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都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谓的“问题”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尚待解决(弄不明白)的事。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智慧。这就使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会提问,爱提问。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想问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苏教版教材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

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就给学生创设了过生日的真实情景,然后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景中学习统计知识,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景很感兴趣,然后造成问题冲突,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确实做到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所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标的达成上,应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我们不难发现,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敢说、敢问,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五、六年级,学生似乎变的少年老成,沉默寡言。学生不敢提问题,一是时间不允许,怕提出的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二是怕提出的问题没价值或太简单而受到同学的嘲笑。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善于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每一次回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大胆去猜、去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困生只要有需要更要给予提问的机会,当一位学生说:“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与个位有关。”“真的与个位有关吗?”“与个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大胆质疑,并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激活,问题才得以发现。

三、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

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非常简单,甚至可以不用回答;有时,学生的问题又大而无当,使其他学生难以回答。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要有两个特别显著的特点:一是障碍性,即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得出其答案;二是可接受性,即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值得学生探究的问题,引起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在听讲、操作等教学活动中时时去思考问题。同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养成思考之后再提问的习惯,这样经过思考之后提出来的问题肯定会更好些。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敢于质疑问难。在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诸如“有不同意见吗?”“对他的话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有什么更好的想法?”等语言,保护、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采取激励措施,对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平时不爱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鼓励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实物的。如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说:“能回答出问题的小朋友是很聪明的,会提出问题的小朋友是很会动脑筋的。”这句话其实在鼓励那些不会回答的学生动脑筋进行提问。正是实施数学课程标准重要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变成具有问题意识的人。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