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生互动建构和谐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生互动建构和谐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教材、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努力探索,寻找新的课改方案,做好课堂实施过程的决策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协调者与鼓舞者。

关键词: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7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对新教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较适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作为数学教师,该怎样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使自己真正从教学活动支配者的权威地位中走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讨论、交流,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才能使学生从单纯的掌握教材知识到通过教材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我认为应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实践中,师生互动和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数学问题。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新课程认为,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新教材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新教材由实例引发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且它的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对学生有吸引力,它向学生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并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所有的新知识的学习都设立了相应的情境,并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在掌握中运用知识,使学生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特征,能将教材内容融汇贯通,做好教学设计工作。首先教学设计应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认识过程,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再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还要依据各节课的教学目标,配置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以利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追击问题时,一位教师作了如下的设计:大屏幕上出现一段动画,一名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爸爸举着书从后面追来……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请他们根据画面内容自己编题。思考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可能问什么问题,多数学生会想到二人的速度。于是给出小明的速度每分钟80米,爸爸的速度每分钟180米,小明先出发15分钟。对于提出的问题,多数小组问到爸爸需要多长时间追上小明,接下来教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了其中的相等关系,引出方程求解。这时,有一个小组提出:如果这个时间大于小明到校的时间,不就误事了吗?这个问题学生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缺少一个条件,即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此外,教师并没有把例题中的条件给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距离在哪一范围内,爸爸能追上小明,哪一范围追不上,这样,学生兴趣更浓,思维更活跃。

正当他们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兴奋不已时,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爸爸带了条小狗出来,小狗的速度每分钟200米,小狗追上小明后,立即返回,如此返回于两人之间,直到爸爸追上小明,小狗一共跑了多远?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沉浸在分析每一次的追击相遇中。教师先加入他们的讨论,一起分析小狗第一次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此时,小狗走了多远,小狗往回跑了游泳了多长时间,才遇上小明的爸爸,跑了多远…… 这一过程事实上是对刚刚完成的追击,相遇问题的巩固复习而大家感到太麻烦时,老师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跳出刚才的圈子看一看?除了分断求,能否直接用公式呢?"立即有同学顿悟:狗的路程=狗的速度×狗跑的总时间,而这一时间恰是爸爸追上小明所用的时间,原来如此简单。同学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段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巧妙,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另外,新课程目标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要把科学探究摆在合适的位置,不能操之过急,切忌"一刀切"。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千万不能把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要循序渐进。所以我们数学教学中要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去探究,以浓厚的兴趣去钻研、去创新,不能让他们望而怯步。教学设计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识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如在教代数式一节时,我就结合"十一"旅游黄金周,出了一道深度数学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同学们热情高涨,各抒己见,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就把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变成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的实际问题,学生探究的动机就会大大增强。

再有,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经历的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把问题放给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交流,更能激发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在合作交流中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数学问题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要建构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与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策略,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具体一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要鼓励学生敢说,善于提问。四要扩大学生活动领域,使他们有活动的场所和实践的内容。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时间去想,干,说,实践。比如在讲四边形内角和时,可以制作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同样的四边形硬纸板。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图。然后让他们观察思考四边形的内角和,使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验证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纪律管束不应太严,不对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失败进行指责。而是积极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质疑问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实践,从而轻松的获得知识,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引导,一次好的引导,可以使知识变难为易,只要教师做好课堂上的组织与引导,学生就会轻松愉快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探索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提出或要回答的问题,要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约束,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能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创造。

另外,在相关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引导、启示、评议,教学生善于思考,在思考中领悟,产生新见解、新思路和新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就会影响学生的探究未知的兴趣。因此,在上课时,要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各种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能体现所要掌握知识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