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质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质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缓解社会对高质量数控人才的需求,对部分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等进行了调研;同时对历届数控专业毕业生以及工厂数控操作工进行了相关调研,提出了影响数控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鉴于数控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企业实践教育与课堂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郭秀华(1976-),女,江苏高邮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周曲珠(1966-),女,湖南攸县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Y1128)、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Y12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35-02

一、问题提出

随着中国工业化过程的发展,高技能型人才呈现一种“瓶颈”现象,尤其是在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很多企业打出“高薪聘请模具数控人才”、“高薪聘请数控人才”等信息。几年前很多地方政府还把数控专业人才列入了目前市场紧缺人才行列,为此,当国内兴起建设高职院校的同时都把数控列入了本学院的热门专业。通过这几年全日制公办院校及私立院校的不断扩大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但高质量的数控人才仍远不能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对此,笔者对历届数控专业毕业生作了问卷调查。问卷发出100份,收回93份。根据收回的问卷发现,有51人从事了与数控不相关的行业,理由是:自己对数控知识掌握太少,或理论的数控知识与实际的操作有一定差别;30人从事了技术含量较少的操作工岗位;8人从事了数控程序编制;2人从事数控刀具贸易。从调查结果看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控人才质量是当今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培养现状

自90年代初高职院校在中国发展以来,国内职业教育学院在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高质量数控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问题。

1.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调研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数控专业时往往和其他机械类专业一样,在通过一系列理论学习后就开始为期四至五周的数控实训,实训依据就是市劳动局主办的数控中级工或高级工考工。很多高职院校还将取得市劳动局颁布的数控中级工证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考核教师的过程中,则把学生通过中级考工通过率作为上档条件之一。正因为这样的一系列考核标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目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有了“重心”——都将考工的标准引入课堂的“学”和“教”,这就大大阻碍了学生对考工以外的数控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周边高职院校培养方案的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都将数控车中级工考工实训作为必修课,加工中心实训还没形成规模,很多院校只是采用兴趣班的形式一年开设一到两次;至于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只对其工作原理泛泛而谈,最多做个演示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而不精的状态,使得社会仍大量缺少高技能型数控人才的局面。

2.企业调研

笔者在构思数控人才培养模式之前,除了对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进行调研之外,还对周围企业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数控操作工发出了2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熟练操作机床的有20人;能够看懂程序的有2人;会编制工艺的有2人;能够编制程序的有2人;会日常保养机床的有18人;会维修机床简单故障的有3人;其中这几项都会的有2人。数据显示,这些数控操作工在师傅的带领下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缺乏理论知识,当提供的工艺和程序出现问题时尽管有些操作工根据多年的经验能够解决问题,但不知道理论依据,对于机床原理更是一无所知。从另一个层面讲,这些操作工在没有接受任何与数控相关的理论教育背景下能够通过实践掌握操作技能,有的甚至能够掌握编程,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三、1+1+0.5+0.5培养模式构思

鉴于数控行业实践的重要性,笔者提出了1+1+0.5+0.5培养模式。三年制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四年制本科教育。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学生刚进校的1年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开展相关专业咨询会,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身负的重任,让学生清楚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这样才不至于虚度时光。接下来的1年时间,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进入企业数控车车间、加工中心车间、线切割车间、数控磨床车间等,让学生接受1对1实践教育。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这种实践教育除了有企业师傅指导操作外,教师也辅助进行一些相关专业理论讲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一年的企业实践,让学生对数控行业各个方向的技能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技能特长,这为下一个环节更深层次的校园专业课程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经过一年的企业锻炼,学生进入第一个0.5年,开始系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同时可以根据实践期间对数控各个方向的了解以及自己的兴趣选修某个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适当在学校实训室开设一些机床原理性的实训课程,让学生除了掌握各机床基本编程与操作外,还能懂得相关机床维修及保养的知识。在最后的0.5年,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分配给相关专业老师,由专业老师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在这半年里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有了更大的突破。这种培养模式的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可以向社会输出学有所专的、具有一定技能的高质量数控人才。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培养高质量数控人才的模式中离不开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特长的教师队伍。通过笔者调研,目前在数控专业真正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为数不多,具有专业技能特长的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这种状况的出现通常与学校的政策导向及政府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在高职院校中,施加给教师的科研、教学压力过大,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每年的教学工作量及科研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疲于应付,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同时教师为了完成学院布置的教学以外的任务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这使得他们无力从事有助于提高自身实践素质的工作,极大影响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定期将教师送入企业参与实践。将数控专业教师分为数控车、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数控磨床等各个小方向。教师只需对其中一个工种加以研究,改变目前教师“全能”现象,让教师对其中某个工种有所专,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一技之长”,同时给教师减压,让教师有时间钻研自己的专业。只有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质量才有望提高。学校制订培养模式时不能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等同起来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做到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五、结束语

数控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就工种而言,它具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比如数控车、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数控磨床、数控雕铣等等。要培养高质量的数控人才,必须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校园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方向培养,在每个学生了解了尽可能多的数控机床后,对其中的某一种再继续深入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毕业时具有一技之长。其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如图3所示。

当社会提出需求高质量数控人才时,对数控人才培养起关键作用的是师资的质量。这个过程中,政府对教师要有适当激励,同时给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学校要给教师减压,让教师有机会并能够有充足的精力参与企业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在不同专业培养模式上学校要有所区分,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具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数控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秀华.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43-44.

[2]张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3):29-31.

[3]孙逸华,朱国文.职业技术教育数控人才培养、培训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12-18.

[4]杜红文.面向中小企业高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高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3):82-83.

[5]王亚茹.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立体交叉型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3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