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沉着应对危机 促进经济发展步入新轨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沉着应对危机 促进经济发展步入新轨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形势最严峻、政策最宽松,挑战最巨大、机遇最难得”的非常时期。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我们必须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更要坚定信心,看到危机中蕴含的难得机遇,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台州”战略,按照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台州工作时的指示要求,克难攻坚,保稳促调,改革创新,系统推进,促进经济发展步入轨道

促进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首先要增加有效投资。继续深化“两年”工作,大力实施基础设施、产业提升、民生改善、城乡建设等重点项目,再上一批新项目、好项目,确保形成有效投资增量。要主动加强与中央部委和省级部门的联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建设盘子,获得资金支持。进一步健全项目工作责任制,落实领导联系,加强项目协调和督办,做到计划项目抓储备、前期项目抓深度、批准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竣工。确保椒江二桥、台金高速东延、大麦屿港等项目顺利推进,甬台温铁路、诸永高速台州段、台州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三门核电、75省道南延等项目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复线、北水南调、74省道南延、头门港开发、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台金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其次要开拓出口市场。坚持出口与进口并举,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并举,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全市自营进出口保持12%以上的增幅。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出口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千方百计保客户、保市场、保出口存量。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培育增长点,开拓新市场。进一步健全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避贸易风险。用足用好国家扶持进口有关政策,引导企业抢抓各类资源,促进进口贸易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第三要扩大城乡消费。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搞活市场流通,丰富市场供给,努力扩大消费需求。重点关注农民和农民工这两大消费群体,重中之重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家电下乡等专项活动。在巩固住房、旅游、通信、商贸、餐饮等传统消费热点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文化、教育、健身、影视、信息等新兴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加大减税减费、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力度,刺激和引导消费。尤其要认真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住房消费。

协调三大产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牢牢把握产业互动发展规律,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汽摩、石化、电力、船舶、医药、家电、模具、再生金属、金融创新、绿色农产品等“十大产业之城”。一要发展现代工业。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以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认真实施发展方式创新、产业布局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产权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运营方式创新、人才创新、政府服务创新等九大行动计划,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块状经济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配套完善,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引进和发展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临港型项目。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浙江(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要深化环境容量分析和下游产业研究,积极做好项目报批和地方配套工作,加快工作进度。抓住增值税改革机遇,加快企业装备改造。继续大力支持建筑业发展。认真落实帮扶企业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渡过“寒冬”。二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7+5”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生产业,加快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重点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研服务、信息咨询、会展经济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提升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社区服务、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卫生保健和养老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三要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抓好现代农业“三大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认真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建立耕地有序流动机制,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深入实施“千斤粮、万元田”计划,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强村、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批名蔬菜名水产名水果。重视渔业生产,加强大陈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坚持兴村富民,抓好林业生产。坚持“一手抓壮大、一手抓规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加强名牌农产品保护,推进农产品营销和配送体系建设,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业务,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构建三大平台,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一要加快建设沿海产业带。按照打造科技型、开放型、生态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新区的要求,紧紧抓住省里重视抓好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进度。今年着重在深化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完善生活配套、加强滩涂围垦、强化招商选资和引进重大项目、抓企业开工投产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完善沿海产业带投资导向目录,提高准入门槛,确保建设档次。加强各区块之间的衔接,明确功能定位,统筹产业布局,形成“有机统一、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以大项目带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开发,加快能源、石化、船舶等产业大项目的引进落户,再掀建设开发热潮。二要加速形成沿江发展轴。沿江发展轴包含椒江、永宁江、灵江、永安溪、始丰溪等区域的发展。要按照“统筹规划、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的原则,加强沿江沿溪的保护和开发,努力形成台州新的经济增长带。要加强对“母亲河”的保护,形成优良的生态屏障;加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促进产业集聚;加强路网、电网、水网、环卫网、排污网的有机联接,促进共建共享;加强“南北协作”工程,促进产业、劳动力、人口的有序转移。今年着重做好沿江发

展轴的空间规划研究,突出抓好椒江、永宁江、灵江两岸的规划建设,形成一条靓丽的城市景观带。三要加紧构建台州城市群。按照“1+X”模式,加紧构建台州城市群,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副中心城市、县域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梯次排列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面完成《台州市域总体规划(台州城市群规划研究)》,促进市域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对接。研究环城高速和轨道交通,完善县域之间的快速通道。坚持“做强龙头、带动全市”,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辐射力。继续实施“710”工程,着重抓好中央商务区、东商务区、西商务区、黄岩江北片、路桥新城等重点区块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加快建设台州大道二期、开发大道、东二路、黄岩站前大道、桔乡大道北延、双水路东西延等城市道路。做好栅岭汪排涝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强“绿心”的保护性开发。继续深化“多城同创”,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加快城市环卫、排污、供水等设施建设,促进城市洁化、亮化、绿化、美化。加强中心城市形象策划,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新型市区关系。各县域城市要找准自身在台州城市群中的定位,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努力为台州发展多作贡献。

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公交、供水、信息、环卫、排污等一体化,推动公共财政更多向农村倾斜、城市功能向农村辐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继续推进“百千”工程。全面开展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完善驻村工作指导员和乡镇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深化“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拓宽农民致富门路。

突出三大改革,推进省级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市委确定今年为“改革推进年”。重点抓好三方面改革:一是推进企业制度改革。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公司化改造步伐,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推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加快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完善民资进入与退出机制。大力推进民营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重视民营企业上市T作,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加强企业家培训,办好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杠杆作用,逐步形成用地、用水、用电竞争机制和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等改革,推进环境资源化和资源有偿化改革。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分阶段实施、出让金分批缴付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农民承包土地的流转改革试点,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加大国有资产重组力度,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吸引全国性商业银行来台州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台州本地商业银行到市外发展,打造金融强市。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产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融资活动,妥善处理好问题企业的财务危机,确保金融安全。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简化、放权、方便、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扩权强县。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取消和调整一批审批项目。探索开展相对集中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行政执法环境。清理行政性收费,继续推出一批暂停或减缓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健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打造信用台州。推行政事分开改革,加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其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三大支点,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检测中心建设。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工程,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探索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建创新载体,深化院地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浙大台州研究院、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台州(上海)科技园等现有创新平台要加强运行管理,力争多出成果。提高企业品牌创建和经营能力,鼓励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二要加强节约集约。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理念,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引导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和“挖潜节地”,鼓励企业利用旧厂房进行改扩建和加层,提高土地利用率。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力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强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治理,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加快重点治污项目建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三要加强内外互动。推进“市外台州”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高级要素与先进产业引进来,把过剩产能转出去。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加强招商选资,重点引进中央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国资、外资与民资互动发展。充分利用在外台州人资源,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发展总部经济。加强区域经济协作,更加主动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