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资自主”:能否再以市场换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资自主”:能否再以市场换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来,合资自主又开始了新一轮“上市风潮”。

借上海车展之际,一干合资自主汽车品牌的与亮相。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对于合资自主品牌,大家评论不。但是就我与诸多业内人士的沟通中,大家都不解个问题:有外资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又“生”一个不尴不尬的“合资自主品牌”到底意欲何为呢?

合资自主品牌之所以称之为“合资自主”,其本质上,是指国内汽车合资公司通过购买等方式,引进外方产品技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开发出知识产权归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车型——但实际上,这些车型不过是“新瓶旧酒”。而合资自主品牌也成为了外方又一轮“以市场技术”的幌子,而从中遭受打击的,无非是自主品牌。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还要仔细研究下合资自主品牌的定位。在品牌定位上,合资自主品牌自然不能与其合资企业的主导品牌趋同,也因此,在规划时,两者会存在较大差异,体现在价格、产品定位和区域市场上,表现则为合资自主品牌旗下产品的定位较低,主打“性价比”,力争二三线城市——而这,不正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定位与市场路径么?

曾经,中国试图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开放国内市场获得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并培养中国汽车企业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而实际上呢?从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30年,而在这30年中,中国的自主品牌又获得了多少技术呢?反观外方,倒是从中国掘走了真金白银和巨大的市场。

引进外资,打开大门的成功之处,是让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生龙活虎起来,促进就业与经济的发展发。但与此同时,30年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合资”归根结底,是门生意。而在这门生意中,“赚了”的,显然不是中方。外方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将辛苦研发的核心技术拱手交出,即使是落了伍的平台,中方也需要花大价钱收购。

也因此,或许因为白白付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核心技术,于是所谓“合资自主品牌”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历史是不同的,也是相似的。

放眼市场,目前合资自主已经推出了10大品牌,看起来似乎是为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实际上,它们中的大部分定位与自主品牌相近,而产品却是在外资品牌的旧平台上诞生的新品牌。相较自主品牌,它们有更为雄厚的经济实力,而它们的上市,无疑更压榨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另一部分合资自主品牌,则是瞄准了新能源车这块待开发的沃土,打破了自主品牌试图借新能源车“弯道超车”的梦想。

曾有人赞同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是“后合资时代的必然趋势”,是“发展自主品牌的又一途径”,对此不敢苟同。

“合资自主”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而言,或许只是个看似美好的陷阱,它以技术为诱饵,“忽悠”着妄图不劳而获的人们。而实际上,没有付出,不投入人力、物力,怎么可能有收获?别再痴想以市场换技术,要发展属于中国的汽车,还是要靠我们自主品牌扎扎实实的研发,打造属于中国100%知识产权的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