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剪纸文化意蕴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剪纸文化意蕴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发展概况的了解,从传统文化、古代哲学、民俗文化三方面解析剪纸的内涵,来引起人们对剪纸艺术的原始感情,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统文化;古代哲学;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61-01

一、中国民间剪纸的发展概况

中国剪纸的历史渊源久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剪纸起源于古代人们祭祖祈神的活动,它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陶瓷、岩画等众多民间姊妹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传承着中国古老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脉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民族信仰与人伦道德的一个缩影,也是体现与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民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无论是从南国边陲到西北大漠,还是从云贵高原的彝族村寨到海滨村落的渔家,到处都有剪纸的影子。剪纸作为劳动者的造型艺术,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理想与信念,抒发着生产者的喜怒哀乐。剪纸的产生伴随着劳动人民的喜庆节日,礼仪祭奠等民间民事活动,用于点缀喜庆什件,装饰门窗壁间,粘贴彩鸢纸扎,或者作为刺绣底样为女红所用。剪纸的题材与内容多样,风格各异。有反映传统民俗吉祥喜庆的,表现美好爱情生活,保护孩子平安成长和合家欢乐的;有反映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有的剪纸反映夫妻和美,或反映孝敬父母,都有一定的寓意,很好地起到了教育后世的作用。至于反映生活和生产场面的更是花样众多,各种动植物、花卉、人物、云格子、针扎花样等,充分反映了十里乡情各不同,展现一乡一处各异的风俗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郭沫若曾赞咏民间剪纸:“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剪纸无论在其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沉积了古老艺术传统的社会意识与民族的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的“百科书”。

二、中国民间剪纸的承载

剪纸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受社会习俗、生产水平、政治、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成为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活化石。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460年左右)的五幅团花剪纸,1967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随同其他墓葬品一起被发现。提到剪纸,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会联想到“民俗活动”,这是因为传统剪纸的主要生存空间就是民间民俗活动,而中国民俗是在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出现的,作为民俗活动的内容之一,剪纸也就直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与剪纸的功能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忠孝仁义”。这种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剪纸的发展,使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载道”的功能。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反映忠孝仁义方面的人物剪纸,如水浒人物、杨家将、二十四孝等。道家是以生为乐、以死为恶,追求的是一种长生久世的人生观。所以,剪纸中也出现了很多反映道家思想观念的作品,如《长寿成仙》、《八仙过海》、《太上老君》等。佛教文化的思想基础是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神灵不灭等,表现这种思想观念的作品有《送子观音》、《洒水观音》、《招财童子》等。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剪纸的内涵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任何事物皆有正反两方面。如《黄帝内经》的总纲即为“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本意是背日,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阳”,本意是向日,指阳光照到的地方,阴阳引申为事物的正反两面。剪纸的造型方法分为“阴剪法、阳剪法、阴阳混剪法”。可见,“阴阳”正是剪纸造型的思想基础。同时,古代哲人认识到“阴阳合而万物生”,所以在民间美术中反映生殖、生命崇拜的作品就一直没有中断过。《鱼莲生子》、《抓髻娃娃》、《双鱼戏莲》等剪纸,都具有“早日有后”的寓意。因为传说中抓髻娃娃是女娲的化身,女娲又是传说中的造人者,而鱼在古代则被认为是繁殖能力最强的一种生物,所以抓髻娃娃和鱼是新生命的最好象征。因受古代哲学的影响,人们对生命、生殖的崇拜一直没有停止,在今天也依然十分强烈。例如甘肃庆阳的《喜娃》剪纸,就是男性生殖崇拜的演化形象,像西方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一样。还有从葫芦生人的神话传说而来的葫芦、金瓜、瓜子娃娃、榴开百籽等形象,取葫芦、石榴多籽(子)寓意。还有许多象征男女交合的如“鹊登梅”、“蝶恋花”、“鱼穿莲”、“凤戏牡丹”等。

(三)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剪纸的发展

民俗,即民众日常的风俗习惯,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传统与现实,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它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剪纸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毫不例外地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意愿,如正月十五闹花灯、贴灯花是希望自己家里“红红火火”;三月初一、四月初一剪桃和狮虎以示“逃(桃)命”,表示祛灾除病;五月端午剪葫芦,传说葫芦可以收妖捉怪;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姑娘们剪牛郎织女,希望自己以后的婚姻幸福;八月十五,剪嫦娥和月亮,象征团圆和丰收;九月九,剪重阳旗,寓意登高。再如新婚嫁娶,一定要剪大红“双喜”;有人去世了,家人在门上悬挂“告门剪纸”等。民间剪纸已经成为民间习俗活动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活动。四季节令、人生礼仪等民间传统习俗,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奇迹,它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蕴涵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民间剪纸不仅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有装饰审美意义。从古到今,无论何种用途的剪纸都有美化人们生活的作用。剪纸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它是一种独立的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情趣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2]刘培育.中国古代哲学精华[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3]冈布里奇.艺术的历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