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重视自身课程建设的开发而又颇具活力。联系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思维活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72-02

作者简介:江小强(1975―),江苏启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的真谛就是要使文本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应当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下,大家都在极力探索人文内涵对学生深刻影响的途径及方式方法等诸多问题。笔者亦参与其中,深感要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要厘清的头绪还比较多,但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应当说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有赖于对文本资源的充分挖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在逐步完善。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文本毕竟只是文本,它根本不可能直接将文本内涵渗入学生的脑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使教材充分地活起来。笔者以为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的活需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和意义。

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去挖掘文本资源。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不等于说所有挖掘出来的内容都能对学生思维活力的激发大有裨益,而须有益者取之,无益者去之。

(二)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木兰诗》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怎样去让学生探究出作品的时代意义,这是大有讲究的。要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什么?除去炎黄子孙勤奋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外,更需要有和平的环境,只有有了和平,我们的国民才能一心一意地搞建设。但是,就整个国际社会环境而言,不利于我们建设的因素还是存在的,有时还十分严重。求得和平的环境,需要我们的人民有高尚的情怀:那就是既要有高尚的壮烈美,又要有高尚的柔情美。《木兰诗》中的古代民族女英雄花木兰不就是典型的代表吗?挖掘这个形象的典型特征,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也能促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柔情美。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须依靠学生个性的有效张扬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需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普通的学生,其人生感悟一旦引入创新思维的导火索,同样亦可爆发出异彩纷呈的火花。其中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争辩的氛围,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妙语连珠、创意迭出。由此,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一)感悟的视角要广泛。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抓住创新思维的灵魂,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创造的学习活动中由物及理地升华,或者说是由此及彼地去引申甚至提升。

(二)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争辩中有效张扬个性。我们要经常性地创设能让学生激烈争辩的氛围,有效地为他们搭建好争辩的平台。譬如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篇既传统而又存有争议性的作品。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去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前置性学习,并把这些存有争议的问题一个个地抛给了学生。学生不但有探究的欲望,而且也在积极的探究中。课堂教学时,学生面对面地交锋,课堂中不分上下的气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此时是相当兴奋的,而这种精彩纷呈的生成足以说明学生的思想之刃只能在诸如此类的激烈争辩中才能更具锋芒。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须形成群体之间的高度合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说是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一个永恒命题。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方式方法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笔者以为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当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想使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但要考虑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考虑好其将来的发展甚至是终身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学习,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爆发思维活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总忘不了去调动所有学生勇敢地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爱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柳宗元的《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十分深刻,如何让学生真正感悟并把握其寓意,笔者以为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通读、精读了这则寓言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合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自由表达时还努力让其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发挥积极进取的精神。学生通过合作真正感悟到柳宗元所创造的寓言的本真,那是对当时社会上徒有外表而实质虚弱无能者的强烈讽刺,也是对当时一种社会现象的生动写照。

在培养学生勇于合作探究的精神的同时,笔者以为还要努力让学生养成善于合作的的强烈意识。平时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生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无论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总以为合作探究既浪费了学习时间,更不可能产生多好的效果。形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应当说还在教师方面,由于平时我们的教师过多地重视学有余力的学生,热捧他们,宠爱他们,使他们渐渐形成了自认为至高无上的骄傲思想,他们高高在上根本看不清自己,也根本上看不起周围的同学。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在不自觉地小瞧他们,合作探究时诸多学生又拼命想远离他们,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合作探究的一席之地。症结在这里,那么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也就完全可以从这里下手。

教师在合作探究中要努力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耀眼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怕只闪现出一丝光芒,教师也要大加褒扬。这对全体学生都有益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自己看到了希望,而学有余力的学生看到了同学的火花与灵动,也增强了与之合作的意识和信心。譬如一次课外阅读鉴赏,笔者选取了《捕蛇者说》一文。这是柳宗元的作品,作品表现了柳宗元的同情心。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把不同时代的税收混为一谈,因此导致对文章的理解出现了困难,对此,学生展开了合作探究。而就在此时,一个平时不被人注意的学生有板有眼地道出人民共和国的税收与封建社会时期税收的本质区别,把教室里所有的学生还有老师说得豁然开朗。这时教师对其加以褒扬和鼓励,就可以极大地激发这个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从而使其爱上语文课,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3.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