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触不可及》中的影像符号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触不可及》中的影像符号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影《触不可及》中充满了身体、触感、复活等符号。富豪Philippe的身体符号是残疾的、无力的,黑人Driss的身体符号是健康充满活力的。Philippe对外部世界在身体上触不可及,而Driss则在社会生活的隐性层面四处碰壁。他们未相遇时属于不同的世界,身体与灵魂皆触不可及。直到Philippe被Driss的健康、率性所吸引,聘他为护工,两人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层面互相触及、弥补。Driss激发了Philippe的活力,Philippe回馈Driss的,则是灵魂上的触及,矫正了他的不良行为,鼓励他重返正常社会。

[关键词]《触不可及》;身体;触感;复活;符号

法语中intouchable既有“触摸不到的”之意,也有“不许触摸的,不可触摸的”意思,在印度的语意中还含有“不可接触者,贱民”之意。电影Intouchables,表层含义是指Philippe的身体无法触碰世界,但影片名采用复数,其深含的意蕴自然不仅仅如此,在符号的象征层面,既指Philippe也指Driss,既指身体也指心灵。

但只有当两个人都是触不可及的人物,两个人才有了互相触及的机缘。他们通过身体与灵魂的触及,来映衬出彼此的不同,并互相影响与彼此理解。Driss是自然之力的身体,Philippe则是经济权力的身体。“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标记(mark having a meaning):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1]身体从来不只是肉体,它同时也是意义符号的载体。电影《触不可及》(Intouchables)中充满了身体及触感符号。

一、Philippe与Driss的身体符号

富豪Philippe因为跳伞事故,颈部以下都失去知觉,生活无法自理,只能依赖护工帮助。Philippe的身体符号是残疾的、无力的,他灵魂深处需要的不是怜悯、同情,而需要的是健康、活力,希望人们不要只记住他的残疾,而是将他当健康人一样看待、尊重。因此,当众多有护理知识的人应聘护工,因将他当成残疾人看待,都未获录用。当只想领取失业救济金的Driss前来应聘,常忘了Philippe无法移动无法触碰的现状,将他当做健康人,反而获得了他的试用。

Philippe身体虽然受疾病禁锢,但内心深处却渴望着活色生香、有血有肉的生活。通过他对两幅画长久地凝望,能够传达出他心灵深处隐秘的消息。这两幅画也都与身体相关。

一幅画是要价4万多欧元的一滩血迹,血与身体相关,身体因为血液的流动而正常运转,而溅出的血意味着身体的受伤,他评论这幅画“在安谧、祥和中有一丝丝暴力”,溅出的血迹是静止的,但又隐含着某种非常态的暴力或者意外。这是一种矛盾的看法,但其实正代表了Philippe身体与灵魂的冲突,身体的无能为力与灵魂的狂野;这是Philippe喜欢这幅画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幅画上是一位背身而坐的裸女,裸女的前方还有一具同样姿势背身而坐的骷髅,整幅画构成一个矛盾的符号。画同样与身体相关,两具人体,一具丰腴一具枯寂。这次看画,是在Philippe第一次见女笔友临阵脱逃之后,也是Driss去而复返,重新将Philippe带离死寂的生命状态之后,Philippe对Driss说:“我希望看看她站起来转过身来的样子。”一方面表达了向往见见柏拉图式精神恋的女笔友的想法,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鲜活生命体的喜欢、爱恋。画中的两具迥然相异的人体形式,会让东方观众联想到佛教中的白骨观,在佛教中将人体观想成白骨,让人们产生出生命如梦如幻的感觉,以此泯灭欲望不能触及事物时的苦痛,但Philippe要的不是安静和寂灭,而是此时此在、触手可及的鲜活生命。

与Philippe相反,黑人Driss的身体符号健康而充满活力,原始、直率、幽默、野性,甚至还带着些暴力。他曾经因抢劫珠宝店,坐过6个月的监狱。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通常是使用身体暴力,比如对在Philippe门口乱停车的邻居,他直接揪住男子的头发去撞警示牌,对待抛弃Philippe女儿的男同学亦同样如此,使用拳头纠正他人的错误。

Driss很多时候是运用身体思考的人。在Philippe的节日聚会上,人们一本正经地聆听维瓦尔弟的《四季》,而Driss说“不能跳舞的音乐就不是音乐”,将音乐换成“地球、风与火乐团”的流行音乐,跳舞是身体的运动,他的身体像个电动马达一样,带动很拘谨的上流社会人士全部欢快地舞动起来。

Driss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但通过他对Philippe身体的尊重,也能看出他内心细腻的一面。人们通常将Philippe放在小货车车厢,Driss却将他放在轿车的副驾驶座上,并说:“我可不希望把你像马一样放在车厢里。”在恋爱方面,Driss对真实生命体的注重也超过精神恋,当他得知Philippe有个女笔友时,是他鼓励Philippe与之通话并安排他们见面。他很敏锐地观察到园丁对冯伊娜的好感,告诉她:“他偷偷看你。”促使冯伊娜突破拘谨,开始和园丁恋爱。从上述这些细节,可以看出Driss注重身体的感觉和自由,源自本能,但同时也少有拘束,很少被文明所压抑。

