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印度影片《宝莱坞生死恋》之悲剧成因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度影片《宝莱坞生死恋》之悲剧成因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宝莱坞生死恋》是印度知名导演桑杰・里拉・布汗萨的代表作,成为2002年戛纳影展竞赛片,2003年台北金马影展参赛片,并获得了2003年MTV亚洲电影奖。影片演绎了德威和芭萝之间的一场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这场悲剧成因复杂,既有家庭因素,又有个人因素,但究其根本,则是当时印度社会落后的种姓制度造成的悲剧,影片充满了对印度社会现实和旧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关键词]印度影片;爱情悲剧;种姓制度

根据Saratchandra Chatterjee 1917年的小说改编而来的《宝莱生死恋》曾在印度重拍多次,广为流传的是由桑杰・里拉・布汗萨里导演的。雕栏画栋的豪华宫殿式建筑与奢华瑰丽的室内陈设,华丽精湛的印度舞蹈,加上素有“印度第一美女”之称的前世界小姐艾西瓦娅・雷与20世纪90年代的宝莱坞天后玛德胡瑞・迪克西特和宝莱坞之王沙鲁克・汗联袂出演,又配以令人如痴如醉的光影声效,成为宝莱坞不朽的经典,被称为宝莱坞电影入门必看影片之一。

德威在从英国留学十数年后见到芭萝时,说“我只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想起你――那就是呼吸”,安慰了芭萝的心伤与思念,在他的家人受到挑拨,赶他出门时,他说:“人们让我离开村庄,父亲让我离开帕罗,帕罗让我离开酒精,现在你让我离开这栋房子,有一天,上帝会对我说,孩子,离开这世界。”这场动人心弦的爱情悲剧,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出发,控诉印度种姓制度对人的迫害。

一、桑杰・里拉・布汗萨和《宝莱坞生死恋》

本片导演桑杰・里拉・布汗萨1963年出生于印度孟买,是印度知名导演。曾执导过《何日君能知我心》(1999)、《宝莱坞生死恋》(2002)、《黑色的风采》(2005)等,并多次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这也不仅仅源于他的导演才能,还源于他深邃的思想和他对印度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宝莱坞生死恋》,与《芝加哥》《红磨坊》同被列为新世纪影史上最绚丽的三大歌舞片,更是成为2002年戛纳影展竞赛片,获得2003年MTV亚洲电影奖,2003年台北金马影展参赛片。影片不仅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也向人们展示了当时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住所、日常生活、习俗制度等,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印度等级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下层人民甚至的深切关怀。

主人公芭萝(Paro)和德威(Devdas)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青年时代的德威就被父亲远送英国求学,芭萝则一直守护着为德威点燃的灯,痴心等待恋人的归来。

十年之后,德威学成归来,一心以为可以娶帕萝为妻,但是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德威的母亲卡诗雅故意在众人面前羞辱了芭萝的母亲、曾经的舞娘苏米达腊。苏米达腊发誓要在一周之内将女儿嫁到更富有的人家去。芭萝不顾自己的名声半夜去找德威,决定私奔,但是却被德威拒绝,接着又被德威的父亲发现,帕萝再次受辱。德威离家出走,并给芭萝写了一封信,说他们之间的爱情只是儿时的游戏,以后要做好朋友。心灰意冷的芭萝听从母亲的安排嫁给一位豪门鳏夫。当德威发现自己对芭萝的爱是自己的全部生命,回来寻找芭萝时,却为时已晚。

与此同时,德威也开始走向堕落与毁灭。他终日沉浸在酒精当中,住在妓院。名妓昌德拉姆对德威一往情深,却无法代替芭萝在德威心中的地位,德威对芭萝的爱和思恋日益增加,深入骨髓。德威在四处流浪沉溺于酒精之中,最终抑郁成疾,病入膏肓。他拖着羸弱之躯跋山涉水来到芭萝家的门前,只为了再看她最后一眼。就这样,德威怀着对芭萝的深深的爱,在病痛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二、社会因素

