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导入新课不容忽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导入新课不容忽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导入新课在语文教学课堂结构中,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起着课堂第一次信息反馈作用,是教师进行课堂第一次调控的依据,它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导入教学情境提高质量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风华,是展示教学艺术的“窗口”。课堂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识与新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序曲,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贴切而精练的导入,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一、导入新课的特点和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信息交流过程的两极。鉴于其过程的双向流动特点,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处于积极的激活状态。然而从教学活动本身的旨归来看,学生毕竟只处于从属的受动地位,所以他们始终活动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之下,不能适性而为或者旁逸斜出。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上课准备,即心理状态的调整、思维的收缩和激奋、身心的投入等,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点。他们虽然已经随着上课的铃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但神经仍然保持在课间活动的兴奋之中,心猿意马,急切间不能回到课堂教学的情景中来,教师虽在上边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边却云里雾里,不知所想。如此,就使得课堂四十分钟不能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应用,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从教师一方来说,虽然可以以其充沛的精神和良好的准备影响学生、用目光和语言组织学生,但若要使学生充分进入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中去,这还远远不够。基于此,导入新课的重要作用就凸现出来。

单从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来看,教师出于纯粹的主动地位,他担负着引导学生收缩和激发思维、充分进入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它必须像一个高明的说书演员,能熟练地掌握和驾驭学生,使学生自然而又迅速地进入他预设的思维轨道中去。从这一点来说,导入新课恰如宋元话本的“入话”。“入话”又称“得胜头回”或“笑耍头回”,就是在说话的正文之前,先用与正文相关的诗、词开头,加以解释,或先讲一段小故事,然后引入正话。“入话”可长可短,灵活多变,具有开启下文、肃静听众、启发听众、聚集听众的作用。仿言之,我们可以对导入新课的概念作一个概括:

导入新课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用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启发、诱导学生,使其全身心地进入到新课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新课灵活多样,可长可短,不拘一格。但撮其大要,一是不能违背教学计划,二是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内容。反之,则成赘疣,无补于事,徒费精神。

导入新课分直接入课和引导入课两种。直接入课不等同于不要导入新课。如果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与上节课知识连贯不紧密,自成系统或者浅显易懂,而且,教师在进入课堂后,发现学生准备情况良好,就可以开门见山,以“这节我们进行某某课”或其他类似语言开始,直接进入到新课中去。此即为直接入课。

引导入课是教师鉴于学生的身心状态,或者知识系统的某些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诱导、驾驭学生,使其投入到新课氛围中来。引导入课的方法可以粗略划分为以下几类:

1、知识过渡。

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举一隅而三隅反,从而使学生很好地进入新课。它又分两种:其一是温故知新,这是对上一节知识的复习、回顾。其二是检查预习,是对本节所授内容的预先熟练和掌握。如讲授古文前,先在上一节课结束时指导学生预读并翻译,然后在新课开始前进行检查,一方面能督促学生熟练课文,另一方面也掌握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难点所在,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概言之,知识过渡一般是教师阐述和提问,复习上节或以前所讲的内容,检查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提前理解程度,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培养自学能力,对已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加深巩固,为学习新教材打下基础。因此,这种过渡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讲过的,也可以是以前讲过的,又可以是本节将要涉及的,但都应尽可能做到与本节所讲新内容有某些知识上的联系,以便于顺利导入新课。知识过渡要面向全体学生,动员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探求答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复习或检查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反应作以引导或回答,有时还应评定成绩,以起鼓励鞭策作用。

2、情境过渡。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用情境过渡导入新课。情境过渡包括设情立境和伏疑设问两种。

所谓设情立境,是教师代人立想,设置某种形象可感的氛围,使学生处于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情感状态,从而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加深印象,增强理解,进入新课。此法多用于一些文学性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中。

