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闻报道的个性化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受众群体高涨的心理需求,都要求新闻媒体重视个性化的特征。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报道风格,除了竭力破除刻板印象、密切与受众群体的联系、坚持独立思考、力求“可读、可信、可亲”外,还要注意与受众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媚俗和一味迎合。
关键词:刻板印象 贴近性 媚俗
“我觉得我们的记者应该同人民群众有很深的感情,只有了解人民热爱人民,才能代表人民讲话,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穆青在《热爱这块血染的土地》一文中的表白。①
事实上,在信息资讯发达,新闻媒体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这样的思想仍不过时。一方面,我们要适应媒体受众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我们要破除旧有的刻板印象,坚持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坚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与思考性。
坚持新闻报道的个性化需求,就要竭力破除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在于它影响人的知觉和记忆,由自己的个人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不自觉的修改。1997年4月2日,国内首例患先天性胸骨缺损畸形并伴上腹壁疝的9岁小女孩在上海二医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整形外科手术,由于上海一家大报先期错误地以“湖北九龄童心脏长腹部”为题渲染,于是手术那天,上海各传媒云集该院。可是受种种限制只有一家媒体被允许进入手术室观摩手术全过程。这家媒体的记者通过现场采访,并请教了小儿科专家后,以科学、准确的《髂骨覆盖心脏记》为标题,再现了手术过程。而前来采访的不少传媒的记者竟然通过手术闭路电视也在写“修复术见闻”、“现场专递”,更有甚者却以“体外心脏放进胸膛”、“为心脏造一间房”作标题的失实报道。由此看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如果由刻板印象占据,而不是通过详尽的占有第一手资料来指导我们的头脑,那么我们最终只会得到一个不真实的图像。
另外,刻板印象对群体评价和推理也有影响。在新闻报道中,刻板印象的存在往往使我们忽略现实。一次对8家主流报纸的新闻版新闻的统计发现,在10801条有新闻人物出现的新闻中,男性占83%稍多,女性占17%稍弱;在有言论被引述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91%,女性占9%;在有照片被拍摄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71%,女性占29%;在正面报道中显示主动作用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为82%稍强,女性为18%稍弱。然而社会生活中的比例并不是这样。只有充分发挥受众的作用,集中群体的智慧,新闻报道才不至于背离客观真实。
坚持新闻报道的个性化需求,就要密切与受众群体的联系
我们的媒体作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就要把党和政府作出的有利于受众群体的政策和法规传播到位,把现实生活中与受众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公之于众,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前进,这是最重要的责任。
比如农村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显然,当前的市场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类型,即使是作为基本口粮的小麦、大米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我们的部分农村受众群体对市场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还单一地依靠过去的惯性种植小麦、玉米等。岂不知,优质小麦品种的出现,规模经营的开展,已经对传统的种植格局形成了冲击。这些与受众群体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变动正是新闻媒体应该努力告知的。
如果一个人在与另一个人交流时,高高在上或只顾自说自话,很少关注对方的兴趣和感受,这种交流不可能引发对方的共鸣,自然也不会有交流和默契。这个人际交往中的简单道理在坚持新闻个性化报道,密切与受众群体的联系中尤显重要。
1994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文章《菜价追踪》,新华社总编辑从菜场蔬菜比肉还贵这一现象入手,策划追踪采访,组织记者从菜园子到运菜,到批发市场,到集贸市场,再到工商物价等部门,步步追踪,环环相扣。这篇报道抓住这个备受受众关注的话题,一下子击中了社会生活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这篇报道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要想密切与受众的联系,引起他们的共鸣,就是要抓贴近实际、贴近受众的内容。
坚持新闻报道的个性化需求,就要坚持独立思考,注意研究群众的合理愿望
新闻报道要注意研究受众的情绪,反映受众的合理愿望。一方面,了解到群众的情绪和群众希望改变某种状况的迫切愿望,就要下大力气抓好这方面的报道,不仅要让人民群众看到社会发展中的健康因子,也要让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决心有所认识。比如医疗卫生领域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个由多重原因促成的重大民生问题。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各级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重要的措施,但限于财力和人力,部分政策和措施的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重要的是,即使是一些对于已经明显改变困境的政策措施,部分群众还存在误解。新闻媒体的责任就在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基层存在的情况,并能对正在发生改变的事实提供合理的解释,让群众信服。
另一方面,我们的新闻还要报道受众的生活状况,把受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告知党和政府。1999年底,义马市邮政局因长期占用当地矿上房产,而又拒付租金,被矿上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经义马市人民法院判决,义马市邮政局返还了占用房产,并包赔经济损失。但随之而来的是,矿区邮政所的撤走,矿区两万多家属每次邮寄东西都要到离矿区三公里外的邮政所办理,很是不便,群众颇有怨言。对此,有记者在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和思考后,采写了《企业依法维权赢了官司乐不起 邮局输了官司一走了之不营业?摇常村矿职工邮寄难》一文,很快被《工人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引起了义马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0年4月17日,撤走近4个月的矿区邮政所又重新开张了。
坚持新闻报道的个性化需求,还要注意不要一味迎合一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把报纸自身的品位降下来
2001年9月24日,某报六版“社会万花筒”专栏以《扮“鬼”施淫未遂 三次纵火泄愤》为题,对江西省安远县唐某装神弄鬼欲占一寡妇便宜,遭拒绝纵火泄愤,换来了7年有期徒刑一事进行了报道。
然而这则标题要告诉读者什么?是告诉读者唐某施淫不成,又“三次纵火泄愤”?恐怕不是。按照事实发展的完整过程,以及作者要引导读者思考的主题要求,应该是告诉人们唐某“施淫不成纵火”的后果――“换来牢狱七年”。
在这则新闻里唐某“扮‘鬼’”只是一种手段,“施淫”才是目的。施淫不成,又三次纵火,其结果必然是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也就是“换来牢狱七年”,这才合乎事情发展的真正逻辑。只突出犯罪情节,绝非一条法律新闻的初衷。
如果新闻报道只顾吸引读者而失准,结果丧失的是这条新闻的全部价值,最终也得不到读者的共鸣。
捷克作家昆德拉说:“我们中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个世界可以没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却不能没有抗拒各种泛滥思潮的能力。”对于负有舆论引导责任的新闻媒介来说,更应该有“抗拒各种泛滥思潮的能力”。②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多种表现方式来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让受众群体觉得你的新闻“可读、可信、可亲”。
现在不少报纸都在调整版面结构,追求宣传艺术,适应读者需求,确立个性魅力,增加版面,标题、导语出彩,注重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
“京九铁路全线铺通”是当天国内瞩目的头号新闻,《中国青年报》却没有像其他多数媒体那样一般化地处理这条新闻,而是一反常态,把京九铁路示意图放在头条位置,放大处理的地图足足占了整个版面的五分之一(该版面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如此打破常规的创意不仅给版面语言带来了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阅读的第一心理,即京九铁路途经哪些省份或城市,我要出门在哪儿上车最便捷等,看了这样对着自己胃口下“饭”的新闻报道,读者自会有一份亲切的会意与满足。
注 释:
①穆青:《新闻散论》,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②米兰・昆德拉:《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单位:医药卫生报社)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