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去乙酰毛花苷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和转复率的疗效。方法:对58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与去乙酰毛花苷。结果: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8.6%,用药后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6.8%、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胺碘酮;去乙酰毛花苷;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Curative effect of amiodarone injection for rapid atrial fibrillation

Yang Yong-hui,LIU Guo-yan YUN Yu-wei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and deslanos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rapid ventricular rate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in th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MethodsA single-blind , randomized study of 58 patients with rapid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conducted by comparing intravenous amiodarone and deslanoside.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2% and 58.6% in amiodarone group and deslanoside, respectively. Heart rate decreased by 36.8% and 25.6%(p

【Key words】Amiodarone ; Deslanoside ;Atrial fibrillation ; Cura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72-02

快速房颤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极易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甚至有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及时有效的减慢快速的心室率和恢复窦性心律是预防产生临床严重后果的关键。为进一步探讨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和转复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比观察应用胺碘酮与去乙酰毛花苷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以及转复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10~2010-10就诊的各种因心脏病引起的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20次/min)、发病时间6h的患者共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其中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症、甲状腺功能障碍、肺间质纤维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心功能(NYHA)IV级及碘过敏者。

1.2 方法: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①胺碘酮组:静脉负荷量150mg(3mg/kg)于10min内静脉注射,随后以150mg静脉滴注,速度1.0~1.5mg/min。②去乙酰毛花苷组:近两周内未用洋地黄者,首剂去乙酰毛花苷0.4mg静脉注射,30min后无效者追加0.2mg,总剂量

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电、血压,并于治疗后30min、60min及2h记录12导联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标准:有效: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或较基础水平下降>20%或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效:未达到上述要求者。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胺碘酮组心室率在用药后15~30min即开始明显下降,而去乙酰毛花苷组用药60min后才有明显下降。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26/29)、58.6%(17/29)。胺碘酮组疗效明显优于去乙酰毛花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h心室率下降至(88.6±22.8)次/min、(109.5±24.6)次/min,下降幅度为36.8%、26.5%,两组心室率下降幅度比较(p

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0.6±7.8)和(50.2±9.8)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快速的心室率往往诱发及加重心衰或心绞痛发作、心房内血栓形成、加重心肌耗氧和心肌缺血,导致严重的临件。目前主张新近发生房颤的治疗目的首先是控制心室率,缓解症状,其次是如何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因此快速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是减少房颤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虽然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房颤不断取得进展,但药物仍是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1]。

临床上常用于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有洋地黄制剂、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当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应用Ic类(普罗帕酮)和Ⅲ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此两类药物静脉注射可减慢心室率并有转复作用[2]。Ia、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终止急性发作的心房颤动和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没有一种药物(胺碘酮可能例外)显示出明显的优势[3]。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应用胺碘酮与去乙酰毛花苷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和58.6% ,用药后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6.8%和25.6% 。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0.6±7.8)和(50.2±9.8)min ;用药后2h内房颤转复率分别为24.1%和6.8% 。胺碘酮组明显优于去乙酰毛花苷组,表明胺碘酮可作为急诊治疗快速房颤的首选药物之一。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静脉注射胺碘酮显示Ⅰ、Ⅱ、Ⅳ类的药理作用较快,Ⅲ类药理起效时间较长。虽然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房颤都能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与其它药物相比,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防止复发、维持窦性心律的总体疗效较其他药物为好,且负性肌力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少,故适应于多种临床情况[4]。有研究报道,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24h能使65.9%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5]。

胺碘酮静脉给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在给药后即刻出现,持续20min~4h ,注药后5~30min血药浓度最高,2h明显降低。由于静脉给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很快下降,故几乎无肺毒性、甲状腺及肝功能的损害。在静脉应用胺碘酮早期不具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故不延长QT间期[6]。此外,胺碘酮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血流量,可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负性肌力作用很轻,对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合并房颤的患者来说,胺碘酮较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更为安全。静脉使用胺碘酮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减慢静脉推注速度、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或正性肌力药物可以预防[4]。本研究中,胺碘酮1例出现心动过缓,2例出现低血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QT间期延长病例。

由此可见,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快速房颤是一种疗效满意,且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10个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6):423-424

[2]谭慧琼,宋有城.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刊,2001.36(6):11-12

[3]Eugene Braunwald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96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工作组.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773.

[5]喻学刚,席玉胜,肖波,等.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2):126-127.

[6]林修功.胺碘酮在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原则及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7):523

作者单位:737100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