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穴针刺结合单味草药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穴针刺结合单味草药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7-0526-01

中图分类号:R 246.2 文献标志码:B

笔者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应用针刺右侧阳陵泉结合单味草药琴叶榕内服的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男20例,女3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2年;根据中医辨证,气滞型22例,湿郁型34例;伴发热32例,伴轻度黄染12例。

2 治疗方法

(1)针刺阳陵泉:穴取右侧阳陵泉。操作:患者仰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15~30mm,针刺得气后,先行捻转提插泻法;随后将针稍提起,针尖斜向下,使针感向下传导至足背;再将针稍提起,针尖斜向上,行捻转提插催气手法,令针感沿足少阳胆经向上传导,如能令针感隐约传至日月、期门等穴处,疗效最佳。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每次30min。

(2)单味草药内服:将鲜琴叶榕根100~120 g、猪骨100 g、生姜3片、清水1200mL,用武火煎煮50min,煎至约500mL时,加入少许盐,去除药液表面的油腻,分2次温服,2次服药间隔1 h,每日1剂。煎药时让病人在炉旁或将火炉靠近病床前,因该药煎滚后,其气芳香浓郁,病人通过呼吸,充分吸收药液的挥发成分,疗效更佳。

针灸治疗5次、服药5剂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腹痛消失,发热消退,或黄疸消退,食欲正常,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计47例,占83.9%;有效: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但2年内又有发作,再次治疗而止痛者,计9例,占16.1%。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72岁,农民,于2004年6月4日就诊。主诉:反复右肋疼痛3年,加剧3天。因右肋疼痛,在某医院经B超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住院7天,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疗效不佳而自动出院,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痛苦面容,体温38.3℃,结膜及皮肤微黄,右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压痛明显,腹胀,便秘,胸闷,舌尖红、苔厚腻,脉弦滑。针刺右侧阳陵泉,针感沿足少阳胆经隐约传至右侧肋部,即感右肋疼痛减轻。如上法投药1剂,嘱其在病床前煎药,令病人做深呼吸,以闻吸药物气味,遂觉胸闷、腹胀减轻,药液分2次温服。第2天,病者能起床,排出臭秽大便,腹痛已除,能进食稀粥。共针灸5次、服药5剂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5 体会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就诊时,以腹痛、腹胀为主。阳陵泉是胆经之合穴,合治内腑,施以适当的手法,针感容易达到右肋部,是谓气至病所,针后30min,病人腹痛、腹胀明显缓解。琴叶榕载于《中药大辞典》,性平,味辛,微涩,无毒,有祛风理湿、除瘀通乳功用,主治黄疸、疟疾、痛经、乳痈、腰背酸痛、跌打损伤,该药气味芳香能行气止痛,醒脾化湿,味辛能升清,味苦能清热降浊,利水退黄,使“中清之府”的功能得复。该药煎滚后香气浓郁,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凡芳香类药物都有很大的挥发成分,为了充分利用该药的有效成分,加强疗效,故在病床前煎药,让病人通过呼吸充分吸收药物。因该药味苦涩,单味重用,其味甚浓,很难服用,故用猪骨同煎以调味,生姜3片为引。

观察表明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卓著,具有便、廉、验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及乡村。

(收稿日期:2008-02-29,杨立丽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