舞和谐钦圣灵之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芝地区舞蹈可归纳为“两系”,“三类”。即民间歌舞系,宗教舞蹈系,“谐”类(歌舞),“博或卓”类(舞蹈),“羌”类(宗教舞蹈)。

流传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多的梗舞,可宽泛理解为“博”的一种,“博”系“卓”的变音,歌舞的意思。其表演形式是围成大圆圈,男半圈女半圈,或者男一圈女一圈,谐本(领舞及组织者)站在队伍的最前列。表演人数不限,少则10多人,多则上百人。错高梗舞2010年3月被列入林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谐钦则广泛流传于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区,是一种较古老的歌舞形式,多在隆重节日或仪式时演唱。谐钦一般由带有标题的歌舞曲多首组成,首尾乐曲分别称为“谐果”(引子)及“扎西”(吉祥),每首歌舞曲由慢板及快板,或由慢板,中板、快板组成,音乐古朴热情。歌词内容有人类起源,历史传说、赞颂祝福等。

每年藏历正月十五,在巴松错的错高村,村民们必然集聚而齐,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在一片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舞者们穿起华丽的传统服饰,戴上奇特的神话面具,跳起喜悦和欢快的舞步,驱邪逐魔,祈求来年的平安与吉祥。

这种奇特的假面祭祀祈愿仪式,常见于亚洲国家各个民族的喜庆、节日、庆典等大场合中。它以歌舞的形式,承载起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丰富的动作和编排,彰显其艺术价值,成为民间艺术中的“活化石”。在我国,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祭神表演,这多与图腾崇拜有关,其中又以最为典型。“梗舞”正是这样一种神秘、古朴、而又极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关于“错高”坐落于神湖巴松错湖头的错高村,是个拥有30多户人家的藏族小村落。还保留着原有的村型结构及房屋布局,包括房屋建材等仍沿用着古旧的石木形态,这使它成为318国道沿线上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是藏东南地区少有犹自保持着村落原生态和典型旧日容貌的地方。

错高之美,美在其粗拙和朴实。静下心来细细欣赏,游目而观处,错落老屋攘攘而建,门前屋后,小路窄窄长长,往往是巷道一转,巷后还藏有三两家宅屋,屋后还有田,田后更有雪山,顿时豁然开朗,变化无穷。如若此时还恰有藏族美女从某个偏僻角落缓行而出,羞涩而耀眼地走过身旁,那就更是微妙之处言语难表。

行至村落开阔处,只见山如屏水如镜:欢乐自在的鸟群自顾自的捕食,藏香猪翘着小尾巴欢快地跑来跑去,无事的村民则三三两两围坐聊天。远处,雪山安详。唯独因地处山坳,这里相较巴松错地区的其他村落而言,残阳早现而破晓迟来,阳光因此也更显稀贵。在暮霭苍茫那一短暂时刻,观望夜幕之前隐约的错高村,仿若一位残喘老人自待孤寂睡去,心里莫名便有了份萧瑟的哀伤。

关于“梗舞”

藏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据藏文史料记载,早在公元2世纪,藏族的先民雅砻部落的歌舞就已经很发达。至今藏族歌舞已属于具备高艺术水准的民间音乐,其夸张的手法,巧妙的比喻,多变的曲调,往往与藏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密不可分。这其中流传最久、最广的,除了描述世间男女情爱的情歌之外,恐怕就是关于神话内容的歌舞了。

错高梗舞所讲述的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说中“刚登腾布”父子三人自天上来到凡间,在目睹了人间的种种煎熬苦痛之后,决心为生活在艰辛病灾中的人类造福。于是“刚登腾布”向三界(天、水、凡三界)中的各位神仙和英雄发出邀请,请他们显现下凡来人间表演舞蹈,并请来了人间的英雄和龙宫的龙女来为舞蹈者们敬酒尽兴。传说,当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看完整段舞蹈后,来年他们将得到神灵的庇佑,化解那一整年的灾难。

