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细节预约美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细节预约美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往幼儿德育教学目标定位太过理想化,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如何针对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寻求落脚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呢?可以从幼儿平常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培养,教师可以把大而无边的德育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操作性强的具体细节,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关键词:细节教育;培养;良好品德行为

一、抓细节

任何事情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节构成,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把握一个整体。幼儿园阶段德育工作目标多数是比较宏观的目标。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这些宏观的目标细化成许许多多的小目标,甚至更细的目标。通过抓细节教育来达到大目标的实现。那么,怎样实施好细节教育呢?

1.明确要求

在品德行为教育过程中,幼儿每做一件事,甚至于做这件事的每一个要注意的细节,教师都将这一要求明白无误地告诉幼儿,并明白这样做的原因,才能使教师对幼儿行为规范约束变成幼儿的自觉行动。如:幼儿吃饭时“不剩饭”的习惯培养。老师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细节教育,让幼儿从多方位感受、体验米饭来之不易,不仅要爱惜米饭,更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从而让幼儿明白好好吃饭、不剩饭的原因。

2.严格执行

幼儿的是非观还没有定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双重因素对他们是非观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成败在于细节”,对幼儿品德行为的培养也是一样。幼儿期每一个细节行为培养是否到位,都将影响他将来良好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细节行为培养时一定要严格要求。

3.有趣练习

德育操作实践证明,当把人的情感、创新精神从德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知识传授与规范约束的时候,就丧失了它的活力与魅力。在细节行为的培养中,教师采取各种有趣的游戏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细节行为练习,使每个细节行为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品德行为。

4.及时鼓励

表扬鼓励是对幼儿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在细节行为教育中,我们要注意运用。如:幼儿主动帮助教师分调羹或拿畚斗时,教师要及时的表扬他爱劳动;调皮的幼儿不拖小椅子了,也要注意及时表扬他爱护小椅子等等。及时表扬鼓励,能促进幼儿某一细节的良好行为逐渐形成稳定性。

二、抓精细

在细节教育中虽然已经抓住生活中细小情境进行引导教育,但是作为一位优秀教师对幼儿的细节行为还要进一步细心分析,了解幼儿当时真实的想法,不仅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努力做到精细化教育。如:小朋友之间经常会发生“抢玩具”事件。对于这样一件事,多数教师都会认为抢玩具的孩子不对。作为教师做好精细教育,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设法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对象进行判别;并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抓反复

由于影响儿童品德行为发展因素的不平衡,幼儿的道德行为常常会言行脱节,容易反复。如何抓好幼儿的反复的行为呢?

1.防患未然

幼儿年龄小,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预先告诉幼儿(集体或个别)怎样做是对的。在行为之前要提要求,行为之中要讲监督,这样将大大有助于幼儿认识与行为的一致性。

2.及时引导

幼儿的思维具体而形象,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幼儿当时发生的行为及时的引导与修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求幼儿洗杯时会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或把水弄到墙上、地下。此时教师要问清原因,及时引导,让幼儿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3.爱心呵护

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教师对幼儿爱与关怀,能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幼儿喜欢教师,爱老师,自然就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有了这一点,很多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于特别顽皮的幼儿,教师更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和感化,让他们慢慢地转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4.家园配合

家园犹如一车两轮,只有双方密切配合,实现教育一致性,才能产生教育效果的递升效应。如:教师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而家长给孩子买了三个包子,孩子只吃下一个,孩子说:“妈妈,我吃不下了,怎么办?”妈妈如果说:“扔了。”那么,教师在幼儿园的爱惜粮食教育就会大打折扣。作为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说:“哦,吃不下,那我们下次应该吃多少买多少,今天就带回家,等饿了再热起来吃。”只有家长和教师教育步调一致,要求一致,态度一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细节教育为切入点,关注细节,剖析细节,让我们用一个个微不足道的成功的细节教育,来预约一个个成长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新世纪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曹中.学前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开化县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