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当山,有史以来就是道家修习的重要场所,从远古的真武大帝到战国时期的尹喜,一直都延续着。这种延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传承着。这种传承方式在武当太乙门中,被称为星野传承。这一段时期称为星野时期。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

隋唐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鼎盛时期。因为,自李唐时期的皇族崇尚道教,李渊自称是道家鼻祖老子(李耳)之后裔,李氏得天下后则更坚定了这一说法,于是大兴其道,道教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唐代中期,是武当道教的兴盛时期,武当节度使姚简后来也成为著名的道士。据史载,唐代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和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均曾在武当山修道。各门各派相继产生,一时间出现了群芳争艳的局面。就在这个时期,武当隐修道人金晶子祖师将老子的清净无为之道,文始的内炼成丹的金丹之法,与武轮先祖元圣真灵子(先秦时期人士)所遗留的武道修真密技相结合,集修真、武学大成于一身。最后,确定了以武人道、武道相合的修真方针,并以此为宗旨,创立了武当太乙金门,俗称武当太乙门。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的风格是以武人道。所谓武者,即用习练武功来达到内炼精气神,外强筋骨皮。使修炼者身体轻灵、体态强健、经络畅通、丹元饱满,内法财齐备,为内炼成丹奠定良好的基础。武当太乙门的内炼法门仍是武当文始本山派,以内功桩法为主,确保修真基础稳固;以武功技击为辅,确保道功修持过程中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从此,开武法合于道功之先河,立以武人道之规。至此,上古时期的养生术及导引法才明确的转为武术内功,金丹法门乃为修’道要旨。以养生为目的,内炼先天元气,培元筑基,开十四经络,奇经八脉。在求得养生的过程中,自然得到武术技击的各种功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系统的、完整的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体系。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总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外练方面有天人合一,阴阳太极学说,九宫八卦学说,上古仿生学说,经络学说,六合一体整体论和筋骨合一等等。内修方面以文始金丹为主要法门,调心调息调身,内观身中宇宙大千世界。

内功以武当太乙十三桩为例。武当太乙十三桩内功,是武当太乙门入室弟子必修之功。该套功法起源于唐代,为武当太乙门创派祖师金晶子所创。其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上古文化的精髓。现从几个方面阐述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1 武当太乙十三桩的阴阳学说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分阴阳……”在传统文化中,经常听到“一阴一阳一太极”、“太极者,阴阳而成”。阴阳太极学说是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构成了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无论是谈佛论道、天文地理、医药卫生,几乎所有的领域中无处不在。传统的太极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重性的,由阴阳两部分组成,就像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好就有坏,有真就有假……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在武当太乙门的内功修炼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武当太乙十三桩从形式上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功法。

动功类的功法主要以行功为主。动者,阳也,气也。行气于四肢百骸,运气于周天经脉之中。炼气于生发之时,行升阳降阴之法。阳者,生命生发之气,在调养生命的过程之中,是激发人体生命机能之必要能量,更是武术技击所必需之天罡真气。“得气者生”,所得之气即是有生发之能的纯阳之气,是生命延续,成长,精神饱满,精力旺盛的动力源泉。在养生方面,能够使人营卫气充盈,经脉畅通,内脏功能强健,骨骼筋腱强壮有力。在武术技击方面,能够使练习者筋膜腾起、敛气入骨、力发四梢,达到气血通畅、骨节通灵、五脏充实、骨坚髓满,从而产生抗击打能力。

静功类功法主要以静定桩为主。静者,阴也,神也。精神静定,回光内守,守神也。“守神”,即“守一”。“守一”之法源于老子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之句。《庄子・在宥》载广成子云:“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余岁矣,吾形未尝衰。”则明确了其真正的含义。“守一”,是道教修炼法的静定功夫,在武当太乙十三桩中的体现是,通过炼形达到收养心神之目的。在行功过程中,运用内在的意识活动,排除心中诸多妄念,保持心神清净,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而强身健体。此为阴阳之法矣。

2 武当太乙十三桩的天人合一学说

该功法组合成名为十三桩,由动功七式与静功六式合并而成。在寓意方面,则暗合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北斗者,北斗七星,寓意阴之象矣;南斗者,南斗六星,寓意阳之象矣。《尚书纬》中说:“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道教理论认为,北斗七星的能力是巨大的,它的运行影响人的生理。对于自然界而言,随着它的运行变化,一年形成了二十四个节气,形成了十二个月。每一天又形成了十二个时辰。可见,北斗七星对宇宙天地及自然界生物包括人类的影响之大,是不可想像的。除此之外,还着重强调其对个人生命的决定性作用。《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天,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也就是说,凡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既然禀呈天地之气而生,不论男女皆可以长寿,也可以夭折,所有的这些命运都是北斗七星的职能。

《星经》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上清经》云:“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在道教文化中,南斗六星是主管人生死存亡大权的“延寿司”,尤其是主管天子的寿命,同时也主宰着当朝宰相的命运。它决定一个朝代是否延续兴旺的关键星宿。古代圣贤,仰观天上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位置变化,用来推算一个人的生死命运,有时确应其测。可见,天地宇宙之中确有某种力量和定律在支配着人类的生命。武当太乙十三桩的动静之分,与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相吻合,就是力求通过内炼之法与日月星辰的变化合为一体,以求得天地与人相抱相融的人天合一境界,具体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宏大宇宙观。

3 武当太乙十三桩的象形艺术

中国古老的文化起源,当于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模糊认识。由此产生了以形象记录自然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初记录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动物的形态,星辰运化的图形等等。通过研究这些记录的形态与内涵,从中发现了五彩缤纷的象形世界,也开辟了人类模仿自然、应用自然、回归自然的新文化领域。

象形术在道家用于修身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殷商以前就已经广泛普及。《庄子・刻意》中载:“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熊经鸟申”,清晰地描绘了上古时期养生方法的象形艺术。这种象形术在汉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著名的《华佗五禽戏》,把象形术推向养生健身领域的一个高峰。

象形术的真谛在于象形取意,外象于形,内取寓意。就是在模仿中尽可能的做到动作模仿形象化,这在武当太乙十三桩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虎踞、龙蟠、黑熊荡臂、铁翅神鹰……。

象形术的要义在于形神兼备,出神入化。所谓出神,就是要达到精神内守的忘我及虚空境界。学龙像龙,静有蛟龙盘踞,以观苍茫大地风云变幻之景;动则龙腾云海,翻转行空,尽显扶摇九天雷霆万钧之势。学虎像虎,静如猛虎潜行,静观其变,泰山崩于前而心如止水;动则迅疾如风,摧枯拉朽,一击必中,锐不可挡。形之似,神之妙,玄机奥妙,文字焉能尽述?唯有亲临其境,方知精深博大之神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