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蕲蛇酶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蕲蛇酶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蕲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蕲蛇酶进行10 d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蕲蛇酶;血液流变学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合并有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亦是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之一。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通过降纤治疗,临床上常取得较好疗效。我院从2007~2009年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蕲蛇酶静滴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对观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发病后1~7 d内入院,男25例,女11例,年龄(63.2 ±11.3)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前查血小板,出血及凝血时间均正常。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院后先进行蕲蛇酶皮试,经皮试阴性后,蕲蛇酶(福建汇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75 U/d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约2 h滴完,连用10 d一疗程。治疗中每3 d复查血小板,出血及凝血时间,如发现明显异常或出现出血症状立即停用蕲蛇酶,且不列入观察对象。

1.2.2 临床疗效评定和血液流变学监测 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进行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卡松黏度等9项。检测方法:肘静脉采血肝素抗凝,检测仪器(重庆维多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FASCO-3020B)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结合微量血液检测方法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观察数据(x±s)记录,统计学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后评分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表1可见治疗前各项指标高于正常或位于正常高值,治疗后(除红细胞压积外)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紊乱和脑动脉硬化,脑血液速度降低,大部分患者全血、血浆黏度增加,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是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之一。血液黏度主要受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血细胞浓度影响,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是影响血浆黏度的重要成份[1]。其分子结构很不对称,在血浆中能形成网状结构,其含量增加会导致血浆黏度增高。当纤维蛋白原增加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时,血液黏度增加,导致血液缓慢,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代谢产物积聚,加剧红细胞聚集,变形能力进一步降低,血浆黏度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脑血管壁病变,促使血小板粘附,导致血栓形成,产生脑梗死。同时血液流变学异常也不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可加重“半月带”的损害[2]。本组36例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明显异常,亦支持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之一,有必要给予及时纠正。

蕲蛇酶进入血液,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不稳定的纤维蛋白产物,后者易被纤溶酶降解为小分子肽,经尿排出。蕲蛇酶半衰期较长,约(15.95±2.41)~(19.43±4.28)h。用药后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抑制,亦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阻止血栓的形成,也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减少“半月带”的损害,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蕲蛇酶降纤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两者基本是平行关系。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蕲蛇酶治疗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病情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赵忠信,王彦华,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9(6):72.

[2] 陈楷,陈可冀,周文泉,等.老年血管性痴呆和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