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彭惠琴(1988——),女,汉族,湖南常德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锦宏(1968——),男,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剖析,然后阐述了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贵州的区域特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在现有环境下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贵州;低碳经济;优势条件;制约因素;路径分析

1.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必要性

1.1发展低碳经济是贵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带来南极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贵州的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工业的强劲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煤炭资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低碳经济能够很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因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贵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1.2发展低碳经济是贵州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煤炭是贵州最主要的消耗能源,占总的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伴随煤炭消耗,带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违背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贵州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3发展低碳经济是贵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贵州经济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贵州要在较短的时期内赶超东部地区就必须在发展模式上进行一些探索。东部地区经过长期的粗放型发展进入了环境治理阶段,但环境治理付出的代价很高。贵州要避免走东部地区的老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谋求跨越式发展。而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

2.低碳经济在贵州的发展

2.1贵州的区域特征分析

2.1.1经济发展特征

2012年贵州生产总值68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0.02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5.3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256.79亿元,增长12.1%。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73.04亿元,增长17.6%;重工业增加值1282.42亿元,增长15.5%。虽然近些年贵州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仍处于落后水平。

表1 2006-2010年全国、西部、贵州人均GDP比较(单位: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整理.

从人均GDP看,2006年的人均GDP仅相当于西部地区的22.78%,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4.18%。2010年贵州的人均GDP仅相当于西部的20.48%,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5.34%。由此可见,贵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滞后,发展经济刻不容缓。

2.1.2能源特征

贵州是我国的能源大省,在煤炭、锰矿、铝土矿等方面储量丰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10年煤炭储量约为118.46亿吨,占西部地区总储量的17.89。丰富的煤炭储量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

2.2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条件分析

2.2.1生物资源丰富

山地多平地少是贵州典型的地形特征。2011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41.53%。贵州既有针叶林,又有雨林;既有常绿阔叶林也有珍贵稀有的落叶林。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约有野生植物3800多种。植物资源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因此,贵州发展低碳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2清洁能源丰富

贵州境内地势相差较大,天然落差大,降水较多,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相对于传统的火电来说不会产生碳排放,能够促进碳减排的实现。生物质能的热效率高、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低。贵州的生物质能主要有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木本生物油料资源。

2.2.3发展潜力巨大

贵州的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能耗强度较高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因此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比较大。从横向比较来看,目前发达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能源结构相对优化,新的能源技术已被大量采用,发达地区要更进一步实行减排,成本较高,难度较大。而贵州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减排的成本低,收益明显,因此贵州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巨大。

2.3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2.3.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高碳”经济特征明显

煤炭长期以来是贵州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能源。2007至2011年,原煤消费量占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5%——49%之间。而单位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61%[1]。贵州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必然会导致碳排放强度的加大,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明显。由于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贵州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

表2 2007-2011年贵州能源消耗情况(单位:万吨标准煤)

20072008200920102011

能源终端消费总量6278.966486.306918.987373.108359.8

原煤消费量2861.982947.293295.823538.234079.55

原煤所占比重45.6%45.4%47.6%48.0%48.8%

数据来源: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12》整理.

2.3.2产业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难度大

目前贵州重化工业(如钢铁业和铝业)等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仍在持续扩大,高能耗、低利用效率的初级加工业仍然占极大比例。由于采用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三废”排放量大,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碳排放强度超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贵州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工业加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必将是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因此,贵州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难度比较大。

2.3.3科技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贵州,低碳经济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低碳技术水平的滞后和专业人才的缺乏。现阶段贵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石化能源高消耗的时期,这就意味着贵州温室气体的高排放时期已经到来。因此对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就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3.4贵州低碳体制机制的不健全

首先,贵州的“高碳”生产方式已经持续多年,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惯性,低碳的发展方式在短期内很难普遍被接受和施行。其次,科学的低碳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层面,至今尚未出台一套统一规范的自主碳排放计量体系,贵州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仍处于不断地探索中,缺乏系统规范性的指导。贵州乃至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一个重大的法律漏洞,即未能清晰地界定企业的污染排放权,而政府在监管污染排放方面的成本又过大,从而使得企业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环境产权[2]。这种体制和机制上的不健全延缓了贵州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3、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分析

3.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低碳和无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不能显著改变的情况下,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和高效发电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从长期来看,贵州要建立起以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充分利用贵州的有利地形,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水能发电的比重。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3.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贵州目前的产业体系中,资源和能源依赖性产业比重比较大。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减轻碳排放。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通过修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准入标准,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后续污染物排放监督。二是改造高碳产业领域,支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设备,减轻碳排放。例如降低火电的比重,提高水能、风能发电的比重,鼓励发电企业采用高参数、高效洁净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三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低碳产业的比重和水平。

3.3加大低碳科研力度,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首先要加强内外部的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贵州通过举办低碳技术交流会,邀请省内外、国内外专家,开展低碳技术成果交流,吸收外部低碳的先进成果。其次政府要鼓励和支持温室气体的捕捉技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等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3]。建立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低碳技术进行投资,搭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技术创新平台。然后坚持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低碳技术领域的科技人才纳入贵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畴[4]。

3.4建立健全低碳体制机制,完善低碳政策和法律体系

结合贵州的基本省情,建立健全低碳体制机制,完善低碳政策和法律体系。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制定并实施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能耗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因此,应进一步出台针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产业政策。二是保护低碳企业融资,对于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行业抬高信贷门槛,对于低投入、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低碳产业降低贷款门槛,确保宝贵的信贷资源向低碳行业倾斜[5]。三是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推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实行问责制。四是贵州也应大力加强低碳立法工作,完善低碳法律法规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研人文2013029)

参考文献:

[1] 刘诗宇,张雪娇.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2] 黎和贵.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深层障碍与治理对策[J].海南金融,2010(5).

[3] 何晓铭.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2.

[4] 胡卫东.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5] 孙婷.民族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