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再平衡,而非调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再平衡,而非调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段时间以来,对于宏观经济格局有影响的事件频仍,国内诸如京版汽车限购令、房产税、房产限购令等等,而来自外部的影响就更多了。

一方面,受中东局势拖累,欧洲、纽约原油期货双双站稳在100美元/桶之上。而向来唯油价马首是瞻的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开始持续上扬,甚至已经开始波及到农产品。先是农产品的龙头棉花期货收盘价创历史新高,接着与油价关系最为紧密的玉米也接近了金融危机前的多年高位。这些因素无疑加剧了全球性通帐预期的升级,欧洲部分央行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加息的举措了。

考虑到国内一向对通货膨胀视为洪水猛兽,近期诸多调控政策也多剑指通胀。不过我近来和一些学者、企业家的私下交流中,大家也一直困惑于国内到底能承受什么样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CPI持续超过5%一段时间(比如半年或一年),到底会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却都是语焉不详。

抛开诸多专业的经济学著作,我们来选择最普罗大众的解释方式――百度百科。按照百度百科上的词条解释,“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实际上,上面这一解释有两个关键的前提所在,一个是货币超发,此前已有诸多媒体热议,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一个是供远小于求,即“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这点在国内长期产能过剩的条件下根本不存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很难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严重通货膨胀。

反过来说,即便是普遍的物价上涨,也要认真分析,其上涨是否是经济要素再平衡的自然结果。比如农产品价格,由于国内长期不计人劳动力成本,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实际上无法反映真实的商品价值。根据国家统计局在今年3N 1日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两者相差13190元。考虑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理想化结果(即城乡收入一致),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测算和估计,2010年中国总人口约为13.6亿人,城镇人口约达到6.4亿人。那么也就意味着农村人口规模大约为7.2亿人,按照简单人均的计算规则,其劳动力价值被低估的总价值为13190元×7.2亿元=94968亿元。这样一笔巨额剪刀差的消亡过程,注定将在长期内支持农产品价格的持久而强劲的上扬。

这是不可阻挡的再平衡,而不是通货膨胀,无需也不可能被调控。管理层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加强社会救济措施,防止低收入人群陷入窘境,同时循序渐进推动这一再平衡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