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想吃香蕉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想吃香蕉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与收益相伴而生,如影随行。所以,投资者在确定投资目标时,一方面要看收益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看所出现的风险自己是否能够承当,才能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正确选择。

“我想吃香蕉!”

这大概是美国西点军校实验室的笼子里,所有猴子的心声。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曾把6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用链条将香蕉悬挂在笼子顶部,链条另一端与淋浴器喷头相连。当一只猴子伸手拉香蕉时,所有猴子都会被淋浴器喷出的冷水浇湿(猴子和猫一样,不喜欢水)。

猴子们看到香蕉,当然很高兴,于是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得一塌糊涂。在几次的淋水尝试后,猴子们达成了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随后,研究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猴子暴打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让它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猴子A尝试了几次,被打得满头包,却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猴子们也没有被水喷到。

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猴子暴打了猴子B一顿,有趣的是,那只猴子A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也只好作罢。

研究人员逐渐把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然而猴子们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殴。

后来,研究人员把水龙头阀门合上,猴子们依旧无人去动香蕉。

试验如人生

香蕉无疑是猴子们最喜爱的食物,淋水却也是猴子们最害怕的事情。能够在躲避淋水的同时吃到美味的香蕉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于是猴子们开始畏惧,面对“可怕”的淋水危机,它们只好选择了“不吃”香蕉,尽管它们的眼神是那样的无奈。

如果我们把香蕉比作收益,把淋水比作风险、把猴子比作投资者的话,这个故事其实反映的就是目前投资者的普遍心态:投资者在投资时总是无视风险。但是当市场风险凸显的时候,投资者又开始畏惧风险,不愿意投资以获得收益。

2008年,对于全球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湿淋淋”的年度。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造成了难以言状的巨大损失,作为全球金融核心的美国更是首当其冲:5月31日,美国华尔衡第五大投资银行、号称最赚钱的投行――贝尔斯登因财务危机被收购;9月8日,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融资构房利美(Fannie Mac)和房地美(Freddie Mac)被美国政府接管;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AIG)陷入破产危机;随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也被迫转成了受美联储严密监管的商业银行。

整个10月份,全球52个股票市场一共蒸发市值5.79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9月份刚刚创下的4万亿美元记录。其中,美国股市共蒸发市值2.27万亿美元。

这些可怕的风险凸显如一盆盆的冷水浇得投资者“透心凉”。一些投资者畏惧风险,选择了远离金融市场,从此再不投资。更多的人则是痛恨风险、仇视风险:为什么风险会存在?风险难道不能被消灭吗?

“如果只有收益,没有风险,那该有多好!”这大概是普天下所有投资者的真实心声。那么心声是否真得可以如愿呢?让我们来搞清风险与收益的秘密吧。

“风险”的由来

“风险”一词从何而来?传说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在现实的投资理财中,“风险”其实是从“收益”中得来。

我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收益是通过投资获得的、超过投资本金的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赚来的钱。在很多情况下,收益的获得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投资的结果可能是赚钱,也可能不亏不赚,还可能亏本,这种收益获得的不确定性我们称之为风险。

相伴而生,如影随行

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

一般地,风险与收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风险较大的投资对象,其要求的收益相对较高;反之,收益率较低的投资对象,风险相对较小。但是,绝不能因为风险与收益有着这样的基本关系,就盲目地认为风险越大,收益就一定越高。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原理只是揭示风险与收益的这种内在本质关系:风险与收益共生共存,承担风险是获得收益的前提,收益是风险的成本和报酬。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垄断的存在等问题,也会出现风险与收益方向的背离。存在着低风险高收益(机遇)、高风险低收益(赌博)的现象。比如,一些投资者在投资高风险的投资对象时,总是乐观地认为高风险必然带来高收益,低估了高风险发生的概率。虽然他们常常能获得高收益,但是如果高风险真的出现了,那么带来的就是很低的收益,甚至是血本无归。

不能无视风险

我们知道,收益可分为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就是过去投资实际获得的收益率,可能是正的、负的、或者是零;预期收益率是估算将来预期产生的收益。我们往往只重视实际收益,而忽视了预期收益。其实预期收益才是投资者更加希望获得的收入。

金融系统有一个专业说法是“风险定价”,即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风险补偿。其中,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于某一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而能得到的收益率,这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收益。我们把这种收益率作为一种基本收益,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投资者得到应有的补偿。我们的预期收益往往和未来的实际收益有偏离,这种偏离就是风险。要获得预期收益,就必须了解、评估风险;风险越大,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也越大。投资收益的大小要根据所承受风险的大小来确定。

风险的控制之道

风险无处不在。比如日常生活中请朋友聚餐,如何订餐就是一种风险:发出10份邀请,但朋友们都很忙可能不能聚齐,你按经验估计能来6个,于是订了一个能容纳7个人的包间。这样虽然避免了浪费的风险,但又可能面临来了10个人的新风险(因为有朋友携带佳人出席)。

既然风险不能被消灭,那么我们就该眼睁睁地看着风险把收益夺走吗?不是的,在长期摸索中,投资者逐渐掌握了控制风险的三种基本方法:预防并控制损失、风险留存和风险转移。

预防并控制损失是指为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严重性而采取行动。比如你请客时可以要朋友在收到请柬后给你确认,也可以主动与他们联系,降低参加人数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可能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如基金),就可以在提高投资收益与降低损失概率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TIPS紧箍咒:

“赌徒心理害死人”

我们扔一枚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等的。即使你已经扔了9次正面,第10次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还是一样的,每一次的概率都是独立发生,互相并没有联系。一些投资者往往误解了这一规律,以为好运气和坏运气是交替产生的,结果导致无视对风险的理性把握,致使收益受损。

风险留存是指人们“留存小的风险,避免大的损失”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投资来说,为了防止通货膨胀造成资产缩水的损失,人们购买基金等投资产品来获取收益,其实也就是用承担基金净值短期波动的小风险来回避“通货膨胀缩水”的大损失。

风险转移是较小的代价将风险转移给别人的风险管理手段。相对于直接投资股票来说,购买基金本身就是投资活动中一种转移风险的方式:申购基金就是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应对投资风险。它是用相对较小的代价来规避风险,以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的办法。

Summary

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太多类似于次贷危机的事件,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黑色星期一”、“9・11”事件等。这么多灾难性的事件曾被认为是对市场最具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产生于1896年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在经历过这些打击之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垮掉,反而从最初的40.94点攀升到了2008年12月18日的8824.34点。

所以说,一时的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们恐惧而慌乱的心灵。要保持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收益与风险的得与失。时间、会熨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