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朝阳产业生机无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朝阳产业生机无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新医改进入第五个年头,医疗健康产业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没有跟上经济发展速度。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情况看,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有95.44万家,还不及1985年的97.85万家。医疗机构专业的卫生人员数量有所增长,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11年,中国每万人拥有15.03名医生和16.69名护士,而美国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水平为26.72名医生和98.15名护士。

公立医院改革成重点,筹资机制发生了变化,随着民营资本的不断介入,民营医疗机构过渡注重短期投资效益的问题凸现。卫生部数据显示,中国医疗服务机构94.8%床位是非营利的,其中私营机构床位只占 6.16%,卫生人员只有12.34%;从医生来看,私营机构只占3.05%。从投资者和企业家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疗服务需求巨大,医疗健康产业极具潜力。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热度保持上升态势,2011年投资金额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投资金额达41.37亿美元,较前三年投资金额总和还多。去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式低迷,但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案例数仍保持增长,达到188起,显示出医疗健康行业对资本的强大吸引力。自2009年国家提出新医改相关政策,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潜力显现,民间资本在医疗领域活跃度有所上升。去年,医疗服务领域投资案例18起,已披露投资案例17起,投资金额213.47百万美元,是过去五年投资活跃度最高的年份。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预计,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政府投入的加大、医保覆盖人群的增加以及人口城镇化、老龄化,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将持续扩大,民间资本将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在推动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丰厚回报。

新医改带来新机遇

新医改已经有了充分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深圳市源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阳认为,医改是很难的事,动不动就说改革进入深水区。他的理解,所谓深水区就是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医疗健康产业的目的是让民众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并且是在收入水平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这是医改的目标。现有的医院体制对医生的收入、待遇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一定要改革。将来医院会出现多元化。

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认为,对于投资人而言,医疗健康领域既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也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医疗行业需要国家进行一些管制和限制,以保证公平。IDG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投了十七八个项目,有5家已经上市,其中有两家已完全退出,都是被兼并。“我们挺看好这个行业,希望能够与同行和企业家合作。”他说道。

怡德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周大为介绍道,40年前台湾医疗服务量的80%是公立医院,私立只有20%,现在台湾医疗服务量76%是非公医院。大陆现在的数据,公立医院占医疗服务量92%,民营只有8%。他认为,这说明该行业的未来将会很光明。

杨向阳认为会出现几个必然变化:医院数量一定会增加,医院性质一定会改变,会多元化,不会都是国有。创业者、投资者可以从变化中发现机会。还有就是收入与投入变化,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以后,医改才能够成功。现在的问题是牵扯到了利益。他还表示,不管是从投资者还是从创业者角度,都应该对医生给予理解和包容。

怎么才能将医疗卫生做得更好?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为无上世纪80年代就去了美国,一直在医院工作,刚到美国时的第一个感觉是美国的医疗服务确实非常好,就像五星级宾馆,而且医生都很谦虚,对病人都很尊重。20多年来他经常回国,看到中国的医疗也在多元化,很多投资人都在研究怎样投资医疗资源。

现在是全球性的医疗社会,中国对世界医学做过很多贡献,也有很多医疗资源实际是为全球服务,而美国、欧洲开发药的成本越来越高。何无为相信,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会越来越多,从医院服务、外包到新药研发,中国对全球医疗行业都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对投资人而言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医疗产业该如何发展?这是让众多企业感到困惑的问题。医疗行业存在着企业多、小、散、低的特点,同质化竞争制约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未来医疗制造领域及医疗流通领域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走差异化道路是最好的选择。

创新与核心技术

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都有很多人在创新。另一方面,国内的行业格局还是“小多散”,而跨国企业在一些核心药品领域的中国市场份额,在过去5到10年并没有下降,在某些领域还是上升的。

何为无认为还是奖励机制的问题。“我很理解投资人的心情。他们之所以愿意把钱投入到基金里,是因为基金的回报率比买美国债券的回报率高。如果社会对某一产业的奖励不够,就不会有人去投资。这是人性。”他说道。

为什么美国总有新药出来?美国真正的FDA新药是药厂定价,新药一旦批准以后,对投资人、研发人员、工厂的奖励是巨大的。如果没有这种机制,或者很多药的价格完全由政府控制,就不会有新药出来。他表示,只要有了奖励机制,敢于创新的人就会无穷无尽地冒出来。

章苏阳认为,真正的创新比10年前多了,包括在新药和器械方面已有一些创新,如心脏支架。预期再过5到10年,创新会越来越多。他认为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并不比国外差。

创新是需要奖励的,这种奖励其实就是市场机制。杨向阳说道:“在中国如果做一个创新药出来,需不需要去做大力推广?需不需要利益再分配?还是需要。在创新药做出来之前,可能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期间已经拿到了一期临床的结果,这样能够融到资金,能够上市吗?不能。所以这个链条是不存在的。”他总结出两条:一个是产品市场不支持,另一个是资本市场不支持。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支持的行业,怎么进行创新?

杨向阳1998年就开始在中国做创新,对创新的体会特别深刻。他认为投资者本身也要反思,应该怎样看待创新,怎样看待医疗投资。要清楚所投的领域是医疗医药领域,是靠市场能力去赢得利润和发展,还是靠核心技术?如果真要投医疗健康领域,首先就要关注核心技术。如果有了核心技术,投资若干年以后,价值就会越来越高,就不会没有明天了。所以一定要关注核心技术。

对于创业者杨向阳也有建议,要明确第一期做到什么地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什么样,这样确定融资策略和方案就会容易很多。

如果不靠创新而是靠市场化能力,就要很会打广告,很会做渠道,这种企业也可以不做医疗健康产业。医疗产业的发展最终一定要回归到拥有核心技术,这样才能够走到头。杨向阳建议PE/VC去看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和跨国药厂的走向。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与发展未来前景很可以期望的,但是必须客观冷静。别拿创新说事,创新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心态,对投资者也是一样的。

医药行业机会良多

制药行业在过去20多年发展一直很好,每年都有20%左右增长,产品极大丰富,百分之九十多的药物都有了。下一步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在哪里?除了拼价格之外,从投资人来看有什么可以帮助行业成长,获得投资收益?

