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审题要准 立意要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无定法,训练有“法”。这个“法”的核心点就是审题与立意。只有审准了材料或题目的重点与难点,文章的立意才有了方向和依据。其次,“立意”是文章确立主旨,进行谋篇布局的具体思路准则。善于为文者,必须首先在审题与立意上下足功夫,才是正确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本期作文训练形式多样,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等,但宗旨是在审题与立意上,给老师们,尤其是广大的中学同学们以一些启迪和参考。
――编者按
1
一堆木材或煤块,又冷又硬,但如给它们一点火种,木柴、煤炭就会生热发光,产生力量。
生活中,有的人既是燃料,又是火种,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有的人却不然,他们仅仅是燃料,有发光发热的可能,但需要火种把他们点燃。
阅读上述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火种”的寓意。着重点关注和思考“而有的人却不然……但需要火种把他们点燃”的话。显然,让人从静态的等待,变为动态的追求;从平庸打发日子到对事业充满热情,渴望的就是“火种”。这火种,可以是信念,可以是领悟。
〔立意〕
1.确立中心论点:对于自身缺少燃烧力量的人们来说,他们需要寻找火种来把自己引燃。在这里“火种”是改变自己,成就辉煌的必须。
2.寻找“火种”是由平庸转向对绚丽的追求,渴望“火种”是由被动的静态等待转向对事业、对人生价值高度的企盼。
3.反之,懒于寻找火种,他就永远只是一堆冷硬的木柴或煤块;他也许就如搁在岸边的帆,一生难有作为,继而黯然失色。
4.火种在哪里?一个名人的成长史,一部打动心灵的书,一位朋友说的几句话,一次意外的发现或偶尔听来的一段故事。甚至生活境遇落差的刺激……当他认定一个方向,当他心灵有了顿悟,此时,他或许找到了火种,找到了引发自己潜力的突破口,他的生命将因燃烧而生热发光。
2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而自尝失败的苦果,也常常因为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此,你有何认识和感想?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
材料中的一个“才”和两个“因为”,写什么的倾向性已显。问题是侧重在为什么要准备和怎样准备。从高考背景来考量,2006年高考作文“问”、“读”、“书”、“雨燕减肥”、“雕琢心中的天使”等都可看作个人成长类试题,此则“准备”的题型当属此类。从写作规律和命题意图来看,还是写自己或同龄人的生活和看法更能驾轻就熟,也容易出采。
〔立意〕
1.从生活中常因准备好的一个偶然事例为由头,进而提出:在摸爬滚打的人生之路上摸索着前进时,我能否问一问:“你准备好了吗?”
2.漫漫征途上,可能有风雪,可能有荆棘,单凭热情和愿望常常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细思量:我会遇到什么困难;多想想,必须准备些什么。这样也许会有备无患,应对自如。
3.心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侥幸心理,严格意义上说,只是一个盲目而幼稚的乐天主义者。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旦失之交臂,后悔不及。
5.有准备是一种目标意识,成功意识。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6.这一次你失败了,没关系,积累失败的教训,也是一种准备。它使你更加成熟,更富有战斗力。
7.准备要与自信结伴而行。准备是出发令,自信是进行曲。
3
如果没有想象,可能一切都太可怕了。我们可能也就没有载着我们去远方的飞机、轮船、汽车、火车,可能也就没有能够娱乐我们身心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音乐、书法、绘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枯燥、乏味,平淡如水。由此可知,想象的力量确实很大。
〔审题〕
从材料的特点来看,显然写成说理性的散文易受到语文老师的欣赏。文章应该从多个角度对“想象”进行联想拓展。可以是人类的发展历史,科技的发展历史,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人类对未来的憧憬等。要使文章富含深意,一要体现文化底蕴,二要有哲思和理趣。
〔立意〕
首先,以概括描写式开头。如:想象是纯真的孩童对未来的憧憬,想象是苦难的盲人对于光明的执着渴望,想象是艰辛的农人对丰收的企盼,想象是后羿手中的利箭,是陆游胸中的九州统一。想象如一阵沁人心脾的春风,吹暖人心;想象似一道汩汩流淌的小溪,奔腾向前。然后出主旨句:想象的力量啊,不是天神,胜于天神;它无穷无竭,永远鼓舞着人类。
