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谈如何变“小组合桌”为“小组合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谈如何变“小组合桌”为“小组合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而非竞争中建构知识,发展个性。基于“小组合作”的优势,很多课程的实践者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新理念,于是乎,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似乎一堂课不组织学生讨论就是落伍,就是“扎实有余活泼不够”。小组讨论果真如神丹妙药吗?且看下面几则教学课例。

案例一:《被压缩的空气》中的拓展活动,当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提出实验要求:“利用被压缩的空气使汽车开动起来。”话音刚落,各小组就忙开了,只见其中一组同学马上就你争我抢起来,有的抢汽车,有的抢球……紧接着是“让我先做”“让我先做”的争执声,争夺了几分钟后,人高马大的“小霸王”抢到了第一次实验的机会,而个子矮小的几个不服气,便在一旁捣乱。

话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合作学习”变“你争我夺”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谁都没有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更不会去考虑怎样利用空气压缩后有弹力这一原理去设计实验。本来很好的一个活动,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最后以“你争我夺”的结局收场,既浪费时间又没效果。这样的“小组合作”有和没有,在实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单纯的“小组合桌”罢了。

案例二:课正进行着,教师把一个问题抛出来,让学生讨论讨论。哗啦一下,同桌或前后四人抑或一群人立刻聚在一起,教室里唧唧喳喳。两三分钟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我们小组认为……”

话题: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变“个人学习”

反思: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不懂得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而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虽然把学生的桌子拼凑在一起,给学生穿上合作学习的“新鞋”,学生其实还是在走独立学习的老路。“小组合作”其实还是“个人学习”。

以上并非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偶尔出现的现象,而是课堂中反复甚至普遍的现象。虽然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那么,我们如何变“小组合桌”为“小组合作”呢?笔者就此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组建优质合作小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理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学生个头的高矮来分组的或者前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结果在课堂中我们常发现有的组讨论得热火朝天,气氛极其热烈,而有的组则安安静静,很多活动开展不起来,组与组之间极不平衡。因此,我们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前后排同学的桌子拼凑在一起,进行讨论,而是应考虑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改变平时的座位,把全班学生按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由强到弱1、2、3、4编号,每组的学生都是1、2、3、4排号。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有利于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组合,使各组之间由于信任感而畅所欲言。这样的“小组合桌”也许能收到合作的效果。

二、明确分工、角色轮换,处理好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生案例二的现象外,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都是他一人做的,我们什么都没有做。”“他从来都不与我们一起合作。”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老师任务一布置,个儿大的、成绩好的就“独霸武林”,操作、记录、汇报全由他说了算,而其他成员只有看的份,有的干脆看也不看,只顾自己做事。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小组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确定每个人在组内的角色和职责,如组长、观察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协助员等。小组长的职责是:主持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观察记录员的职责:负责把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产生的各种数据以及小组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材料员的职责:按照要求领取和收回实验材料,保管实验仪器;汇报员的职责:汇报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协助员:明确注意事项,督促各成员的操作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小组中需要帮助的成员。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既可以避免“合作学习”为“你争我夺”,又可以避免“合作学习”为“个人学习”,保证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在探究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而且,小组内的分割也可以根据需要相互换一换,以便在一学年里,每位同学能够担任小组内的各种角色,获得不同角色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培养多种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有效引导,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开展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个人的发言将代表小组,个人的成败将与小组成败息息相关,以增强集体荣誉感,促使其在今后的小组合作中全力以赴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可持续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评价机制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某个人在某个环节做得出色就是成功了,只有大家协同作战,才能胜利。其次是在操作评价方式上真正贯彻小组总体成绩评价和奖励的策略体系,可以从学生自评、小组共评来细化评价内容。

总之,把“小组合桌”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要通过学习,不断指导,长期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