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学习评价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学习评价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问题是改革中最令人关注、最为束手的问题。本文以学生的学习评价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不断深化和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评价 学生

一、学生学习评价的再认识

(一)什么是评价?

教育部华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高凌飚教授说:“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的合理判断。”

新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及学生学习的评价等等。

(二)我国过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标准上片面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过分看重排名;评价内容上过分注重量化的内容,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难以量化的内容;评价方法上过多倚重定量方法,忽视定性的评价的手段;使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将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等等。

(三)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目的性具体包括为下几个方面:

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解题策略、思维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目标,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做法

(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定性评价方法

1.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表现。(主要了解两个程度:投入程度和能力程度)具体是:

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即学习态度前后的形成和发展的纵向状况;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状况,考察他们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能否准确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是否愿意与同伙合作,是否养成了反思自己的不足的习惯等等。

2.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

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过程中,有计划地巡回各个小组,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当一部分人获得成功后加以充分肯定,另一部分人有困难时,给予直接的面对面的帮助。

3.让学生都来做“小老师”,让他们施展才能。

初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自己的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活动中发现学生有独特思维方式或巧妙的解题方法时,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启发学生,这样做教学效果会更好,而且更有利于特长生的发现和培养。

4.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课后访谈。

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直接反映。通过作业批改记录,可以清楚地了解该节课或该学段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状况。有时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学情,又能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

5.定期进行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学习情况的互评。

老师考查学生学习过程,毕竟有时不是很全面,可以通过学习组中学生互评加以补充。

每学期评二次,分别在期中考试前、期末考试前进行。八个主要项目都附有细则,主要是评优点、特长及指出不足。学生比较容易操作。这样做不仅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6.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是跟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控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本学期我们计划在第二轮综合实践活动中,结合学校科技节制作活动,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喜爱的精美的成长记录袋,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步进行负责的、积极的自我监控,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二)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定量评价关键是命好高质量的考试题

新课标十分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问题是:什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不能完全拘泥于传统的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命题既要服从于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又要跟上新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时,基础性、开放性、应用性、操作性的 题目占一定的比例,大约是5∶2∶2∶1,全卷的难度为0.8。

每个学期初,学校还进行一次竞赛性的考查,难度为0.7,目的是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为衔接高中打好基础。成绩优秀的发给奖状,还可作为定性成绩的一部分,但不列入定量评价去。

(三)终结性评价呈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学期成绩的评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即既有学期教学考试的成绩,又有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分析能力的等级成绩,同时附上扼要的定性评语,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特长,同时指出努力方向。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问题,制约的因素很多,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不少,前段我们只是跟着全国试验区的做法去尝试,希望有一点改进,但已经深感到难度很大终结性考试的局限性大家已经深知不足,现在大力提倡过程性评价,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但也有不足,至少存在很多东西还很难有比较科学的评价和操作方法,即使是把所有的评价方法都加在一起,也不可能完全反映教育的目标要求,因为人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绝对公允很难做到,况且评价只是服务于教育的需要,而不能指挥教育,这一位置不能颠倒,评价的最终意义在哪里?真谛是什么?确实需要我们继续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