医药行业的投资过去5年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看上去很美好。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问道,医疗行业是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是否真的能够赚很多钱?这两年看到很多基金进来,投资在不断上涨。未来几年会不会有几十亿的退出?

九鼎投资合伙人兼医药基金总裁禹勃认为,这个行业创新的动力足够。未来中国医药板块大的机会在哪里?他预计未来5到10年里,中国会成为全球药品的供货中心,这是基本判断。

胡旭波表示,制药行业在西方是创新驱动,但美国过去10年医药投资的回报几乎是零,投进去多少钱,最后出来多少钱。过去一两年美国很多专门做医疗的基金关门了,或者将企业缩小了。

光大控股医疗健康基金董事总经理陈鹏辉指出,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中国创新药物的根本性因素改变。中国资本市场虽然没有给临床一期、二期这样的企业创造很好的退出通道,但如果到各地园区去看看,不管是苏州还是武汉、天津,政府对初创的创新性制药企业,从资本到政策上的扶持比前几年有很大提高。在中国做药的周期虽然没有缩短,审批还要等很长时间,但是药的成本有所下降。中国消费者对于高价创新药的接受度在慢慢提高。这些是未来推动中国新药创新研发的动力和新增长点。

创新药是未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热点。陈鹏辉相信中国创新药的企业会走到世界前列。“这也是我们基金投资理念,我们觉得在中国创新药一定是不能忽视的投资领域。”他说道。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医疗行业有哪些影响?君联资本合伙人、执行董事蔡大庆表示,医疗行业对生物技术有很大需求,生物技术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主要看到几个大的浪潮。第一个是单抗技术,单抗药以及诊断技术是几千亿的市场,横扫了医疗领域,不管是诊断还是药品,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还有一个大浪潮就是人类基因组科学,以及相关的科学所带来各种各样的巨大机会。

“中国很多基金,尤其是美元基金在过去一两年大幅度提高了对医药的配置。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合作。”胡旭波表示。

中医药领域也很有发展潜力。博济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延春表示,很多西医对中医抵触,但是中医药博大精深,发展了几千年,有些东西还没完全搞清楚。很多人以前都认为中药是无毒的,中药是非常安全的,没有毒性。这肯定是错的。中药也会有毒性,也会有不良反应。有一味补肾的中药,提取单体做临床实验,出现了很严重的不良事件,被国家药监局叫停。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不是就是洪水猛兽?不是这样。我们做过很多药也是用化学药对照。我们明显地发现,中药如果用的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西药。这也是客观存在。中药的不良反应要比化学药低。”王延春说道。从疗效来说,很多人觉得中药是安慰剂或者是心理治疗,实际上从临床实验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像传统的脉络宁、银杏制剂,效果更好。从疗效来讲,中医在某些病方面具有优势。他表示,产品的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好的项目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而一些中药项目也非常好。从投资角度希望更多关注中医药。

怎样看待医药领域的投资机会?建银医疗基金投资总监姚元杰表示,医药行业的机会是产业变迁和升级的机会。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制药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能逐步变为营销。医疗服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带来的投资机会,制度变迁的机会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医疗器械创新升级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学科覆盖面广、产业综合性强及资金密集等特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逾80%依赖进口,应如何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作为健康投资,医疗器械走进了家庭中,家用医疗器械领域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中国没有强势的品牌,怎样依靠国内的资源和人才迎头赶上?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新兴业务资深副总裁刘道志认为,迎头赶上完全有可能。15年前心脏支架在欧洲、美国非常普遍,那时中国还没有实力去开发这种很新的东西,但是现在具备了实力。

同创伟业副总裁陆潇波认为,医疗器械与医药行业相比,目前在国内的比例较低,未来医疗器械的成长空间很大。医疗器械较复杂,产品非常细分,如果只是投某一个产品,很难像心脏支架这种靠单一产品做得很好。医药行业某个单一产品可以撑出一家上市公司,但医疗器械很难以这样做。

很多国内公司在做技术创新,但难度很大,模式创新、渠道创新还是能够立竿见影,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冯苏强指出,企业创新要四个条件: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从资金角度看,按照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去年医疗行业投了188家,19亿美元。目前的投资还是中后端投资多一些,早期投资比较少。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数量较多,平均只有几百万收入,企业融资压力比较大,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

刘道志认为,中国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的医疗器械创新,最大问题是政策,不是没有能力,中国医疗企业能够创造出世界最先进的医疗器械,关键问题就在于政策不鼓励创新。当然,现在已有一定改观。

冯苏强建议,医保招投标要对国内企业倾斜,这样才能鼓励创新。家用医疗器械更多看品牌和渠道,看推广能力和临床、药店推广能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想做到足够大,还得走出国门,到国外市场去推广。

家用医疗器械现阶段渠道比较重要。但柏煜在分析小米模式时发现,会出现一种根本不需要渠道的商业模式:如果有足够大的用户群,就可以直接和用户流,将渠道抛弃掉。“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营销能力和造势能力要非常强,技术也要超级领先。”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