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色金融――低碳经济下金融业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色金融――低碳经济下金融业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28-02

摘 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的主导意识,“绿色金融”也悄然兴起,并且逐渐渗透到金融理念之中,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活动。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

随着工业的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经济不断发展,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人们普遍认识到过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于环境的危害。近期,我国提出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移。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以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保护环境单靠法规制约是不够的,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地体系来推动,市场化操作与经济手段就是一个不错的思路。“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资和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目前谈到低碳经济,人们更多的是与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联系起来,但在其背后实际上形成庞大的资金供给与金融流动机制。美国奥巴马政府承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替代能源开发,并已成立总额约为30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预计2008年―2012年间全球因发展低碳经济而形成的低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08年成交总额为1263.45亿美元,2012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目前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低碳技术的研发或引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是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已日益引起金融机构的关注和广泛参与。

二、我国实施“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果环境生态与资源遭到破坏,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其资源的承载能力,那么经济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金融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实行“绿色金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从自然生态来看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口的增长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自然环境的进一步被破坏。第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阶段,但伴随着高速增长的却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即以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第三,我国正在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导致了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迅速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我国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也使我国实行绿色金融政策尤为迫切。

2.从经济发展来看

经济增长只是纯粹的生产增长,经济发展不单纯看重当前的增长,更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求资源到达最优的配置。我国目前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的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数量的提高,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绿色化的金融活动,可以引导企业的投资取向、资金的流向,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式。以金融手段、金融创新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3.从金融机构自身来看

首先,金融业的发展要依赖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以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石。实行“绿色金融”,符合当前国家的基本政策。其次,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应充分考虑环境风险的因素,不能一味的只考虑经济效益。例如,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向银行融资,一旦造成严重污染被政府环保执法部门勒令关停,银行贷款不但不能收回,致使银行蒙受损失。再次,实行“绿色金融”,有利于金融部门充分发挥对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产业发展的“金融导向”作用。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合理科学的确定贷款的投向,对那些造成严重污染至今还没有关停治理的企业和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新建、改建与扩建项目,坚决停止贷款,并限期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对按期进行污染治理的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项目等,金融部门在信贷上给予优先的支持。最后,低碳经济的研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前景,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不仅可以在资金上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还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1.组建政策性绿色银行

80年代后期,联邦德国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态银行”,专门贷款给一般传统银行不愿意接受的环保工程。我国应建立绿色银行,以利于环保产业资金的聚集、运作、增值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政策性银行的主体资金可以由国家从财政收入中划拨,同时还可以考虑允许私人资本有限参股以扩大银行资金的来源。对于政策性银行投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的发展投资基金,同时可以借鉴证券市场投资基金的操作方式,允许普通投资者购买基金份额,在保证环保资金流动性需求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2.建立“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新型融资工具

“绿色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主体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筹集资金,并将资金专门用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各类公司股票。它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对受资企业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通过股权交易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绿色债券”包括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企业债券。其中绿色金融债券的流动性强、安全性好,是一条良好的筹资渠道。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大量中长期稳定资金,再以贷款及相关方式投入到急需资金且社会效益好的绿色产业或生态工程项目上。除了设立绿色基金、绿色债券外,我们还应当进行其他融资工具的创新。金融资本介入低碳经济模式导致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碳排放权是由于不同企业的排放量、减排成本不同,一些持有较多排放权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指标出售给排放权不足的企业。

3.成立环保基金

由于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项目和工程来讲,效益很难短期体现出来,所以银行一般都不情愿贷款给他们。因而为了融资,可以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由污染者支付环境污染费用成本组成,其余的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充实其资本金。环保基金可以用于支持环保产业,用于生态的保护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用于环境保护事业以及对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的受害人进行赔偿。因此从长期来看,总的投资收益反而有可能高于一般投资基金,从而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4.推广“绿色保险”产品

环保部和保监会已于2008年2月携手推出“绿色保险”政策,目前保险公司在推行“绿色保险”产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范企业在投保之后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制度设计上要做到精细化、科学化。只有如此“绿色保险”业务才能健康发展和不断扩大。由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所发生的污染突发事故受害者进行赔偿,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与企业的赔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

5.支持绿色企业的股票优先上市

为了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国家应把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环保审查”机制。在开展项目或企业上市前的环境保护评估,对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环保规定的企业或项目,不能上市发行股票,即使该企业或项目具有良好的财务效益也应该予以否决,在同等条件下,环保效果好的企业或项目可考虑优先上市。同时,传统企业也可通过发行绿色优先股来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建立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体系,实现企业结构的转型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春波,陈华.“绿色金融”――现代金融的新理念.甘肃农业.2003(11).

[2]张本照,刘吉鹏,陈剑锐.绿色管理与我国金融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3(5).

[3]任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财政金融.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