造成德威和芭萝这对恋人的爱情悲剧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则是印度社会落后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是阶级差别和阶级压迫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发展,印度的种姓制度最终形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印度教法中明确规定不同等级之间不可以通婚。

在这种状况下,来自于高种姓的德威和来自于低种姓的芭萝的爱情是不被接受的。电影的一开始便交代德威的父亲将被英国王室给授爵,也就是说他们家已经开始抛弃不入流的土地主阶级身份,而向更高贵的印度殖民上流社会迈进。如此一来,本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德威一家眼界就高了,自然不会看上身为贱民阶层舞姬之女的芭萝。芭萝虽也是地主之女,但她身上的污迹是抹不去的,因为她的母亲曾经是一个低贱的,即便她嫁给了地主,却也无法成为贵族。当芭萝的母亲苏米达腊正幻想两位有情人的婚事时,芭萝的父亲就说:“他头上是贵族的光环,而我们的头上是漏雨的屋顶。”这就是种姓制度下的印度社会。如此一来,阻挡芭萝和德威的爱情的就是当时的强大的社会制度。个人力量是无法撼动强硬的社会旧制度的,最后只能沦为旧制度下的牺牲品。

名妓昌德拉姆,虽然身处烟花之地,可是才貌双全,自尊善良,执著勇敢,对爱忠诚。可是因为等级身份,她被人轻视。在都尔卡神请神仪式上,她勇敢地道出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罪恶,道出了种姓制度下的黑暗现实:“整个村子都知道,妓院的存在就是因为你们这些财主,们的孩子都跟你们这些财主有关,今天你说是卖身,但是她们身上都流着财主的血……就是像他(卡里)这样的人经常光顾那些地方,还有他祖辈留下的私生子,你想过吗?卡里老爷,没准你在妓院里可能还有个姐姐呢?姐姐又怎样?也许是女儿呢?……”“只有妓院门口的土,才能做成女神!土也不是软弱无力的。”影片正是通过昌德拉姆之口说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家庭因素

在二人爱情悲剧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各自的家庭。德威的母亲卡诗雅和芭萝的母亲苏米达腊素来以姐妹相称,甚至在芭萝出世时,德威的母亲还说过她就是自己的女儿。卡诗雅在大儿媳古木德的调唆下先是对芭萝一家起了戒心,随后又设计“邀请”苏米达腊来家庆贺,故意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她。

恼羞成怒的苏米达腊对卡诗雅进行了一番控诉之后即当众起誓:“七天之内,我女儿一定会嫁到比你家更富的家庭,否则,第八天你就来参加我的葬礼……”苏米达腊为了家族荣誉和尊严完成了自己的誓言,一气之下将芭萝许配给了毛里普尔一位富有的鳏夫。德威的父亲更是一位心肠狠毒的贵族老爷。在芭萝夜半时分来找德威时竟羞辱她:“被踢出去的狗屎也不会再进这个家门的……你们母女俩为什么不一起开个妓院?”芭萝无奈听从母亲安排远嫁他乡。

造成这场悲剧的第三个家庭就是芭萝的丈夫一家。老夫人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可是当得知昌德拉姆是城中的名妓时,便勃然大怒。她的和蔼、善良,是有身份等级的。丈夫在新婚第二夜便对芭萝直言:“我结婚是因为我妈妈,孩子们需要一个母亲,这所宫殿需要女主人……不吉利的第一夜过去了,可以后我们还得永远分居……不论这是我的错或是我的罪,随你怎么说,不过请你原谅……”他对前妻钟情没有错,可是却把“错”和“罪”强加到了无辜的芭萝身上。当德威拖着病痛之躯来到芭萝的门前,想要见她最后一面时,他也狠心地吩咐看门人重重地关上了宫殿的门……