我们有幸在一个冬日的黄昏观赏了这样一场表演。虽村长在还未开始前就与我们解释,因不是正式的演出,所以人物及舞蹈节段并不齐整,但这并未影响我们对梗舞的兴致。恰逢农闲时候,村民们还没赶牛去草场过冬,漫长的冬季让人索然无味又无事可干,听说有梗舞看,于是偌大的院子里,便挤满了同来观赏舞蹈的老少村民,众人围坐在空地四周,说着笑着翘首以待;孩子们在一旁围着圈追逐打闹之余,踩的竟是梗舞的舞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想必是耳濡目染久了,便学上了,在不知不觉问让人看到了此舞蹈世代相承的希望。

当表演者们手持长柄单鼓和弓形鼓槌缓缓进场,四周说笑的人们逐渐安静下来。这时,一声齐整的鼓点划开了错高上空的夕暮,梗舞表演开始了,首先由出场的乐队围成圈,绕场奏乐。

第一场:主角之“刚登腾布”三人出场。出场时,戴着黑面具扮演“父亲”的舞者神态威严,居中做骑马状,而扮演“儿子”的两位舞者则一人负责牵马,一人赶马紧随其后。这三人缺一不可。“刚登腾布”出场后需绕场三圈,边绕圈边表演藏族另一种独特的歌舞“谐钦”,以歌唱的方式来邀请三界众神。

第二场:十多位手持长柄单鼓和弓形鼓槌,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进入场中,他们代表着愿为消除人间的离难疾苦而下凡的各路神仙,因接受了“刚登腾布”的邀请而显身献舞。鼓点时快时慢,他们随着节奏渐渐围紧,又渐渐松开,其间动作各不相同。

第三场:美丽动人的龙宫仙女“娜乍”和人间英雄“达娃亚俊”盛装上场,他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站于场中为诸位神仙助威敬酒,以感谢他们的舞蹈为人间驱魔去灾,带来祥和与安生。此时暂站一旁的“刚登腾布”三人,也开始表演起了“谐钦”助兴。

第四场:被人间热情款待的神仙们,开始飞旋起舞,此时鼓点也变得异常奔放激烈,渐入高潮。舞蹈者们由开始时的亦步亦趋,变为围圈跳跃,舞步急速,跳到精彩处,仿佛已凭空腾跃而起,引起了满场阵阵喝彩。有熟悉梗舞的村民为我们解释:梗舞的舞蹈动作多与藏族人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关,也有部分是模仿牦牛、鸡、羊、猪等各类动物。高潮部分的舞蹈主要分为七段,并以鼓点的不同节奏来对七段不同舞蹈做出区分。所以,梗舞的表演不仅好看,而且洋溢着浓郁的喜庆色彩。

随着鼓声渐落,舞蹈也渐进尾声。错高“梗舞”不同于其他藏族舞蹈,除两位龙女的扮演者之外,其余表演者均为成年的藏族男子。散场时村长叮嘱,如果想看完整版的“梗舞”和“谐钦”,那还是在藏历新年的正月十五来村子里比较好。

关于“谐钦”:除梗舞外,错高村中仍遗留的另一样艺术瑰宝,便是“谐钦”。

“谐”藏语译为歌谣,“钦”即盛况或隆重之意。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歌舞,综合了说、唱、舞三合一体,无乐器伴奏,表演者需自唱、自说、自跳,相传起源于七世纪吐蕃时期。主要在喜庆、节日、庆典等大场合中演出,内容多是赞颂、祝愿和恭贺等,与藏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广大农村和城镇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锴钦”(藏北的牧区和东部的昌都一带不流传这种艺术形式)。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谐钦”有所发展,但由于藏族地区多年来沿袭着传统礼仪歌舞不得随意改动的风俗,所以,通过“谐钦”仍可了解古代藏族歌舞的基本风貌。