二、触不可及与触及

Philippe对外部世界在身体符号上触不可及,而Driss身体虽然健康,但在社会生活中隐性触感层面则四处碰壁,因为抢劫进过监狱,对社会触不可及。他们未相遇时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在身体与灵魂双重层面上都触不可及。直到Philippe被Driss的健康、自然、率性所吸引,聘用他为护工,两个互不触及的人,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层面互相弥补。

Driss对Philippe的护理方式触及并激发了菲利普的心灵活力,电影中以几种触感符号展示了Philippe无力的自然身体与外部世界的关联:一是口述书信,代表对爱的向往;二是仅存的耳朵的触感,获得身体与性的愉悦;三是与女友约会,目光之吻重燃生命活力。

回馈Driss的,也是灵魂上的触及,在潜移默化中矫正他的偷盗等不当行为,鼓励他绘画,重返正常社会。

身体与灵魂是难以分离的,二元一体的。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认为肉体是质料,灵魂是形式,形式和质料统一犹如“刃”之于“刀”。人的心灵犹如蜡块,感觉则是事物留在蜡块上的印痕。亚里士多德说:“……而人类的触觉恰具有最高的精度。人类于其他感觉远逊于别的动物,可是,于触觉这种官能,他却比其他诸种属为敏感。这就是人在动物界中所以是最善于思虑的缘由。”[2]

亚里士多德认为触觉在诸感觉功能中占首要地位。从这个层面来说,触觉就是生命本身,无论在具象和抽象上,都是灵魂存在的最重要的功能,触觉既可以主动触及他者,也可以感受被他者的触及,身体与灵魂在与他者互动感发中存在。如果生命体没有触觉,很难存活。

如果说Philippe对女笔友的爱恋停留在柏拉图阶段,Driss的作用就是让他进入亚里士多德的阶段。弗洛伊德曾说:灵魂是延展着的,对此它不知道。菲利普与Driss从最初身体与灵魂的触不可及,到最后两人都走出困境,彼此给予的是友爱、健康与正能量。

富豪Philippe的身体是被疾病禁锢,同时也是中产阶级和富豪被文明规训、锁住的象征性身体符号;Driss的身体虽充满了自由与活力,但他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则使他在社会生活中的空间相当受限。

身体首先是要触及的,他们两者都有不可触摸之痛。Driss之于Philippe的意义,在于他让后者恢复了触及世界的信心和对外界精神上的触感。因此,在这部电影中,Driss之于Philippe,比Philippe之于Driss重要得多。当Philippe第一次去见女笔友,他对此是畏怯的,临阵脱逃,不敢去触及爱情与女性,片尾在Driss的安排下,终于鼓足勇气去触及(touch)世界。在向外打开触及的同时,受限的身体有了自由、自信、快乐的心灵。

在一个差别巨大的世界中,他与Driss也成为有接触能力(contact)的人。

三、彩蛋与复活:爱的共通体

Driss初次到Philippe家中应聘,出门时顺手牵羊,拿走了一个彩蛋。后来Philippe与Driss聊天时说到他一共有25枚彩蛋,是他的妻子爱丽丝送给他的礼物。彩蛋在西方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是复活节的一个象征,象征着活力与生机。人们还常常将彩蛋染成红色,代表耶稣受难时流的鲜血同时也象征复活后的快乐。Driss在离开Philippe之后,一直致力于去寻找这枚他偷回去却被弟弟弄丢的彩蛋,影片结尾,Driss安排好Philippe与女笔友埃莱奥诺Eléonore见面,并将这枚找回的彩蛋放在咖啡桌上,愉快地离去,象征着Driss与Philippe两人不同意义的复活。

梅洛-庞蒂说:“触即是触自己[se toucher]”。Maldiney则说:“在触及事物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以它们触及我们,我们同时既在触又被触。”让-吕克·南希则主张“自-触及-你”[3]。

他们具有不同的触感,视觉触感(绘画)、声音触感(音乐会)、语言触感、综合触感(戏剧)……

Philippe与Driss,虽然二者从表面上看,差异巨大。但他们二者并非毫无共通之处,他们的共通之处体现在对极速的热爱,片头Driss带着Philippe飙车,这与Philippe跳伞受伤之前追求更高更快是十分契合的,所以从这个层面讲,Driss的身体是Philippe心中自己的身体的延展和替代。

Philippe的艺术喜好也影响了Driss,他们最终彼此铭写,在文化、阶层、种族等不同中,分享、互爱。不同阶层的Philippe与Driss,在Philippe残障的情况下,偶然相遇,相互契合彼此救赎,但大多数的Philippe与大多数的Driss是否能有他们这样共通触及的良好机缘?从这个层面讲,二人的故事很像一个童话,触不可及(Intouchables)更是社会的常态。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2]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21.

[3] 德里达献给:让-吕克·南希:Le toucher(触感/去触及他) [A].夏可君,编.解构与思想的未来[C]/data/personArticle.php?d=5134.

[作者简介] 李卉(1968—),女,重庆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当代电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