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偏爱”的滋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偏爱”的滋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9月,县教育局安排学校的一位教师脱产培训,他的岗位由两名在读大学生顶替。教师节一过,顶岗大学生如期到校,是两个女大学生。跟班听课一周后,她们正式走上了讲台。

两位大学生很上进,对工作认真负责。课前精心准备,从分析教材、教案设计到制作课件都一丝不苟。除完成置换教师的音乐课和信息技术课外,她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承担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着她们与学生接触时间的增长,似乎在一夜之间,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了她们的课。课上,平时胆小的孩子变得无拘无束,欢笑声不绝于耳;课后,孩子们会悄悄写些纸条、做点手工、画幅小人送给她们。周末,附近的学生会三五成群地来学校找她们玩,或带她们到镇上观光,或送些菜来给她们吃,胆大的男孩子还会留下来和她们吃饭。一时间,大学生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超出了任何一位老师。

“难道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我们还不如两位大学生吗?”教师们第一次品尝到学生“偏爱”的滋味,我也不禁回想起当年实习时,班上的孩子都被我们从班主任身边“夺走”的一幕。有的教师说:“这样下去可不得了!等大学生走后,该如何教育啊?”有的教师说:“应该让两个大学生对孩子们严格一点,否则,这样下去班级会乱得不可收拾!”有的教师说:“这些学生只知道高兴、好玩,分不清主次,早把学习的事给忘了,到头来空欢喜一场。”仔细想想,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正常的,我们不必为学生的“偏爱”烦恼。“或许学生仅是因为一时的新奇而表现得和以往不同,难道看惯了家里的大碗,还不允许他们因餐桌上的高脚杯产生点好奇吗?”这是我最初给出的结论。

三个月后,大学生走了,孩子们的心里空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从前。但许多学生还与她们常联系,时而拉拉家常,时而汇报学习,时而发发短信……这或许只是她们成功实习的见证,因为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所以学生们难以忘怀。可这些小事却引发了我的思考:

第一,教师应当时刻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大学生稚气未泯,再加上都是学生,都有童真的一面。在孩子们心目中,她们就如同自己的大姐姐,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说出来,沟通就容易得多。而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多年的我们,当初的梦想和激情已随时光慢慢减退,日复一日的辛劳让原本年轻的生命消退了应有的活力,与学生的代沟越来越明显,难怪大学生到来后,孩子们会发生“偏爱”。

第二,教师应当不断改变一成不变的“形象”。学生之所以与大学生相处融洽、开心,是因为我们既定的教育行为让学生产生了视觉和心理疲劳,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所以很快便与新来的大学生打得火热。这里所说的“形象”,并不是指教师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试想一下,如果天天吃牛奶鸡蛋,怎能不会使人厌倦甚至反感呢?“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学生“偏爱”这件事看,谴责学生的做法固然不对,无视学生的变化更不应该。因为在教育问题上,许多在成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往往蕴藏着重要的转化契机,追根溯源之后,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改变。作为一个教育者,没有什么事比超越自己更值得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