我曾有幸在另一场合看过一次“谐钦”的表演。

那是在一户村民家做调查时,偶然说起这种古老的歌舞,恰逢这家的男户主就是村里优秀的“谐钦”艺术家,于是在我们的盛邀之下,男主人爽快地答应,在自家屋里的火塘旁边为我们表演起了“谐钦”。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谐钦”。那个下午,我们在昏暗而弥漫着酥油茶香的老屋里,透过隐若而现的光,观赏了这种十分独特的藏族歌谣。它带着从古代弥漫至今的浓郁乡情,在时光的隧道里缓缓地与我们迎面而来,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古朴动听。

悠游在错高村的“梗舞”和“谐钦”中,仿佛悠游在古旧的时光里,生命慢慢在歌声中沉淀并缓慢起来,这些奇妙的歌舞凝重而又轻巧地流经历史这条长河,恍惚之间,那些世代纵情歌舞的人们出现眼前,生命转瞬即逝,留存的仅有歌舞和那份被寄许的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飘摇的歌声,仿佛是这个村落的脉搏,在古旧甚至摇摇欲坠的外表下,始终包含着生命的温暖与深情。并诉说着一个从古至今不变的人类主题:无论如何,惟有希望。

而同样,我们也希望流传已久的梗舞和谐钦能够继续被传承下去,并真的给错高这个小村庄里的人们,带来寄望中的吉祥。

“梗舞”的艺术渊源与表演形式

著名艺术评论家丹增次仁先生说,“梗”是一种舞蹈的名词,是神的仆从或者使者的意思,它具体指佛教宁玛派的仆从或使者。“梗”象征着虔诚的佛教信徒心目中的一种神,它的出现就是表示欢庆、吉祥和幸福。“梗”又分“波梗”和“莫梗”两种。“波梗”即男子,“莫梗”即女子。

“梗”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它的表演情景,在寺院的壁画以及藏传佛教宁玛派经典中均有详细记载。在拉萨龙王潭大门右边墙上有一幅栩栩如生的“梗舞的壁画”,中间是佛像,右边是“波梗”舞,左边是“莫梗”舞。

在宁玛派经典《铜色山之誓愿》藏文版中记载,“在西南铜色山之无量宫里,右面‘波梗’翩翩起舞,左边‘莫梗’歌声飞扬,那欢乐的歌舞回荡天际”。宁玛派自称该教派是由8世纪来的莲花生传播下来的,不过他们建立寺院,整理经典,弘扬佛法的大规模活动是在11世纪中期开始的,由此可以推而言之:“梗”初始于8到11世纪,它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确定无疑的。“梗”是宗教舞――羌姆中的一个片段。可以单独表演,到了后期,“梗”从寺院流传到民间,在形式、内容、特色以及名称上进一步得以发展,如萨迦寺“卓马姜斯”中的“梗”称“嘎尔萨”,林芝地区的“梗”称“米那尧姆”或称“羌姆波”等,内容上除了欢庆吉祥幸福之外,加进了驱邪迎祥的内容。跳的形式有圆圈两排交叉,半圆圈等,成圆形时“波梗”、“莫梗”各形成半圆,成两排时“波梗”一排,“莫梗”一排。

跳“波梗”、“莫梗”时要头戴高尖帽,“莫梗”除了高尖帽外,还戴“五佛冠”,男女上身穿“堆里”四角肩披。“波梗”下身穿“大夏姆”虎皮裙,“莫梗”下身穿“达尔江”裙子,手持双面小鼓,鼓的形状大小一致,所不同的是面具,“波梗”戴男性面具,“莫梗”戴女性面具。面具分四种颜色,这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温和、善良、慈悲、毫无害人之心。

黄色面具表示容光焕发、功德广大、种性优越、精进极致、知识渊博、具促利益发生之心等;红色面具象征权力,表示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内务外事指挥自如;绿色面具表示功业彪炳。每个颜色的出场有严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