四、个人因素

芭萝和德威的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二人自身的性格因素。首先是德威,他性格中的软弱、犹疑是造成两人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影片一开始就是德威在英国留学十年,学成归来。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十年,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思想先进的青年,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旧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软弱犹豫。当他初见名妓昌德拉姆时,便狠狠地羞辱了她一番,这与他的父亲又有何区别?当芭萝冒着名声被毁掉的危险半夜来找他时,他问:“为什么来这?你不怕么?”芭萝说:“为什么河水会流向大海?为什么花儿总会向着太阳?为什么芭萝会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名誉?会冒着家族声誉被辱的危险不顾一切地投向德威的怀抱?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可是就当芭萝为他们的爱情不顾一切时,他却犹豫不决;当父亲说:“你没意识到吗?咱们家的地位比他们的强得多,我们的等级、地位,我们的身份,谁不知道?就连英国政府都知道我们……”他任性负气驾车离开了;当父母极力反对他们的爱情时,他又懦弱地屈服了,写信给芭萝说:“芭萝,那晚所有的事情都抛弃了我,我陷入了摇摆不定的犹豫……就这么想吧!我们之间从没有过爱情,只是小孩们玩的游戏,从现在起,你是邻家的一个小女孩,而我,则是你的朋友……”这是何等的不负责任!他的懦弱使得芭萝伤心欲绝,心灰意冷之际决定听从母亲之意远嫁毛里普尔的鳏夫。

其次是芭萝,她性格中的傲慢自负也成为两人爱情悲剧原因中不可抹杀的一部分。芭萝虽然是的女儿,可是却自负于自己的姣好面容,当德威回来想要见她一面时,她恼怒德威十年只给她写了五封信而蒙上脸,不让德威看到……德威就说过:“连月亮都没有这么傲慢。”所以当德威回心转意回来找她时,如德威所说他们“还有时间”,可是芭萝却坚定地说:“已经晚了。”她说:“你有父母,我没有吗?名誉对你们家那么重要,对我们家不重要吗?你的父母出身名门,我父母什么都不是吗?”这话固然不错,她是为家庭的名誉,可也部分地源于她的自负。当她和德威的爱情被小人告知丈夫和婆婆,但她却没有丝毫地隐瞒,而是勇敢地承认;“德威是我小时候的灵魂,他是身体,我是灵魂。他是我的爱,我的一切……”可是,作为惩罚,她也从此身陷豪门宫殿,不得走出去半步,庭院深深,暗无天日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五、结语

《宝莱坞生死恋》是一部真正的悲剧,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人获得幸福:德威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芭萝,从此开始了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直至积郁成疾,走向灭亡;想要留住儿子的德威的母亲也永远地失去了心爱的儿子;想要霸占财产的恶毒嫂子也没有得到梦想的财富;想要体面名誉的父亲直到死去,也没能见到辱没了家族荣誉的堕落儿子最后一面;拥有美貌与美德的昌德拉姆最终也只得到了德威一瞬间的爱随即便失去,又回到了妓院过着自己厌恶的生活;而美丽骄傲的芭萝得到了无上的财富与地位,却也永远地失去了德威,失去自己的爱情与自由;盼望女儿幸福的芭萝的母亲用更有势力的联姻提升了家族地位,维护了家庭荣誉,但却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女儿甜蜜的笑容了;德威用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痛苦人生,而失去了被他当做信仰的芭萝的痛苦人生却才刚刚开始。

这场悲剧成因复杂,既有家庭因素,又有个人因素,但究其根本,则是当时印度社会落后的种姓制度造成的一场真正的悲剧,是对印度社会现实和旧制度的深深控诉和批判。《宝莱坞生死恋》不仅是芭萝和德威二人的爱情悲剧,也是家庭的、社会的悲剧,发人深省。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的落后旧制度,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种种风貌和问题,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印度影片。

[参考文献]

[1] 阿希什・拉贾德雅克萨.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巴沙姆.印度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林承节.印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焦玲玲(1981―),女,内蒙古通辽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东方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