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深化“双主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深化“双主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数控设备应用维护专业如何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iscipline of CNC equipment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specialty to deepe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工学交替;课程体系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l;dual body;alter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32-02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对数控设备使用的日益普及,无论是数控技术应用还是数控技术升级换代都急需具备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的人员。目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都加大了数控人才的培养力度,数控设备特别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当前缺乏的不仅是数控机床操作工,更缺乏的是数控机床维护、维修、装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培养学生在数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负责数控设备的组装、调试、检测,同时还承担产品的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在数控设备的使用中,负责数控设备性能的调整和数控设备日常维护、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参与和实施。通过校企合作,充分了解企业岗位及其技能需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组成由校外专业带头人任主任、由校内专业带头人任副主任、由本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项目组,在“人随设备走”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双主体工学交替”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都作为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以合作企业数控机床产品的应用、维护等过程为导向,根据各工作岗位的专业核心能力,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在学校培养具备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工学轮训交替,使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实现了项目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完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协同创新做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范式》的项目为基础,以学院新校区建立的集数控机床整机展示、装配、调试、维修、营销、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攻关、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售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为平台,以全国高职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项目技能大赛为引导,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师鉴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以学生在企业的最终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依托天津滨海新区企业集群的优势,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主持下,完善“企业主导,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见图1。

核心课程整体设计充分融入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资格的要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资格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基本被本专业核心课程涵盖。学生完成本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即可达到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中级标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参加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中级考核,考核通过取得证书的即可认定为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实训课程成绩合格,学生参加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考核,考核通过取得证书的学生即可认定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课程成绩合格。学生在企业工作环境体验阶段,在校外工厂进行器件连接实训课程,此课程的最终成绩评定有现场的企业教师参与,使评价和学生就业后的方向一致。

为了支撑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①实施“厂校交替轮训”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厂校交替轮训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培养采取基本素质养成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专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锻炼拓展专业技能职业岗位技能形成。如图2厂校交替轮训示意图。

具体教学在学年内分阶段组织,第一学年第一个阶段是基本素质养成阶段,此阶段的教学环境是学校,具体课程是安排基础课和公共技能课程,这些教学任务完成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养成;第一学年第二个阶段为环境体验阶段,此阶段的教学环境是工厂,在专业主要的校外实训基地,首先是熟悉和习惯工厂环境及设备、气氛等,其次是器件连接实训课程的实施,此课程是在工厂实施教学,为学生毕业实现就业零距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学年第一个阶段为专业素质养成阶段,此阶段的教学环境是学校,具体课程是安排实施专业技能课程,完成这个阶段学生的专业素质基本养成;第二学年第二个阶段为职业技能锻炼阶段,此阶段的教学环境是工厂,在专业主要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控机床的实际生产过程,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第三学年第一个阶段为拓展专业技能阶段,此阶段的教学环境是学校,进行专业拓展模块的实施,完成这个阶段学生的职业素养基本养成;第三学年第二个阶段为职业岗位技能阶段,此阶段的教学环境是工厂,在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单位和学生就业单位紧密的联系,这个阶段对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经过厂校交替轮训之后职业素养充分养成,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

②实施“厂校交替轮训”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安全保障措施。凡是离开学院到企业进行定向培养、顶岗实习或校外实习的学生,在入学时每位学生必须办理相关保险,其中必须包括意外伤害险。在离开学院之前每位学生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即:辅导员、学生科、教研室在不同层面上的安全教育,每位学生必须通过安全考试,必须与学院签定安全协议,把安全的重要性提到最高的程度。实习的学生到企业后必须先接受企业的安全教育,并且与企业签定安全协议。在实习期间,学院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指导的同时,检查学生《安全手册》,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安全操作情况,并有记录。同时制定实习学生安全问题紧急处理预案,通知到相关人员,负责人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状态,做到重视事前预防,坚持过程管控,及时处理事故,做到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协力共同保障安全。

通过与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在“人随设备走”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双主体工学交替”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和大连机床集团企业“双主体”平台上,对学生进行工学轮流交替,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培养“能够做、踏实做、做得好”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

[2]韩峻峰.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3]黄诗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