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寒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多为感染表现,腹部B超及腹部CT检查为首选,准确率较高,大部分经内科保守治疗可痊愈。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长程应用有效抗生素、良好控制血糖及适时脓肿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 细菌性肝脓肿 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感染,部分患者甚至以感染为首发症状,按其发生率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其次以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感染、结核病等为多见[1,2],而合并肝脓肿的相对少见,且其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上易漏诊、误诊。若能早期发现病变,早期诊断,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预后均较好。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和治疗手段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现将我院自2006年0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8~86岁,平均69.71±21.26岁,7例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细菌性肝脓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腹部B超或CT、血液学及血培养或脓液培养结果,排除阿米巴性肝脓肿、结核性肝脓肿及原发性肝癌后综合判断。其中2例伴有酮症,3例伴有胆石症,4例伴有高血压病。

1.2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起病时均有发热,其中6例以发热为主诉,仅1例发热同时伴有腹痛,1例表现为咳嗽、咳痰,5例有恶心、呕吐,经腹部B超及腹部CT检查提示脓肿位于肝右叶4例,肝左叶2例,多发性1例;脓肿大小5.0cm×3.6cm~6.0cm×5.6cm左右。每例均通过CT增强扫描排除其他肝占位。

1.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5例,肝功能异常者2例。入院时血糖16.7~32.0mmol/L。血培养4例中1例阳性,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脓液培养2例均为阴性。7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均正常,2例CEA高于正常。

1.4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发病时即给予广谱抗生素,药物选择为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甲硝唑或替硝唑联合静脉滴注。2例在抗炎的基础上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并以甲硝唑冲洗脓腔。抗炎的同时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波动在6.0~10.0mmol/L左右。个别患者加以营养支持治疗。

2 治疗结果

2.1疗效判断[3]

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脓腔消失或出院时脓腔最大直径小于3cm;临床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出院时脓腔直径3~5cm;未愈:出院时脓腔直径仍大于5cm。其中治愈加好转视为有效。

2.2治疗效果

治愈6例,好转1例。

3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肝脏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且与胆道、肠道相通,因此细菌可经过多种途径侵入肝脏。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代谢紊乱和诸多并发症,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因而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分析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1、多发生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且往往血糖控制差。而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初便接受胰岛素治疗,故相对发病几率低。2、老年人多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力逐渐降低,容易发生感染;本组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区别,可能与病例数量少有关。3、临床症状不典型。因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神经血管病变,对痛温觉反应不敏感,当发生腹腔内感染时一般没有明显的腹痛症状。4、脓肿多为单发,位于肝右叶多见。5、大多数患者肝功能及血AFP正常,可与原发性肝癌鉴别区分。6、多合并有胆道疾病,胆系结石和肿瘤已取代了胆道蛔虫成为主要致病因素[4]。7、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率低,考虑与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有关。1例培养结果为克雷伯杆菌,与文献报道的最常见导致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致病菌一致。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而无其它伴随症状时,不能单纯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尿路感染,应及时进行B超、胸片甚至CT检查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对于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应注重双管齐下,即控制血糖、控制感染同时进行,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总结治疗经验如下:1、及时、足量、联合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均对G-杆菌有效,而甲硝唑/替硝唑能有效控制厌氧菌感染。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而延误治疗,培养的药敏结果可指导调整抗生素。同时应注意抗感染治疗时间较长,容易继发真菌感染,注意加强日常护理,预防其发生。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真菌感染。2、针对个体化原则,综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合并症、进食情况适度控制血糖,一般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10.0mmol/L即可。3、不能一味强调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性,适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冲洗脓腔可以加快疾病的恢复,缩短疗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4、糖尿病是一种高分解代谢疾病,而肝脓肿是消耗性疾病,故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更加有利于改善病情。

总之DLA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阳性体征,不易早期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减少漏诊、误诊的几率。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且抗感染时间相对足够长,良好控制血糖以及适时进行脓肿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38.

[2]姚君厘,杨永年,付华等.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16.

[3]陈重,唐勤.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31例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4):478.

[4]李景南,钱家鸣.48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9.2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