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论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论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中医;针灸;治疗

对于多发性硬化(MS)治疗,急性期一般主张用激素,但在缓解期的治疗上针灸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导师许军峰教授在运用针灸治疗MS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辨证论治,肝肾亏损是关键

根据MS的共同临床表现以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大量实践总结出:肝肾亏损是MS发病的关键病因,主要理论依据如下。

肾精、肾气不足,髓海失充,二便失调

首先,肾为先天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大脑发育健全,因此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目眩昏花,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则眩晕作。其次,肾精不足,肾脏受损日久则会出现肝肾阴虚,无以濡养骨髓、筋脉、肌肉,则会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再次,肾主水,主津液,司二便,肾虚则气化不利,故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因此,肾虚是导致此病的关键病因。

肝脏功能失调,筋脉失养,情志异常

首先,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藏血,主筋脉。《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目睛,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筋脉,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不能屈伸。再者,肝主疏泄,主藏血。肝藏血,血舍魂,若肝失疏泄调达,则会出现情志活动异常。正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故而,MS中视力障碍及与之伴随的眼球胀痛、眼球震颤、肢体运动障碍、肌肉无力、情感淡漠、精神抑郁等症状皆与肝脏功能失调有关。

醒脑开窍配合华佗夹脊针刺,缓解症状效果好

导师许军峰教授在运用石老治疗MS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该病的患者一般都处于神志清醒状态,针刺水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于是将水沟改为印堂穴,既可宁心安神,又减少了针刺水沟穴的痛苦,此即小醒脑针法。在此基础上配以华佗夹脊刺法以达到醒脑神、补肝肾、整体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此套针法具体组成及操作如下。

组成:刺内关以开心脉、通关窍、理三焦、畅气机;针印堂达醒脑开窍,升阳调气之功,两穴共同可调神通窍,使窍通而邪有所出路,气血调而筋脉有所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经脉的合穴,可调脾胃、益肝肾。委中为膀胱经之下合穴,可舒筋通络,固涩膀胱。开四关穴,即合谷、太冲二穴,可达到疏通经络、调补气血之功。风池、完骨、天柱(双侧)以补益脑髓。加用TI~L5范围之内华佗夹脊穴能起到通利督脉、调补肝肾、补益脊髓之功。以上诸穴,和而用之,共收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之功,故临床用此组穴位为基础穴位,临证辨证加减,在治疗MS方面效果显著。

操作:(1)小醒脑针法:内关(双侧)直刺1.0寸,捻转提插泻法1min,印堂――提捏局部皮肤,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双侧)――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位置上,进针1.0寸,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2)四关穴――进针1.5寸,捻转提插泻法1min。(3)委中(双侧)――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针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5寸,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留针)。(4)华佗夹脊刺穴(T1~L5)直刺1.0~1.5寸,以调整脏腑功能。(5)风池、完骨、天柱(双侧)――针向结喉,进针2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min。根据感觉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适当选用肢体配穴,具体穴位视患者情况而定。以上穴位选用25 mm×40 mm的针灸针,留针30 min,其中委中、三阴交,内关选用30 mm×40 mm的针灸针,以加强刺激量,下肢穴位加用电针两组,以增强刺激量,针灸每日2次,上午醒脑开窍针刺,下午华佗夹脊针刺,10天为1疗程,共计3个疗程。

中药外洗,巩固针刺效果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导师在应用针灸治疗MS的基础上,结合针灸外洗药物以巩固针刺疗效。主要药物如下:制川乌、制草乌、苏木、炙麻黄、羌活、独活、鸡血藤、莶草等。纵观全方,共奏疏风行气止痛之功,使血脉得畅,肢体运动障碍缓解。

小结

多发性硬化属神经内科的疑难疾病,目前现代医学认为MS是一种有基因、病毒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其治疗也只是采用激素治疗,但其病情常常呈反复-缓解交替进行,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生活上的不便。中医针灸在缓解患者病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呈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以上总结的点滴经验目的以飨同道,为MS患者解决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摘自《四川中医》2012年第30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