第二步,联想,即对“想象”这一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联想的过程。
1.想象,总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2.想象,常常与科学联姻而开出艳丽并蒂的花朵。
3.想象,先天与艺术结成联盟,成就凡高、李白、贝多芬。
4.倘若没有了想象,这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第三步,析理,即对想象的具体联想阐述回归到抽象的理性层面上。
1.想象不是幻想,想象赋予人无穷的力量,幻想只会让人变得空虚。
2.要使想象成为现实,需要以坚毅为翼,务实为翅,否则很有可能变成幻想。
3.以哲理句、抒情句对想象进行呼号作结。
4
请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
此题出自于王安石《飞来峰》的诗句,全诗原本表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这里,必须抓准对于“浮云”的理解。此词含义颇深广,不仅仅是迷惑人的假相,它可以指诱惑:金钱、权势、名利、美色;浅俗的吹捧,廉价的赞美,沾沾自喜的成绩;有时也指流言的中伤,人格的亵渎,甚至是敌手的挞伐,生命的恐吓和摧残等。把准了这个题眼词,立意就迎刃而解了。
〔立意〕
1.人处世间,要面对形形的“浮云”的诱惑和打击,身处其境,只有把准方向,明辨是非,宅心更正。为真理坚定不移,坚守信念。即使前去的全是荆棘和枪弹,也应无惧无畏,走出一条光荣的生命之路来。
2.之所以要驱除“浮云”,是因为生命正在始发,人生需要大为。要让人生的价值体现其“刻度”和质度。
3.之所以要驱除“浮云”,是因为人追求的是道德的亮度和人格的高度。
4.之所以要驱除“浮云”,还因为人要去“殉道”――为真理的纯度和硬度,随时准备着舍“小我”而求“大道”。
5.倘若跪倒在名利、权势、美色的脚下,足以沦为罪人;倘若被肉麻的吹捧昏沉沉地“飘飘然”起来,必会一蹶不振;倘若沉醉于已有的成绩中,终将裹足不前。
6.“浮云”的重量级中是对你人格的中伤,莫须有的诋毁,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打击。身处逆境,你当自明――你是殉道的斗士,你连死都不怕,还怕鬼祟吗?历史会记下不朽者的美名。
7.“不畏浮云”需要我们的不仅是“法眼”,还需要我们的强大信念作后盾。
8.当望远的眼一扫“浮云”后,于是你进入了一个“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会踏出一片灿烂的天地来。
5
清代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中说:“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尼采亦曾作诗谈“处世之道”:“别在平野常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这是一种追求“半”的人生哲学。但是,生活中追求“全”的也大有人在。请以“半与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章应该扣准什么去写?“关于‘半与全’关系问题的思考”去入笔。此题是属于哪一种议论文类型?是关系型的。所以这一道作文题体现了很强的思辨性,重在考察考生的理性思维。关系型议论文有几种关系?它有1.先后关系;2.主次关系;3.条件关系;4.因果关系;5.递进关系;6.交叉关系;7.互辅关系;8.目的关系;9.否定肯定(或肯定否定);10.假设关系;11.并列关系;12.对立统一(辩证发展)。不管几种,一篇文章中只有一二种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这篇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所在。那么,本题中应是哪两种关系?是9和10两种。
〔立意〕
1.既要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全”是一种目标,一种坚持,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精神。(肯定)
2.“半”也是相对于“全”而言的。一味求全,有时不一定成功,也许适得其反。“半”是留有余地,是一种适度的放弃。“半”并不是残缺,并不是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相反,它是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否定肯定/辩证关系)
3.“半”是“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是“半”的完美结合。“半”是一种心态,一种清楚认识自我的心态。(辩证关系)
4.得到“全”,并非就得到了“美好”;得到了“半”,并非只得到了缺陷。(否定肯定)
5.有“半”的心态,可冷静面对成败,怡然享受人生;有“全”为追求目标,不至于不思进取,蹉跎一生。(肯定辩证)
6
请以“动与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有一个正确的主旨,且层次清楚。
