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信贷决策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信贷决策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消费信贷成为我国居民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选择。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借鉴整合风险管理思想,将风险带来的信贷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可以用来研究风险调整下的消费信贷决策机制问题,并得出信贷风险度、信贷风险损坏与银行的利润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等结论。

【关键词】消费信贷 信息不对称 风险调整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的境况。为了响应“国内消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国家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信贷发展的文件条例,消费信贷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进入了较平稳的快速增长阶段,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9%。大量数据表明,消费信贷对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信贷已成为中国居民优化储蓄及消费结构的重要选择。

所谓消费信贷,是指由专门的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或居民家庭提供的,为满足其消费资料需要的信贷。随着20世纪80年代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引入信贷市场,不对称信息下的消费信贷决策机制问题便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Stiglitz和Weiss以信息不对称性作为分析的出发点首次研究了信贷决策问题,从银行贷款和担保两方面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信贷市场的特征,提出了逆向选择担保理论。Horowitz应用简化定价方法和半参数统计方法建立信贷决策机制模型,研究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信贷市场的道德危害、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问题。龙海明、邓太杏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消费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问题,并通过“激励悖论”模型证明加强对贷款的检查和监管才是降低违约率的关键。陈志芬分析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贷款风险加大现象,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下的贷款风险问题。

目前,有关消费信贷决策机制的研究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多数研究成果偏重于从体制和制度变迁方面探讨消费信贷的形成过程和决策机制,缺乏从风险和风险损失角度揭示消费信贷风险来源的实质性研究。二是现有的研究多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从银行期望收益最大化角度出发来建立消费信贷决策模型,没有考虑信贷风险损失调整下的银行利润最大化问题。本文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借鉴整合风险管理思想,通过对资本、收益和风险的衡量,将风险带来的信贷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银行利润进行调整,研究了风险调整下的消费信贷决策机制问题。

信贷风险对银行利润水平的影响

整合风险管理思想认为,目前的消费信贷市场多采用分散风险管理模式,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负责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风险的管理工作。然而,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往往是交融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任意一种风险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银行应该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各种风险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体系下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借鉴该思想,本文认为由于消费信贷双方在行为决策中的信息总是不对称的,这往往会给消费信贷行为埋下隐患,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信贷风险损失是因规避风险失败而给信贷方可能造成的损失。信贷风险损失的大小取决于信贷风险度。信贷风险度是发生贷款本息损失的不确定性,它是用概率表示的贷款风险程度。因此,我们引入指数函数,设信贷风险损失的计算公式为:。此处,Z代表信贷风险损失,β表示信贷风险系数,μ代表信贷风险度,α代表μ的指数。该公式表明,当信贷风险度为0时,信贷风险损失也为0;当信贷风险度增大,信贷风险损失随之增加;当风险度增加到最大值1时,信贷风险损失也增加到最大值。

本文尝试从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研究消费信贷决策模型与相应机制。在银行和消费者都是风险中性和理性的前提下,每个消费者通过消费信贷来满足不断增加的高层次需求。假设消费者贷款项目的总投资额为I,其拥有的初始财富为W(W0)。假设消费者采用抵押贷款的还款模式。对银行来说,分散的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它向每一位消费者索要的贷款概率为 r。设C为消费者向银行提供的抵押品价值,k(0

将信贷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则经风险调整后的银行利润函数R等于期望收益减去信贷风险损失,即:

风险调整下的消费信贷决策模型

消费信贷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银行和消费者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消费信贷市场上,银行面临的是如何设计一个最优的消费信贷决策机制使自身期望利润最大化。一般来说,银行为区分不同风险类型的借款人,通过设计不同的信贷合约由借款人自由选择,从而鉴别消费者的信贷风险类型。此时,博弈变成信号甄别博弈。设银行首先行动提供基于菜单的合同条款(μi,R(μi))中,合同参数R依赖于信贷风险度μ。

当对于μ信息不对称时,取消费者的风险类型只有高低两种类型进行分析,即μ∈{μh,μl},对应概率分别为p,1-p。在消费者提出贷款申请之后,银行提出的菜单式合同包括两项(μh,R(μh))和(μl,R(μl))。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风险类型选择其中的一个合同组合。银行根据消费者的选择判断消费者的信贷风险的大小。

由于只有当银行的利润水平非负时,银行才有可能贷款给消费者。所以,消费信贷机制应满足银行的个人理性约束(IR):

在不完全信息下,消费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谎报某些信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给定银行不知道消费者风险类型的情况下,银行所设计的菜单式合同必须使消费者有积极性真实显示其风险类型,低风险系数δl下的银行利润要大于高风险系数δh下的银行利润水平。所以,银行的激励相容约束(IC)可表示为:

此时风险调整下的银行消费信贷决策机制问题转化在IR和IC约束下银行利润函数R的最大化问题,即:

通过构建Lagrange函数,使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可得: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μ≥μ*,该消费者属于高风险类型(μh),他将选择合同(μh,R(μh));当μ≤μ*,该消费者属于低风险类型(μl),他将选择合同(μl,R(μl)。其中μh>μl,即在高风险类型设计的合同条款中,其信贷风险损失大于低风险类型的信贷风险损失,此时合同安排导致银行的期望利润低于信息对称时的利润,减少的部分为信息租金,即由于消费者的信息优势而导致了银行向消费者转移部分利润。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目标群体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年轻人容易接受新观念,但也容易过度超前消费,特别是在信用观念比较单薄的情况下,年轻人透支消费的风险承受能力要远大于其他群体。所以,面对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众多具有高风险倾向的消费者,政府和银行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管理,减少信贷风险损失。首先,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倡导信用消费。要破除传统观念,加大对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咨询服务, 使居民了解消费信贷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唤起居民对消费信贷的参与意识;其次,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有效抑制公众违约风险。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应用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以更好的评估个人信用情况;最后,建立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加大对失信人群的惩罚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失信的法律边界和制裁措施,通过加大失信成本迫使其行为趋于守信。

本文通过建立风险调整下的消费信贷决策模型,探讨了消费信贷风险的存在对银行利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消费信贷决策机制。根据该模型,我们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信贷风险度、信贷风险损坏与银行的利润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信贷风险度越大,则信贷风险损失越大,银行利润反而越小。第二,在信息不对称时,在存在信贷风险损失的情况下,银行通过基于菜单的合同条款可以甄别消费者风险类型,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高风险类型消费者的存在导致银行利润下降,减少的部分为银行向消费者转移的信息租金。第三,在我国,面对众多高风险型的年轻消费者,政府和商业银行应该“宣传与治理”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对消费信贷的宣传,改变居民传统的消费习惯,倡导信贷消费观;另一方面加强对消费信贷市场的治理,通过相关法律规范对消费信贷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确保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良性发展。

【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讲师;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20061】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