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提出在碳金融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应适度加大对低碳经济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低碳业务服务模式,防范化解低碳业务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健全相关机构,引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关键字:低碳经济 碳金融 商业银行 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95-01

一、碳金融的内容及相关功能

碳金融包含了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等要素,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灾害管理三重目标提供了一个成本有效的途径,其主要功能有:

1.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碳排放具有外部性,其影响不易直接在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上体现。碳交易发挥了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作用,使碳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治理污染成本。在碳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属性,其价格信号功能引导经济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随着碳市场交易规模扩大,碳货币化程度提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积极有效的碳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的有效手段。

2.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链差异很大,对减排目标约束的适应能力也不同。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一国经济发展对碳素能源的过度依赖,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快清洁能源、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具有动员金融资源、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改变能源消费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惯性,使能源链从高碳环节向低碳环节转移。

3.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气候变化增加了天气不确定性,造成气象灾害增加。不同产业受到的影响和适应能力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都要通过金融市场这个载体来转移和分散气候风险。农业则通过天气指数及相关的保险产品,把天气风险转嫁给有风险吸纳能力的交易者。巨灾债券发挥了资本市场对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和转移分担功能,使风险从保险业向资本市场转移。

4.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碳交易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在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的同时,促进减排的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上的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为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提供了便利。据世界银行估计,从2007―2012年,清洁发展机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约4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一般会形成6~8倍的投资拉动效应(王宇等,2008)。

二、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经营的必要性

1.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 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市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CO2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为此,中国已经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依托CDM的碳金融在我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商机。

2.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转变经营模式.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是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的经营战略调整。商业银行过去专注于存款和贷款业务,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第一,经济结构不平衡、出口需求降低、产能过剩等问题给银行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第二,危机之后金融监管在加强,对资本质量、资本规模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加大,银行贷款需求在减弱。最后,竞争加剧促使银行金融服务方式转变,竞争加剧表现为IT、互联网的变化,第三方支付扩大,很多非银行企业、非金融企业也进入了传统的银行领域。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3.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碳金融业务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一个短板,直接制约了中国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在我国,节能减排、降低经济增长的碳强度已成为未来战略方向。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大国应该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大势所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充分准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1.对CDM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CDM和“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我国的,在我国传播的时间有限,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目前关注“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

2.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CDM项目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这导致CDM项目开发周期比较长,并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此外,开发CDM项目涉及风险因素较多,主要有政策风险、项目风险、CDM特有风险和周期风险等。项目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风险,如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资源能否按预期产生等。而在项目可行性认定上,能效贷款较一般性贷款也更为专业,银行人员的专业技术判断能力不足(成万牍,2008)。

3.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CDM机制项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在国外,CDM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大多数是由中介机构完成,而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消化大量的项目。另外,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四、加大我国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金融业应树立为低碳经济服务的新理念。正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的那样,商业银行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目前,伴随全球气候变化的升温,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实践席卷全球,也必将对我国各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的金融业要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并尽可能地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使更多的资金能够流入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各个行业中去,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金融业应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低碳经济各个层面。通过积极开发低碳信贷、低碳保险、低碳证券等低碳金融产品及服务,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支持企业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同时还要为企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金融帮助。

3.努力开展低碳衍生金融服务。银行业承担信贷资金配置的碳约束责任,保险业承担规避和转移风险的责任,信托投资者承担环境治理的信托责任,基金公司承担碳市场交易主体的责任。同时,我国还要借鉴国际经验,着手设立中国CDM基金,着力加强CDM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助力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4.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相关金融服务。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和未来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可以提高我国碳资源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交易体系。商业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可以积极介入该市场,促进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提供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诸如碳信用的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工作等服务。

(作者单位:农行临海市支行营业中心 浙江临海 317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