在这里,设情就是代人作想,创造一种心理态势;立境,就是替人注目,营造一种环境氛围。两种可交替使用,以能启发诱导学生为准的。

伏疑设问多用于议论文,但不排除其他文体,一般情况是根据课文内容,提炼要点,故布疑兵,使得学生如雾中观花,既隐约可见,又难辨其真实面目,从而心痒难耐,愈不识愈要识,渐次入机,三转两转,最终豁然开朗,方识“庐山真面目”。

总之,情境过渡,主要是在“情”和“境”二字上做文章。既动之以情又见之以象,正如古人所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使学生在形象具体的情感氛围中有所动心,从而有所求有所思,积极而自然地进入到接受新知识的双向交流系统中来。这就是我们设计导入新课的目的。

3、趣味过渡。

趣味过渡,是从学生眼中看来,觉得新颖别致的一种导入新课方式。它或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或是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或是名人轶事、文化典故、笑话趣闻等资料的应用,不一而足。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因课而异。从教师本身来看,可以“讲、唱、动”三者结合。譬如讲诗词,有条件的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和演唱一下用其词谱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声的陶醉中步入其词的精神境界。从学生方面看,可以是教师指导下的小演讲、小活剧、小制作等。如课前演讲、五分钟时事报导即是。

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是挂图、实物展览、录音、幻灯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妥善为之。

对资料的应用,更是不拘一格。在讲课文之前,可用作者轶事开篇,也可用相关的笑话、故事入题。如讲古典诗词,为了让学生透彻了解其形式上的特点,可选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同调作品,让其总结规律;再要进一步从内容上了解,还可以列举古今不同内容或内容相近的同调歌词试作比较,学生兴趣会更大,譬如讲的《卜算子?咏梅》,就可以用陆游咏梅词和林逋咏梅诗作个“得胜头回”。我想,学生一定会愉快地进入到新课中去的。

三、导入新课的要求

导入新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在运用时应该注意要合乎以下几点要求:

1、计划性。

怎样导入新课?用什么样的方式?要合乎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应该对导入新课在本节教学中所体现的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方法,采取适当的材料,以期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切忌随兴乱来、哗众取宠或喧宾夺主。

2、目的性。

导入新课是有为而发,是为进入新课作准备,其方式和内容的选择都要遵循“胸中有课,目中有人”的原则,有的放矢,从教学实际出发,与教学内容有必然的联系。切忌孤立地为导入新课而导入新课。笑话一大堆,故事一长串,虽活跃了气氛,却与授课内容风马牛不相及,顾此失彼,非但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学生更加远离新课。

3、适应性。

导入新课既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它又有一定的灵活多变性。教师进入课堂后,应随时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调整自己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计划严密,目的明确,还应灵活掌握。一旦发现与原先设计不符,就要发挥应变能力,因势利导,改变方法。如果执泥不变,就会劳而无功或画蛇添足,甚而至于手忙脚乱,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4、简短性。

导入新课内容要少、要精,要重点突出。只要能总结知识,贯通新课文就行。如果讲得口滑,反复渲染而不知收煞,则违背了导入新课的目的所在,是不足取的。

四、导入新课的准备

导入新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好的导入新课,如诗词好的起句,具有警醒课堂、提起精神、贯通知识、导入新课的作用。要设计好导入新课,教师就需反复琢磨,多做准备,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教学要求。教师设计导入新课前,应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顺知识的脉络和连接点,抓准课文的重、难点,弄清学生容易疑惑或忽略的地方。其次要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是设计导入新课不容忽视的环节,也是顺利引导学生的关键所在。对学生不了解、不分析,闭门造车,主观去干,即使熟研课文,也是徒劳的。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差异、思想状况、兴趣爱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针对实际,抓住实质,成功导入新课。最后,要适当参阅有关资料。资料是他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适当采用,可以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引起联想。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积累,并经过自己的体会,消化吸收,才能做到为我所用。

其实只要用心去考虑如何导入新课,就能针对每节课想出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种甚至是多种导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