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宁合都市圈构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合都市圈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南京市编制了南京都市圈5年建设规划纲要。今年,合肥经济圈的规划也正在加紧编制。加上皖江城市带,在长三角边缘的不大区域内就同时出现了3大城市群,三者不是相切而是相交的,巧合的是交叉重复的城市、人口、面积都占1/3左右。本来联系密切、相互交融的“两圈一带”却被人为的分割开来,彼此独立发展,都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明显的不足。

融则兴,合更强。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两圈一带”需要在更大的空间上谋划区域一体化发展。随着长三角梯度转移加快,和2008年宁合城际铁路的开通,宁合都市圈的融合发展趋势正在显现。

“两圈一带”融合

宁合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南北跨江呈块状分布,东西跨越苏皖两省,以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为双核心,包括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宣城、六安、巢湖、滁州、淮安、扬州、镇江等12个地级市、10个县级市和43个县所辖787个县城镇及建制镇,总面积11.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20万。宁合都市圈实际上是由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两圈一带”融为一体而组成。但目前三者交叉重复的城市、人口、面积都占1/3左右,这充分反映了“两圈一带”地理与文化相近,经济社会联系密切,是一个相互交融、互有你我、紧密相联、难以分割的整体。

人为把“两圈一带”分割开来,彼此独立发展,都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明显的不足。南京都市圈作为区域发展范畴冠名“南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其跨越苏皖两省的内涵和外延,不符合社会心理习惯,势必在现实中或多或少的削弱其认同感和凝聚力;皖江城市带群龙无首,缺乏首位度高、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中心城市发挥龙头作用;合肥经济圈区域空间过小,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胜出,更重要的是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全国重要的科教强市应在更大发展区域中发挥作用。

因此,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区封锁,按照现代都市圈发展规律,在更大的空间上谋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两圈一带”全面融合,建设和发展宁合都市圈,这不仅是由“两圈一带”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客观趋势,也是一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力倍增,可以收到“三合一大于三”成效的必然选择。

宁合都市圈主导城市性质及其总体发展趋势,决定了宁合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合肥是在宁合都市圈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两大核心城市,而南京仅次于上海是长三角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镇江、扬州是长三角的主要成员城市;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淮安五市近年来相继申请加入长三角,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长三角合作“俱乐部”;交通部《长三角公路、水路交通规划》和建设部《长三角城市体系规划》都包含了宁合都市圈的所有城市。

总之,从现在看,宁合都市圈的首位主导城市和部分成员城市,已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未来看,宁合都市圈的所有大中小城市虽因各自规模不同而分别处于不同层次,但都属于长三角范畴,全面融入长三角是宁合都市圈发展不可抗拒的根本趋势,这决定了宁合都市圈不是完全独立的、游离于长三角之外的城市化区域或城市集合体,而是长三角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大系统的若干子系统之一。

宁合都市圈的后发优势

长三角在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进程中,已经面临资源“瓶颈”约束,“地荒”、“水荒”、“电荒”、“技工荒”警报频现,在这一背景下,宁合都市圈后发优势凸现。宁合都市圈通江达海,交通便捷,空间广阔,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丰富,粮食和农副产品供应充裕,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强大,科技文化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良,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发展最快最活跃、对增强长三角综合实力贡献最大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担负着带动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宁合都市圈处于承东启西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平台。加快宁合都市圈发展,提升长三角西部区域的经济强度和梯度转移的承接能力,增强长三角综合实力,是发挥长三角对中西部地区辐射功能的必由之路。

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中,安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即向东与经济强省江苏、与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长三角相邻,这决定了安徽具有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崛起的重大机遇。安徽东向发展的战略决策,开创了有安徽特色的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崛起的发展道路,从而为安徽快速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安徽东向发展是一个包含多元化、多阶段目标的循序渐进的客观过程。发展宁合都市圈与安徽东向发展目标基本一致,完全可以说是东向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和重要任务。

通过发展宁合都市圈可以实现两个“两步走”目标,从而实现东向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第一个“两步走”目标是,先融入以南京为核心的长三角西部区域,再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整个长三角区域;第二个“两步走”目标是,“2+8”(合肥、六安加皖江八市)十个城市率先融入长三角区域,随着宁合都市圈崛起,再带动安徽南北七个城市全部融入长三角区域,最终整体实现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目标。由此可见,宁合都市圈发展对安徽东向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和作用,是安徽东向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崛起、尽快融入长三角的加速器。

目前,长三角发展正呈现出3大基本趋势:南下浙南,北上苏北,西进安徽。苏皖是近邻,分别是东部与中部省份的典型代表。苏皖合作不仅是两省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长三角发展的客观需要。苏皖两省正在积极探索全面合作,这一合作的方式、领域、目标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携手建设和发展宁合都市圈。宁合都市圈发展可以推动区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与企业合作、科技攻关、环境保护、政策协调等等,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是苏皖两省之间内容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性合作。

“双核心”战略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总体规划和苏皖两省城镇体系规划,并从宁合都市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宁合都市圈总体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建立以2个超特大“双核心”城市为主导、65个大中城市为主体、200个左右小城市为基础的,特色鲜明、生态优良、基础设施发达、发展潜力巨大的现代化都市圈。

南京、合肥要发展成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600―800万的,主城―新区与新城布局合理的,多中心、组团式的超特大城市,充分发挥“双核心”带动宁合都市圈发展的主导作用。扬州、镇江、芜湖、安庆、马鞍山等12个地级市要发展成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0―300万的特大城市;桐城、宁国、明光、仪征、句容等10个县级市要发展成为城市人口规模超50万的大城市;肥西、全椒、霍山、无为、繁昌、广德、青阳、怀宁、宿松、高淳等43个县城镇要发展成为城市人口规模超20万的中等城市,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实现宁合都市圈快速崛起的主体作用。宁合都市圈区域大约200个特色镇和重点中心镇要发展成为品牌突出、个性鲜明、功能独特、经济发达、居住人口规模达5万左右的小城市,这些小城市星罗棋布,上接大中城市,下联广阔农村,为宁合都市圈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是宁合都市圈发展的第一要务。宁合都市圈根据自身的科技教育、区域生产技术与劳动力,以及自然和历史人文等优势,联手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产业、现代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特色农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在我国行政区划经济与区域经济并存的“双轨制”运行格局下,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建立区域发展与合作的协调机制,对宁合都市圈发展至关重要。要建立以苏皖两省政府为主导、以苏皖两省相关部门为主体、以区域诸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区域发展与合作协调组织体系,定期研究讨论解决宁合都市圈规划、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若干重大问题。

2005年6月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重庆、成都获批进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皖两省、宁合两市可联合以宁合都市圈建设和发展为主题向国家申请“统筹区域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马凯最近表示,“准备研究选择一些具备条件、具有示范性的地区,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宁合都市圈跨越苏皖两省,连接东部中部两大地区,建设和发展宁合都市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创新,对全国统筹区域发展和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联动协调发展具有典型示范性作用,因而符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条件。通过“统筹区域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金融政策创新等方面争取国家支持,可以有力推动宁合都市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