〔审题〕
这是属于一个多概念关系型的议论文题目,阐述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显然,二者首先是对立统一关系,但决非仅止于此,更深一层还有互为因果关系。文章倘能论述到第二种关系,可以说高出一筹了。题目可以拟成:1.动与静的辩证法;2.动与静的艺术;3.动静禅悟。
〔立意一〕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而在物质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2.“动”是变化,现实生活中处处蕴涵着“动”。
3.“动”是发展。从古到今,时代前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4.反之,若安于现状,止步不动,人类就会停滞不前。
5.静是谋略,是酿造,是运筹。
6.静是“守候”,是蓄势,静静地守候孕育,守候得如死寂一般,蓄成沉渊上跃的气势,随时准备乘时而动,去获得大果。
7.善于动,即掌握主动权,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节律,“动”得及时而正确。善于“静”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内敛而成功的法则。
8.动与静也需有机结合。修炼身心,是四分动,六分静,乃为最佳的养身之道。同理,国家发展经济固然见效显著,但保持社会相对稳定与有序是巩固已有经济发展的基础。牢牢把握动与静的辩证关系,会使我们在创造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立意二〕
1.动若脱兔,静如处子。动与静,两种截然相反的形态。其实,他们是一对哲学命题,蕴含着深刻的禅理,是一幅深刻、生动的写意画,是一首充满人生社会法则的哲理诗。把准它们,人生历程中也就多了不少情趣和景致。
2.静是沉默,是积蓄,是悄无声息的暗中酝酿和积淀。动是发挥,是爆发,是生命运动的进行曲和升华诗。
3.动与静有的时候像是一杯卡布其诺,咖啡与奶的结合,充满了无限生趣。
4.动与静各得其宜,各有其度。动过头,则伤元气,损内涵,亏形象。静过度,则近呆滞,缺生机,失活力。动静之法,贵在适度,把握分寸。
7
以“与名著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主题明确,层次清晰。2.有真情实感。
〔审题〕
“同行”一词告诉我们,应有阅读名著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跨度。如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写,实在的感受和真情也就随之而现。“名著”也许更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拘泥于《悲惨世界》,唐诗宋词,品位比较高的作品都在此范畴。但千万不可写成为什么要读名著的议论文。
〔立意〕
1.可以纵式结构展开
以“红线串珠法”叙描刻画自己在与名著同行的岁月里一路走来,逐步成长、成熟起来的几个生活经历的片断。从中表达名著对自己人格的锻炼,心灵的哺育,自觉担当责任与道义的巨大影响力。
2.也可以横式结构展开
阅读不同的文化名著,使自己汲取了丰富而多彩的精神营养,成长为一个有同情之心,有正义之气,有审美情趣,有高远而务实目标的一个时代青年。
8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远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审题〕
这是个关系型材料作文,含有比喻义。火花和浪花各有价值:火花呈现了瞬间的精彩;浪花展现了永恒的魅力。可以从“瞬间与永恒”关系的角度立意。
〔立意〕
1.人生虽短,但要有所贡献。不能空度一生,徒增齿岁。
2.人生要追求永恒的美丽,不能迷失于瞬间的炫耀。
另外,可从如何看待不同事物的角度出发:浪花是一种美,火花也是一种美,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立意可以是:兼容并包,和而不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可运用契诃夫的名言: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小狗不能因为大狗的叫声而胆怯。就用上帝给他们的声音去叫好了。
9
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
〔立意〕
1.在变化中我们要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2.“以变应变,与时俱进”。
3.以“不变应万变”。万物都在变,但有些东西是永远都不应该改变的,像真情、责任、爱心。
还可以这样构思:
1.面对变化,我们要学会坦然地接受。
2.面对变化,我们要学会坚强、无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要适应变化,更要主动地探求规律去改变世界。
选自《中文自修》