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提问启发思维 诱导探求多元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提问启发思维 诱导探求多元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良好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发展

一、优化问点,避免提问的随意性

所谓问点,就是问题的切入点。我们常说问题要问在“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指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力求充分突出这三点。这样,便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思维方向,迅速而准确地达成教学目标。如《最佳路径》一文的结尾是“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把握全文的钥匙,就应在这进行设问。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提问后,学生思维积极,除了从书中找出答案,还结合自己的见闻、思考,各抒己见:“成功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施展了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 对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设计理念,学生们都认为是从一位老太太成功卖葡萄的方法获得的启示。我又问:“那么这功劳该属于谁?”有部分学生认为格罗培斯的成功也有幸运的成分。我启发他们:“如果没有前面多次设计的坚持不懈,没有他细心的观察和敏捷的思维,能得到启发吗?”这样,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多层对话,实现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二、优化问时,避免提问的机械化

所谓问时,就是提问时机。课堂提问,时机非常重要。时机选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不加选择地从头问到尾。那什么时候为最佳呢?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才是教师“启”、“发”的最佳时机。如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当学生疑惑不解、思维阻塞时,当学生的思考与教材发生矛盾时,教师可相机提问。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是这样设问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国第一条铁路是谁修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当学生听到这儿时都已急不可耐地打开了课本,很快地找到:“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看到学生们有所感悟、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又问:“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看谁能很快找到答案?”学生非常兴奋,又是自读,又是互问,一会儿就围绕詹天佑“杰出”和“爱国”这两个重要的品质从全文中理出了比较全面的答案。可见,“适时而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表现欲,把学生的热情调动到最高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最优的学习状态。

三、优化问法,避免提问的程式化

所谓问法,就是提问的方法。课堂的提问必须形式新颖,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一是注意正面发问与侧面发问相结合。正面直接发问是常见的问法,但有时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学《船长》时,我进行了侧面发问:“船长真的是要手下向游客开枪吗?”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很容易就理解了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镇定、机智果敢的精神。二是顺问和逆问互为补充。经常顺问,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有了逆问,我们就可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如《船长》一课,我顺问学生:“ 在‘诺曼底’号轮船被撞破,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船只能坚持20分钟这一万分紧急的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指挥救援工作的呢?”学生都认为哈尔威船长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船上60人脱离险境,却把自己给忘了。据此,我紧接着逆问:“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如果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结果会怎么样?”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船长决心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精神的理解。 通过艺术性的提问,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情趣,更加乐学,思维更活跃,智慧的火化更容易迸发。

四、优化问题,避免提问的笼统化

问题的设计还要注意难易程度。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树上的桃子”。这样既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狼和鹿》一文,“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笼统地提问学生:《狼和鹿》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那么班级里中、后等生就很难达成这一目标。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怎么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鹿的生存状况如何?那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呢?鹿的生存状况又如何?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很快找出了两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并对这一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了解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而懂得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接着,我又顺势提问:“那么给森林和鹿群带来巨大灾难的真正的‘祸首’到底是谁呢?为了挽回这一切,他们以后又将如何去做呢?”经过这样环环相扣的几个提问,化难为易、由浅入深,所有的学生对文本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这一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课堂教学问题的设问,要有激发性、启示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紧扣教材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发问,从而达到学生多元发展的最佳效果。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