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转改”让新闻有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转改”让新闻有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与群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联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回归本原的表现,最直接的好处是让新闻少了浮夸、多了情感,给新闻报道增添了生命活力。

我在黄石日报从事新闻采写已有四年时间,也深深体会到了用脚步丈量新闻的意义。这种坚持“三贴近”、坚持“眼睛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写出来的新闻,是与开会拿材料凑出来的新闻有明显高下之分的。正如东楚晚报在改版时的定位一样:“新主流情怀,老百姓情结”,晚报倡导要真实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

作为市级党报,同样应该把“新闻有情”放在报道采写的重要位置,改变“板起脸训人”的老面孔,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心声,拉近媒体和群众的距离,突出“以人为本”的报道原则,这样才能与我们党报“权威、深厚、清新、大气”的办报风格相匹配。

说起“走转改”,从业四年来我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写出了一大批从一线采回来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在黄石日报专副刊中心做深度记者时,每周我的深度新闻几乎都是从乡村、社区等基层带回的鲜活报道,这对我新闻写作习惯的养成、新闻写作手法的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刚进入报社工作不久,我被告知要到大冶市金牛镇采访艾滋病人。对于艾滋病人这个群体,我起初总有些回避,但任务总归要完成。下乡后,我与许多艾滋病患者面对面地交流,很多艾滋病人是因献血患病,许多孩子又因为母婴传播携带了病毒。因为病毒吞噬健康,许多病人未老先衰;因为社会对艾滋病人抱有成见和抵制,使得病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在采访中,我为病人们的不如意而抱憾,也为他们乐观生活而振奋。采访结束后,我们一行完成了6000余字的通讯稿――《善待生命可贵的尊严》,稿件一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从那以后,每年12月的全国“防艾日”,采访艾滋病患者的任务几乎被我“包”了。在采访中,我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并通过报道让艾滋病患者融入社会,也让更多的市民关心、关爱艾滋病患者。

这样的“走基层”采写回来的稿件还有很多。为了采写居住在鄂州花湖的黄石市民的居住现状,我一连七天在一路之隔的鄂州花湖采访黄石居民,并在稿件中一一反映了他们的喜悦、无奈、无助、困惑和期待。为探访我市社区干部的生存状况,我的脚步遍布所有城区,和许多社区干部聊天做朋友,他们有苦、有乐、有委屈、也有希望,后来我写成《社区干部的苦与乐》一稿,被全国重点报纸、核心期刊收录。为反映铁金港这条河流的污染治理情况,我辗转问路,自费租着摩托车沿铁金港一线实地采访工厂、居民,把群众对这条河流的复杂情感充分融入了稿件。稿件见报不久,全市整治铁金港的大幕就轰轰烈烈地拉开了。

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应该关注什么,这样的新闻才有生命力。

“三贴近”的新闻采写作风,不但让新闻有情,而且让新闻更有人情味。例如,我写过的从帮助侯召祥的讨薪,到帮助郑江找妈妈;从年关前菜市场凌晨的蔬菜探价,到医院里半夜时分的专家门诊挂号,许多深度报道和头条通讯都坚持了“有情”采写。新闻采写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要始终把群众作为报道的主角,通过他们真实感人的故事,倡导相互关爱,颂扬人间真情,弘扬真善美和社会正气,树立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新闻应有之义。

新闻工作根植于社会实践,又要服务于社会实践。基层是实践一线,群众是实践主体。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是新闻工作本质属性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虽说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但报道新闻的定位和落脚点要关注人,关注人和人的生存发展环境,这需要新闻工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饱含感情讴歌真善美,用美丽的、有情的新闻影响群众、感召群众、服务群众。■

(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